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试论“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底蕴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发展 现代性
  论文摘要: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发展理论是对发展实践的哲学反思,是发展观念深层的逻辑构架和理性表达。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叩问。“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是对经典现代性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是对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及佩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借鉴和超越;是对旧工业文明的批判和超越。
  深刻总结和反思新中国建立6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叩问。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的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哲学。研究“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底蕴,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是对经典现代性理论的批判和超越
  经典现代性源于西方国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的根基之一就是所谓工具理性或者“合理性”,即可计算性和效用最大化,而表现为经济层面的现代性就必然是对效用最大化的追逐。在一批西方发展理论家视野中,发展的本质就等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就是发展经济学。我国的片面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经典现代性和早期发展理论的影响。
  反思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其深刻弊端就在于经济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并造成了“物对人的统治”。刘易斯、罗斯托等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坚持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他们关心的是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增长视为解决贫富分化、社会公正等其它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手段与途径,这一阶段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时期中,人的内在本质的这种充分发挥,表现为完全的空虚,这种普遍的物化过程,表现为全面的异化,而一切既定的片面目的的废弃,则表现为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_1j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物质进步激发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物质取代了精神,不断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没能推进人的发展,反而成为制约和束缚人发展的桎梏。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深刻弊端揭示了“人”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二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提供了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丰富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却是一种“畸形”发展,成了单向度的人。马克思说:“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l2_
  经典现代性理论中的“人”是单一的、大写的人,是一个巨人即全人类,是类的概念,是为了反对神权的统治。对于个人来说,它就是压抑个人的尺度、标准,是对个人的否定。所以必须对主体加以改造,变为小写的个体。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发展。所谓本质力量就是主体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认识、控制和改造自然以及社会的力量,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人的本质关系是指人所具有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象性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以及主体能力的发挥所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和交往形式。所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即要求全体人民共建共享。这些充分体现了主体性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自觉性。这跟资本主义国家只注重资产阶级这部分人的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人为本”的新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经典现代性理论的批判和超越。


  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是对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及佩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借鉴和超越
  美国当代学者阿列克斯·英格尔斯的《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论述了人的现代化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及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因素和环境等,提出“人格现代化理论”。英格尔斯指出,国民的心理和精神如果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就会构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种类似的观点在佩鲁的《新发展观》一书中也得到了系统清晰的阐明。佩鲁的新发展观是在哲学层面对发展观的全面变革。他认为:“它必须始终使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向着最佳一般结构的方向发展,以促进该共同体内每个个别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3人的发展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他强调内生的发展,认为人的能动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能动性是意志、知识和生命的综合体” 。
  这些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批判吸收的理论借鉴意义。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为使它跻身于先进发达国家行列之中。但是现代化的机构和组织原则,在传统人那却具有这些特征:害怕和恐惧革新与社会改革;不信任乃至敌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思想观念;被动地接受命运;盲目服从和信赖传统的权威;缺乏效率和个人效能感;顺从谦卑的道德,缺乏突破陈旧方式的创造性的想象和行为;头脑狭窄,对不同意见和观点严加防范和迫害;对待社会事务漠不关心,与外界孤立隔绝;妄自尊大、与跟前和切身利益等等予以蔑视排斥。嘲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及佩鲁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积极意义的借鉴。
  但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与英格尔斯和佩鲁强调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他们的人是抽象的文化价值人,是抽象的人,而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是创造历史的实践中的人,一切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问题,表明对个体和类的关系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对传统社会发展观价值取向偏离与失衡现象的调整,实现了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
  三、“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是对旧工业文明的批判和超越
  纵观全球社会发展,不难发现,当今世界正在从旧工业文明转向后工业文明也即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语境中的“现代社会”及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主要指的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产业轴心主要是工业文明,发展即为走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增长论。20世纪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人了后工业社会,其产业经济基础已经从工业文明转向以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等新科技为轴心的后工业文明经济体系,或称之为知识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知识经济的控制体系。“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二元结构被“知识文明一工业文明”的新二元结构所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统治的体认。反之,现代意义上的发展是知识文明对工业文明统治的体认。人们逐渐形成普遍共识:资源优势、简单廉价劳力优势会越来越不被重视,而科技、知识、信息的价值却相反。因此,依靠拼资源和拼劳力而求得发展的模式被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取代,知识经济呼唤人的解放。


  那么,立足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地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它应该代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而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或者是部分人群,应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社会价值取向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让每一个成员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人的素质得到完美的发展,使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强调“人”不是单向度的人,而是处在社会交往发展中的人,“人”应是指人民群众,即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物质、精神、社会和生态等需要得到全面满足,以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的实现为内容,确立了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落脚点。“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发展的目的、人是发展的标志,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人的自为、自主的主体性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更新时间:
    试论如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试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缺失
    试论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技术
    试论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的相互促…
    试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试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道
    试论慈善理念的伦理透析
    用SWOT法分析在高校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试论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时空数据挖掘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