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哲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沐浴国学春风,感悟千古绝唱

沐浴国学春风,感悟千古绝唱

  中华文化,许多的经典作品都诞生于人们的吟咏中,从《诗经》到《乐府》,至于唐诗,启功先生说是“嚷出来的”,而宋词元曲,无一不能作为弹唱曲目。时至今日,当代高中语文教学,重新在课堂上传唱这些经典自然是不合时宜的,然而想体会中华文化的内在感情,诵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无论何种类别、何种文体,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教学,它都适用。曾国藩对诵读的体会是:“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时除了对声音、语速有要求,还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求诵读者的情感投入,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在情趣与神韵,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感。
  《论语》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意蕴绵长,需要通过放声诵读,在诵读中认知文字,在诵读中初识文章内容大意,在诵读中挖掘主题,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在诵读中受儒文化之洗礼,通过诵读去探索这穿越两千多年的经典。
  一、认真诵读、理解文字、疏通文义、感悟经典文化
  1、诵读是清除文言字词障碍的前提。认读并理解词语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课文意思。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熟读成诵对于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诵读中,诵读的内容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们的古文素养得以提高,写作时也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文化底蕴。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2、诵读是梳理文义的重要方法。先贤朱熹早已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找到了方法,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就是说,诵读多遍后,文章所要传达的东西不必讲解就会自然通晓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要越俎代庖,不用担心学生不理解,不懂得怎么读,而是把语文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去诵读。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初识文章大意,在诵读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这两个过程并无明显的界限,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师生共读等方式完成的。
  3、诵读是继承和领悟经典文化的有效起点。论语的诵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论语》的解读,从文字和文义入手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停留在这里,《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行及道德修养标准、教育与学习的思想是到现在都受用的教育理念;仁者爱人的为政思想都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中。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应教给学生古文的字词用法、句式特征,还应在诵读中使学生感悟并吸收这些文化,使经典作品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诵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可见读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的权利,教师不应为了教学进度或者应试需要而剥夺学生的诵读权利。风声雨声读书声,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不正应该如此吗?
  1、强化诵读过程中的扶弱拔差意识。老师在课堂上更要关注朗读的参与面。我们的诵读目的并非选拔诵读人才。班级中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加之性格因素和成绩因素,班级中那些内向的或者学习成绩一般甚至不好的、对自己声音没有信心的学生,因其缺乏朗读信心,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部分同学总是选择沉默。因此,如何激发这些孩子们投入到诵读行列中来是诵读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多给这些孩子们机会去亲身尝试诵读带来的美感,可以课前单独给予他们一些诵读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其他同学用欣赏、鼓励的方式来评价这一群体的诵读,从而增强他们诵读的自信心,营造课堂上人人都能参与诵读的和谐氛围。不应该让课堂成为仅是少数人展现自己诵读技巧的舞台。
  2、重视诵读的作用,提升诵读的地位。叶圣陶先

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主理解,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不要认为诵读是中小学教师应做的事,只要是文学作品,都应该重视诵读教学。当代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可是诵读却常因为赶教学进度,学生不配合或者家长认为此举对提高成绩无甚意义等种种原因,始终在教学舞台上充当“跑龙套”的角色。我想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以语文教学为第一要义,排除干扰,重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设计诵读教学流程时,应该根据课文实际,给足学生诵读的时间,在《论语》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读起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透读深,让学生的诵读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从而深化对《论语》内涵的理解。事实证明,许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亲身参与过的诵读教学记忆犹新,回忆高中语文课堂时总觉得这样的课才充满活力,像是真正的语文课。
  3、师生诵读时要“动真情”。想要指导学生投入感情地诵读,作为教师首先要“入戏”,也许课堂一开始会有一些学生不投入或者发笑,但我想如果教师坚持住,学生们就能很快地进入创设好的诵读情境。只有营造恰当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适时引导他们入境、人情,才能“情动辞发”地读出情感,达到诵读的效果。学生的情感其实是丰富的,不过,情感的进发需要一个触发点,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善于找出这样的情感触发点。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曲歌谣,亦可以是一个笑话。
  《论语》选读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但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情意,并不是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到的。这时,教师应注意学生头脑中意象的转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论语中的词语,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诵读中去感知事物的特点,并与头脑中已有的意象进行联系,从而触发联想,形成论语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只有明确了解论语中所蕴含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走人到论语中,这时读起来自然会情动辞发。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摆正诵读的地位,重视诵读教学,精心设计诵读的情境导人,使诵读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如专家们呼吁的那样:“阅读教学,应该‘读’占鳌头。”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外衣,既是形式又包含着内容。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这样的阅读学习效果远比教师讲解来得好。
  总之,《论语》诵读既是语言的积淀,更是在与先哲前贤的对话。“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研究诵读教学既能涵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艺术能力,又能启蒙他们的思想,熏陶他们的人格。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小学生国学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清华国学研究院另议
    国学与中道
    国学经典之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意义及实践…
    让国学教育绽放出“别样红花”
    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中成长
    伊拉斯谟项目对我国学生国际交流的启示
    别笑,我是国学大师
    吟诵国学经典 培养优良品质
    国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探讨
    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扫描与修正策略
    浅谈小学如何加强国学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