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可持续发展;关怀伦理

  abstract: eco-feminists think that the domin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human on the nature come from the mode of social control and domination. the oppression on nature and the oppression on women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the goals of feminist movement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ecological mov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threshold of ecology women emphasizes that human is a part of nature, advocating the ethics of care and establishing systematic ecological theory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eco-femini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hics of care
  
  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类的生存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始重新思考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问题。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唤醒了世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新女权主义者在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结构时开始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运动,女性与环境发展息息相关的观点开始受到重视,女性与自然被逐渐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
  
  1974年,法国学者弗兰西斯德·奥波尼第一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以期唤起人们对生态革命中的妇女潜力的关注,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并预言这场革命将形成人与自然以及男女之间的新关系。此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逐步得到发展。1975年,神学家罗斯玛丽·瑞德福德·卢阿瑟(rosemary radford reuther)发表了她的著作《新女性、新地球》,提出只有打破支配性的社会经济关系模式,将女权运动与生态运动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女性的解放和生态危机的解决。1980年,卡洛林·麦茜特发表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受卢阿瑟学术思想的影响,卡伦·沃伦(karen warren)于1975年开始转向生态女性主义的领域研究,并于1987年在美国东部哲学联合会上宣读了其学术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的力量与承诺》。此后,生态女性主义的著作不断涌现,如麦兹和希瓦的《生态女性主义》、卡伦·沃伦的《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等。除麦茜特、普拉姆伍德和沃伦之外,苏珊·格里芬、内斯切·金、克里斯汀·库默和阿瑞尔·莎莉等也是当前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1]。
  
  二、生态女性视阈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女权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此模式中一些人通过凌驾、压迫或支配其他人而谋取利益,这一压迫性的社会结构会强化和鼓励各种支配式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对自然世界的统治。
  罗斯玛丽·瑞德福德·卢阿瑟(rosemary radford reuther)指出:“妇女们必须看到,在一个以支配模式为基本的相互关系的社会里,不可能有自由存在,也不存在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她们必须将妇女运动与生态运动结合起来,以展望一个崭新的根本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相应的价值观。”[2]
  根据这种观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可以归结为人类的统治,人类以统治人的形式统治自然。为了解决生态危机,就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压迫问题。生态女权主义者认为,压迫妇女是社会统治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她们在压迫妇女和压迫自然这二者之间建立了许多联系,并认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即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平的模式,其中所有人都不受统治和压迫。
  卡伦·沃伦(karen warren)指出:“要关注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历史的、经验的、概念的、理论的、象征性的和实验的等方面。根据生态女权主义者的观点,无视这些联系将导致继续对妇女和非人类的自然的剥夺,导致从女权主义观点出发提出的政策、理论及实践的不充分。”[3]
  有关生态问题的大量著作来自激进女权主义分支,即所谓“文化生态女权主义”。这个主义继承了激进女权主义的观点,即确实存在这种妇女体会、理解和评价世界的特殊的女人方式。文化生态女权主义者视大自然为神圣的精神,这样,地球本身被当作神灵受到崇拜,关怀和爱护地球同时是精神上和生态学上的义务。对于妇女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文化生态女权主义不是如自由女权主义者那样否定,而是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妇女文化”来改善生态的和别的问题,这种文化要对父权统治所贬低的,包括女性、非人的自然界、躯体和动机等方面进行重新评价。
  
  三、生态女性视阈中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工业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表作。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出路之所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广泛共识。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一个界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4]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有以下特点:
  1.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生态女权主义鼓励联系的、多元的、广泛的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联系的观点即意味着要避免抽象和普遍的伦理学论断。抽象过程会使我们无法认识到人与非人的大自然的丰富的多样性,这种抽象到普遍的过程总是简单地采用优势群体的特征而将之纳入伦理的哲学领域。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方式是如何强化了对妇女、动物及自然界的压迫。女权主义的多元性及广泛性系指它尊重多样性和区别性。一种主动避免等级制和支配的哲学会鼓励多样性,会避免建立唯一“正确的”环境理论。生态女权主义的整体性在于它鼓励大家将人这种动物理解为人与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反对人类只是抽象的个体的观点,反对人只是由其自私的意识、想法及选择完全组成的观点,认为人是由其社会的和自然的环境创造,并且是无条件的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必须遵从自然的规律。人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利用规律。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适得其反。人类永远不能改变对自然的依赖,无法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站在自然界之上;人类的生存和生产都离不开自然的物质和能量。人类产生以后,人与自然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人类要自然供给,自然需要人类保护,森林、河流、湖泊、海洋、荒山、草原,乃至整个生物圈,都需要保护,它们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本因素,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后备资源。
  2.系统生态观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集团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构成的统一体。人也是生物,人类社会与整个地球的地理环境在自然界的统一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部各种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生生不息。保证这种循环在整体和各个环节上的相对平衡,才能继续发展。如果平衡打破的程度超过系统正常自我调节功能的限度,就会发生灾难性变化,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5]。这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生态女性主义把地球视为“盖娅”。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大气化学家杰姆斯·拉夫洛克提出盖娅假说。盖娅假说把“盖娅”构想成为一个生命系统,它覆盖于地球表面,是包括地球生物圈、大气层、海洋和土壤的复杂整体,这个整体有反馈或控制系统,主动调控着大气中活性气体的成分、地球表面湿度,以及地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和ph,以便为地球上的生命寻求一个最佳的物理和化学环境[6]。拉夫洛克认为,人类现在的行为已经严重地干扰了“盖娅”的自我调节的功能,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行为,“盖娅”就可能采用其他调节方式,将调解对象转向无法与之和谐相处的人类。
  系统生态观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之中的所有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立体的生态网络,每一物种都是网络中的有机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彼此关联[7]。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包含在整个世界进化过程之中,它的生存与发展也要依赖于对自然有机整体的维护,依赖于同自然保持一种和睦相处的关系。在系统生态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
  3.关怀伦理
  传统的伦理概念,如道德、权利、义务、职责和公正假设了一个利益冲突的社会。公平性的需求限制和约束了人们的自由,道德与自我发生了冲突。关怀伦理把与妇女相联系的关怀、爱、友谊、信任和适当的互惠的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以协作取代冲突,以联系取代冒犯,以关怀他人取代权利和义务[8]。
  关怀伦理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如同母子关系。妇女要比男人更懂得这种关怀体验,因而是自然利益的最合适的代言人。
  1991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提出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人类现在和将来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尊重和爱护我们彼此的地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保持地球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减缓非可更新资源的衰竭;保持地球的负荷能力;改变人们的态度和习惯,使人的行为规范和实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使各社团能参与其自身的环境保护;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秩序,创立一个全球联盟。可见,可持续发展不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求人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协调一致,互动平衡。
  总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向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人类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9]。如果人类违反了自然规律,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危机。所以,我们必须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为最高目标,不仅要关注当代人的权利和利益,而且更要关注未来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使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生态伦理[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p233.
  [2]rosemary radford reuther . new woman/new earth (new york:seabury,1975),p204.转引自[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266.
  [3]karen warren.introduction to hypatia 6(spring 1991).转引自[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267.
  [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p19.
  [5]赵素兰,周一平.构建和谐社会中新的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j].理论月刊 2007(12):p135.
  [6][8]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p225, p264.
  [7]姚焕英. 生态城市——环境战略的新认识[j].陕西环境.2002(6):p31.
  [9]刘琳丽.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生态文化.2004(2):p16.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
    对宿迁市体育生态旅游的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新村冬季取暖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试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缺失
    浅谈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
    试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道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
    性别诗学观照下唐宋男性词的女性化特质研究
    我国生态型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研究
    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低碳”视域下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
    论后现代生态理念与中国传统“天道自然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