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双重境遇: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被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着;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的急剧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日益被边缘化。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的这种双重境遇,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发展;边缘化;启示
一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一种双重境遇。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与中国的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实现中国化;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社会意识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日益被边缘化、正逐渐淡出大众生活的视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研究,理论界已取得很多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这在学术界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这种发展与边缘化并存的状况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空前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捍卫和坚持、发展和创新;以及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并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国情和实践,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当中最基础、最具有稳定性、最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建设和改革的年代,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即使在生死攸关的革命和战争环境中,也没有忽视党的哲学建设。在1937年毛泽东就指出:“辩证法唯物论对于指导革命运动的干部人员,尤属必修科目,因为主观主义与机械观这两种错误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常常在干部人员中间存在着,因此常常引导干部人员违反马克思主义,在革命运动中走入歧途。要避免与纠正这种缺点,只有自觉地研究与了解辩证法唯物论,把自己的头脑重新武装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秉承了毛泽东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许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总之,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了。”江泽民和胡锦涛,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贯重视的作风,无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其次,在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题的把握是朦胧的、模糊的、时对时错的,这是导致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斗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之一。阶级斗争理论确实也是唯物史观极为重要的理论。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毛泽东则进一步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把列宁、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不适当地加以引申,并以此为由否定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就必然会导致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对此,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这一精辟论述,科学地阐明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发展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成了中国相对永恒的主题,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正是在把握社会主题上的这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最后,从外部因素来看,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是中国执政党不能放弃、不能固守传统马克思主义,只能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参照。众所周知,从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坚持到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历史性事件中汲取了教训,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面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是这些理论实现了推动中国不断前进的目标。
但不容忽视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小,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被边缘化,越来越远离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这种倾向和现象的深刻原因主要表现为:首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格局单一的状况。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一个阶级阶层的代言人都在为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呐喊呼吁,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多音齐鸣、众声喧哗的时代。反映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上,就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存在着其他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明显呈现多样化的情况。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原因还应从其自身来找。在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思想、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中,哲学是最概括、最抽象的,也是和经济生活联系最间接、距离最远的。人们不可能由于学习哲学而迅速改善自己的经济生活,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又迫使绝大多数人忙于生计而不会选择哲学;如果选择或从事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哲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因为不管是谁,都是现实中的人,首先必须解决生存,然后才能谈及其余。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强化了人们的经济意识,更多的人几乎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了经济活动中,淡化了哲学修养。同时我们还需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言表达或者说呈现的方式是严肃的、呆板的、单调的,缺少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不同版本的大同小异中感受到。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推广,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官方和象牙塔里的学问,成了部分学者自产自销的学问,哲学与大众生活割裂了。
二
正视并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的这种双重境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颇有启示。
首先,我们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可以看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这种科学态度集中表现为:是坚持之而不是放弃之、是发展之而不是固守之,是创新之而不是僵化之、是灵活地而不是教条地对待之。同时,紧紧抓住时代主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空间和结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后对“经济建设”这个主题的牢牢把握,恐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在阶级斗争的圈子里打转。
其次,这种双重境遇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片面的、不均衡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官方、在党内特别是在高层,被高度重视,而在普通民众中却遭到冷落,甚至歧视,日益边缘化。这种情况反映的问题是深刻的、令人忧虑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们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理论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能真正扎根于中华大地并深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能够真正成为武装中华民族头脑并引导中国社会朝着文明进步方向前进的实践智慧。”这就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必须重心下移,必须面向普通民众,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才能发动群众和党同心同德,完成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党的路线方针、哲学思想要让广大人民都接受,才能发挥其魅力和威力。这就要求党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群众,进入生活,而不是书斋和学院里的哲学,也不能独是党的哲学。只有从形式到内容被群众接受和掌握的哲学才是党所需要的哲学。毛泽东曾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力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尖锐的武器。”所以,我们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化,使之真正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
最后,在当代中国,尽管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日益边缘化,也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丧失或可有可无。综观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党的成长壮大,始终伴随着哲学的自觉与进步;党的光荣业绩,始终包含着哲学的指导与贡献。忽视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会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结论会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和修改,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属于哲学层面的东西,在今天应该依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边缘化,不应逃避,更不能自我否定,而只能更投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观点出发,一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还要重视群众化,增强时代感;另一方面,重视宣传的侧重点,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基本观点;同时,增强宣传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既要学会旗帜鲜明,又要学会委婉曲折;既要知道响鼓重锤,又要知道点到为止,既要懂得大雨倾盆,又要懂得润物无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关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从根本上讲,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为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荣与辱、美与丑、善与恶发生着剧烈的冲突,升华与堕落、高尚与卑鄙、纯洁与腐败同时存在,每个人都面临着考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索取与奉献等关系中,给出了符合先进性、规律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人生追求、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因此,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照和洗礼,时代要求我们解决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境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