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学习领域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培养,还注重职业迁移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还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相关概念、开发思路和实施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98-0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三大课程改革模式之一的具体体现,即“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模式”、“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模式”。它是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是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的有效途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钩、学习与工作脱节等教学难题,其开发方法的应用引起了中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热议。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关概念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应在系统理解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个体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完整的、动态的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中,课程名称不是来源于学科体系,而是来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
2.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就某个职业而言,在工作过程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我们通常将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不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反映独立的职业规范或职业面貌。
3.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上讲,形式上类似于学科体系中的课程,但在内容上又与之有很大的区别。学科体系中课程是以知识为主线,自成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相对独立,比如园林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学等。由于课程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知识不断的重复却没有升华,有的知识孤立存在,学了却不知用在哪里、怎么用。有些课程理论性强,难以理解,且与企业实际工作中所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严重脱钩,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学习领域是从行动领域转化而来的,既包括了学科体系中的相关课程知识,又包含了工作实际中的技能要求、综合素质要求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一个学习领域中,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上讲,形式上类似于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章,但实质上与之有很大区别,其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下,课程的内容通常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章节是独立的知识点,其排列顺序是根据知识的范围大小进行排序,而学习情境是在选择恰当的载体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的一个完整项目,学习情境的排序,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的。在一个学习情境里,教师可以按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训练技能,总结经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对一般的工作过程能较好地理解和适应。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及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是在解构原有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开发的思路如图1所示。
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主要流程为:
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行动领域。调研行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从事该岗位的职业教育状况,分析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该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包括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将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
2.进行课程开发,确定学习领域。认真分析行动领域的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行动领域对应的知识领域,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描述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等。
3.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学习情境。以典
型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设计学习情境,由易到难地排列学习情境。
4.开发教学资源,实施六步法教学。编制学习指南、任务工单、学生工作页等学习材料,根据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六步法教学。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一定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行动领域的分析一定要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不能只是对一般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否则将很难涵盖岗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是在充分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要求和职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教学整合,完成行动领域体系重构。学习情境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是学习领域的具体落实,而学习情境设计是否合理,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进行检验。教学每实施一段时间,都应对所设计的学习情境进行自我检查,反思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否合理,是否通过学习情境的教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同样的道理,学习领域的设计也需要一个不断反思和调整的过程。要不断检验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否能很好地与行动领域对接,学生是否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达到了行动领域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施建议
有人对“工作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将其理解为某一个企业的具体岗位的具体任务,这样的理解错误将导致培养的学生只适应某个企业的某个岗位。实际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学习领域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培养,还注重职业迁移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还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调研分析。调研的目的是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因此,调研的资源要保证其完备性,应包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领域、职业岗位、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对人员的要求等。在认真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人才要求、学校办学条件,考虑同类校差异性发展,选择属于适合高职培养的职业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
2.学习领域设计。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在充分分析职业能力要求和行动领域对应的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的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学习领域的排列结构,必须遵循由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递进排列,对同一复杂程度的学习领域可以平行排列。学习领域的具体要素应包括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描述、能力描述、学习内容描述、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工作组织、工作要求、学习组织形式和方法、学业评价方法等内容。
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载体、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工具、实施地点、组织方式、考核方式等要素。
四、结语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在我国还不够完善,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度。为了使其不至流于形式,要求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具,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用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来指导教学活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41-43.
[3]周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7-28.
[4]张百川,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设计[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50-53.
[5]孙红绪,等.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34-36.
[6]郭舜.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
[7]邹劲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论丛,2011,(10):158-159.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c
2042125,主持人:陈彦霖
作者简介:陈彦霖(1981-),女,四川,讲师、工程师,硕士,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