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学艺术的赏析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在我看来,无论多复杂的赏析都离不开三个核心:手法、表意、效果(含“表情”)。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围绕这三方面作必要的分析就可以了。
【关键词】文学艺术 赏析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0
文学艺术的赏析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以专家的视觉来看,有什么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比物丑类等等赏析层面。可在解答此类高考题时,这一切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在我看来,无论多么复杂的赏析都离不开三个核心:手法、表意、效果(含“表情”)。
首先,看手法。艺术手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主要针对的是字词或句子,表现手法通常针对的是作品整体或段落。至于从哪种手法入手赏析,这就要看题干设问的对象了。如: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题:请分析“偷”字的妙处。
解析:该题是炼字,自然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了。
答:“偷”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将“南风”人格化,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又翻书”。
又如:
菩萨蛮其三(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题: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请赏析。
解析:该题针对的是整诗设问,我们就应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着手赏析。
答:该诗运用了村托或反村的表现手法。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村今日头白难归的可悲。
其次,规范赏析。赏析类题的答题规范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二步,诠释手法;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包括意境、思想情感和艺术效果等。常见的艺术效果如:比喻、拟人是形象、生动,对比是对比鲜明,衬托是突出表达,另外还有言简义丰、含蓄隽永、清新自然等等。例如: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题: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答:(点手法)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诠释手法)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秋霜。(表达效果)写出了夏夜的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比喻新奇,想象丰富,视听结合,意境清新、高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
又如: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题: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参考答案:(点手法)运用拟人手法。(诠释手法)作者将柳花拟人化,写出了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的情景,(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最后,无手法词句赏析。赏析文学作品的词句赏析并非都要从手法开始,有时赏析的对象并没有用到什么手法,但含意非常丰富或者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对此,我们可以直接揭示其多重含意或思想情感即可。如: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
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请赏析“犯”字的妙处。
解析:该句如果仅仅要表达烟尘的浓重,用“笼”或“罩”都比“犯”好,那诗人为什么要用“犯”呢?联系前后诗句不难发现,诗人要表达的除了烟尘之大,还有敌兵犯境之意。所以,我们就可以这么答:一个“犯”字,既写出了烟尘之大,又表达了敌兵犯境之意,言简义丰。
又如: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以上所说,不仅适用于诗歌,同样适用于散文。一孔之见,抛砖引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