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用中国传统哲学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论文 关键词:

   其二,谦让不争。在现实中,人们之间难免会发生利益的冲突,争执之事也在所难免。这样的情形应如何处理,在道家看来,应该谦让不争。要实现不争,对统治者来说,需要做到“不尚贤”;对一般人来说,需效法水之德,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需要指出的是,道家讲的“不争”不是单纯的消极退让,而是基于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而提出来的。正像《道德经》所指出的:“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即以与人,己愈多。”(第八十一章)即是说,愈能“为人”、“与人”,就愈能使自己精神愉快,可获得更好的 发展 空间;反之,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则会损害别人利益,造成人际关系恶化,因而会带来种种烦恼和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吸收道家 哲学 中的不争智慧,以协调人我关系,促进个体身心健康。
    其三,守静弃躁。人之心理健康与否,在道家看来则表现为静、躁的不同。具体说就是,心理健康者属静,其不健康者则为躁。如何做到“静”,《道德经》言要“归根”,即:“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第十六章)其实,所谓归根就是回归到原处的状态,即“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章)。要做到这一点,用《道德经》所提出的方法就是“无知无欲”,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对无知、无欲两点,其实也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无知,因为欲从知来。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道家的“无知”“无欲”和他主张的“无为”一样,并非是“不知”、“不欲”,而是“无所知而知”,“无所欲而欲”,体现的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态度。这些思想对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三、佛家的“无我”思想
    相对于儒、道两家而言,佛家哲学属外来思想。佛教自汉明帝时人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从模因论的维度看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诌议日本岩彩绘画对中国敦煌壁画的继承与发…
    中国电信某大空间通信机房气体消防设计
    中国野生食用菌研究现状调查及探索
    日本报纸中的中国形象
    简论中国水彩如何更好的促进自我发展
    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简论
    陈允吉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启示
    中国保险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美国无居民海岛集中管理机制及中国的选择
    中国开放程度下的汇率波动问题研究
    通过中国基金市场的规模变动来看基金市场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