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利用公共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的分析框架研究了城市社区文化服务的提供和居民的参与决策,在比较百步亭社区和普通社区的基础上,试图弄清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得与失的深层原因,并探索“百步亭”模式对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百步亭;公共需求;成本收益分析
1 导言
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微观再现,彰显着城市精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社会沟通、心理凝聚、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文化传承和协调作用①。
目前,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居民参与度、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建设的绩效评价等方面。
2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百步亭”模式
(一)百步亭花园社区简介
百步亭花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占地3平方公里,居民12万多人。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以和为贵”的核心理念,实现了管理服务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亲密、社会风尚文明、群众安居乐业和新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百步亭经验的核心
通过实地走访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结合通过其他渠道收集的信息,我们将百步亭社区文化建设经验概括提炼为以下三点。
1.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主导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不仅提供了资金和硬件上的保障,而且牵头组织各种活动,积极倡导、鼓励和培育社区居民自主发展社区文化。
百步亭集团将物业公司物业费总收入的5%,以及物业公司利润的全部,反馈给社区作为日常办公经费,社区大型活动另行赞助,集团每年支持社区管理资金达500多万元。另外1000多名企业员工作为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
2.社区的高度自治和浓郁的志愿文化传统
百步亭率先在全国创设楼栋长制度,形成社区居委会——主管楼栋长——楼栋长——小小楼栋长组成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有了自治组织,百步亭还确立了居民自治六步骤:居民提出问题——恳谈会讨论——参事会制订条例——公告社区吸收意见——社区专家审定条例——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通过完善的自治程序,基层百姓的声音能够被重视并最终达成一致,妥善处理。
纵观全国优秀的社区,基本都有着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百步亭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社区的2万多名社区志愿者来自居民,服务居民,与广大居民信息相通,出入相扶,邻里相望。志愿者“走百家门,管千件事,说万句话,暖众人心”。社区志愿者已经成为社区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文化活动组织和服务的核心力量。
3.完善的组织建设
2000年,百步亭社区刚具雏形,社区就迅即成立了党委,将社区6000多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13个党支部,580个党小组。百步亭居委会、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三产公司等企业组织,派出所、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其人员全部作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3 比较视角下社区文化建设的综合理论分析
(一)公共需求视域下的社区文化服务供给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是一种公共需求。公共商品的提供涉及到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的核心在于将个人偏好转化为整体偏好,即偏好的表达机制的问题。
从偏好的表达机制上来看,百步亭社区建立了完善的基层民主组织和民主程序,做到了社区高度自治。这保证了社区居民的个人偏好能够转化为整体偏好,进一步保障了文化服务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效率。其他普通社区,社区的民主和自治还处于初级阶段,个人偏好很难转化为整体偏好,导致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从个人投入上来看,如果公权力机构提供公共商品的效率越高,那么个人就更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交给公权力机构支配。由于百步亭社区提供文化服务的效率比较高,居民更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投入到公共商品的供给中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就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在普通社区,情况正好相反,居民不仅极不情愿增加投入,甚至欠缴物业管理费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二)成本收益分析视域下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
在税
物业管理费既定的前提下,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看上去不需要任何成本,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稀缺的,那么选择参与社区活动则具有比较大的机会成本。
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出现了很多社区的替代品和竞争者。比如工作单位、学校、专业俱乐部、文化艺术团体、剧院影院等等。有学者提出目前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要重塑社区意识②。这反映了社区文化活动遭受的冲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人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其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机会成本随之大大提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青年人的社区活动参与度普遍不高的现象。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百步亭社区一方面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另一方面注重挖掘社区文化活动的比较优势,比如能够自己亲身参与创作和体验、成本低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以拓展人脉互通有无、社区人际关系简单氛围轻松利于职场减压等等,这些都显著增强了社区活动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参与的收益,保证了活动的参与度。普通社区活动的实效不高,参与的收益较低,难以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4 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挖掘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在社区文化中的潜力
1.对开发商和物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承担的责任进行一些硬性的行政规定。
2.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教育,使企业家充分认识完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发展和盈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企业家从经营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
3.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激励措施。
(二)弘扬社区志愿者文化
启动初期以发展党员或者其他志愿力量开展社区志愿活动,以环境育人,产生良性循环,大力鼓励社区志愿活动。
(三)加强社区的民主和自治
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完善基层民主和自治。
(四)加强对社区文化发展的引导
1.将政府的资源集中在教育性和艺术性比较强的社区文化项目上,引导社区文化逐渐升级。
2.将引导与满足居民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循序渐进。
(五)挖掘社区文化事业的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贴近群众、参与广泛、成本低廉、活动便利等比较优势,使社区文化在众多文化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徐晓霞.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杨贵华.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8,(03)
[3]何卫平.后单位社会下城市社区意识的重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吕东霞.共同体的生成与社区自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徐国忠.基于公共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机制创新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桂弘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邮编:430060,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注释
①引自徐晓霞.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②引自杨贵华《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