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从把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构图方法两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构图教学;构图艺术;散性思维
构图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它起源于西方的美术,在中国,也可以称之为布局,或者叫做经营位置。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构图是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现。作画始终都有构图任务。绘画练习的构图,是作者艺术观、审美观的反映,一副画面的好坏,构图起到直接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绘画训练中应该怎样去构好一张画面,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地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设计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地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构图是整幅绘画作品的开端,也就是说,有了良好的构图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 培养发散性思维,创新构图方法
1.把握构图原则 。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之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所以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构图的原则,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艺术创作首先要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使用什么方法,要能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地展现绘画目的,才能使观赏者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
2.创新构图方法 。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
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3.不同的构图形式 。
构图是作者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是艺术水准的直接体现,所以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每幅画面的构图形式都各有特点,但同时又有规律可循。在平时的绘画中,最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平行垂直、平行水行、对角线、十字架、s形等等。 平时的绘画中,我们很少单纯的用一种构成形式,常需要在同一画面中运用多种视觉功能,根据画面的主题思想,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更好的反映作平的主题思想。
绘画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用自然存在的混乱构图要素组合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不但表现出作者的绘画思想和情感,而且通过构图的视觉作用,对观众的眼睛做到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和焦点使观众能够按照绘画作者的构思线索进行赏析,这是构图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具备的特殊功能如《最后的晚餐》运用射线构图形式,使耶觫处在画面全局的中心位置,正是辐射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作用,使观众在欣赏整个画面的时候,视觉第一眼就落在耶觫的身上,更加突出了画面的主题思想。使画面具有了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融入构图艺术 。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则表现为均衡、对比和完整,这不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而且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成为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不仅要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正确培养学生的构图意识,能让学生认识构图,把握构图原则,掌握构图艺术,从而更好地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让学生画得更好,画得更自信。构图意识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末,为学生的绘画、创作积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