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语习得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逐渐得到完善。本文,我们即简要分析二语句法阶段性发展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对二语习得(sla)初始状态与初期状态的确定,以及二语句法发展维度,例如习得顺序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语习得;阶段性发展;研究
引言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二语习得(sla)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如果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二语习得研究,可以发现,母语和二语习得出现各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法知识的具体表征。在研究二语习得(sla)的过程中,为了分析本族和非本族语者在语言运用的区别,人们都十分重视对同一语言的本族和非本族语习得者语法表征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涉及到普遍语法和二语习得(sla)的初始状态等相关内容。本文,我们即选择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分析二语句法阶段性发展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二语习得(sla)初始状态与初期状态
二语习得(sla)初始状态与初期状态研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二语习得(sla)的初始状态“初始”到什么阶段? 二语习得(sla)的数据要初始到什么时候才是有用数据?是从二语习得者接触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的第一天开始计算,还是从还是二语习得者亲口说出的第一句话开始算起呢?例如,如果对刚开始进行二语习得(sla)的初学者的数据来对无值特征假说进行论证,且最终的数据分析显示出,受试已经掌握了特征值。那么,是否就可以证明,二语习得者在接触到二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特征值?还是说,二语习得者在经过短期的接触之后,就可以对二语句法的特征值进行设定了呢? 这两种观点,一个对无值特征假说进行了肯定,认为二语习得在初期对特征值进行了设定;而另一种结果则对其进行了否定,认为特征值的设定源自母语,并不是学习之人初期接触的结果,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设置。两种完全对立结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数据出现了任何问题,而是人们对在理解和确定所获取数据的时间在存在较大的差异。短期接触二语后即进行测试,最终得到的结果最不容易解释。因为最终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之前已有的各种语言知识,也可以认为是在进行了二语习得(sla)之后产生的效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把二语习得(sla)的初始状态认为是没有任何语言知识,认定为零起点。但是,母语知识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二语知识,但也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学习之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对知识进行自然的正迁移,差别较大的则可能形成干扰。所以,很明显,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那么,此时的二语习得初始状态到底是什么呢?是母语和普遍语法,还是一个空集合? 所以说,初期状态的确定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对二语句法发展维度的思考
1、对习得顺序的分析。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对二语习得(sla)顺序的研究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在面对无数规则的时候,从传统语法概念角度出发的调查研究很难确定语法地位平等的规则有哪些,而可能蕴含习得顺序的又有哪些。而且,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把语法地位不等的范畴放在同一个调查中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等,于是,最终得到的结果根本无法在自然习得顺序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寻找自然习得顺序的决定要素。有专家指出,二语习得(sla)的过程具有严格的发展序列,但是按照语法地位的不同表层结构进行统计的时候,最终得到的结果并不能揭示出二语语法的真正习得顺序。如果二语句法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那么在未达到二语终极状态之前即便违背了相关的原则,也都会被认为是正常的。
2、深度与广度。深度是指 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广度是指习得各种各样的原则的广泛程度和相关性。如果习得广度和深度同时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则二语习得(sla)任务便被简化到添加各种新词汇以及子语类化信息的地步。但子语类化信息具有一定的个体特性,所以必须逐个进行认真的学习,如果学习不到位,便极易出现在使用具体词汇的时候不够正确的现象。所以,研究人员要寻找明确的原则与参数体系,为二语句法发展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较为系统地分析二语句法习得。
3、二语句法发展的阶段性研究。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二语句法习得是需要长期的漫长学习,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必须正确
的面对二语句法系统的阶段发展观。 例如,有研究表明,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认识到中介语的阶段性属性,并认识到,中介语语法在学习的某一个阶段,会具有较为明显的系统性和过渡性以及离散性等。另外,有研究表明,中介语离散性还体现在,不同子系统是处于非均衡的发展状态的,并非是匀速发展或者是齐头并进。
三、阶段性的界定
对二语习得的不同阶段进行确定,并分析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这是所有研究人员需要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研究中,大多采用静态的、共时研究的方式。同时,研究人员也不能忽视语言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敏锐的发现一个阶段和另一个阶段之间的差异所在。以往,研究大多侧重于对语言表层现象的研究,但表层现象往往会将语言的深层属性掩盖掉,所以,研究人员无法从中揭示出更深层的二语习得规律。这样一来,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语言习得理论。有专家认为,阐述二语句法的发展阶段是基于对语言表层的归纳也就是在描写性结构类型上确立阶段的核心概念。二语句法发展研究应该直接应用句法学理论概念,而不能采用教学语法/描写语法的概念框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功能语类的习得的衡量 大多会以形态标记的准确程度为准绳。但在学习者进行二语习得的初期阶段,产出很少会有形态标记,一定程度上表明,二语系统缺少功能语类。但是,随着二语习得过程的不断推进,到二语习得的后期,语言输出中也经常会出现复数标记却是的情况,于是,研究人员很难确定功能语类缺失是否会导致形态标记的缺失,而形态标记出现缺失是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得而知。所以说,在界定二语句法发展的时候,并不能把形态的正确程度当做根本依据,而要深入分析其内在的映射关系。
四、结语
二语句法在发展变化之中,各种原则与参数会发生大量的变化,所以,在研究二语句法习得的时候,也要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方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对二语习得(sla)初始状态与初期状态的确定存在较大的困难。并要关注二语句法的发展的维度,深入挖掘表层背后的规律。对二语句法的发展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参照形态的发展,但要注意到,形态标记的准确程度仅仅是形态发展的一个参考。还需要再掌握相关原则之后进行逐一的匹配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欣.朱黄华.第二语言学习者二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6):77-78.
[2]林立红.于善志.二语动词形态习得序列的句法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1(12):23-24.
[3]徐浩.高彩凤.跨语言句法启动中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分离[j].现代外语,2008,03(08):34-35.
[4]康悦.戴曼纯.特征组装视角的二语词汇习得渐进论[j].外语电化教学,2012,02(05):57-58.
[5]任虎林.工作记忆容量大小对二语复句加工的影响研究[j].中国外语,2013,01(02):14-15.
[6]朱秀杰.最简方案框架下二语习得中的句法发展特征[j].时代教育,2013,22(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