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温情”这一特质,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绩效工资在学校的普遍实施和学生呈现的越来越难教的现象,导致“温情”特质在教师这个群体当中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我们体育这门学科,教学场所基本都在室外,夏天的骄阳和冬天的寒风以及学生因心态放松而引发的嘈杂,特别容易使教师脾气暴躁,言辞激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教师有必要重新找回“温情”特质,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关键词 体育学科 课堂教学 温情教育
走上讲台已有5年了,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们大都习惯了体育课上的自由自在,经常在课堂上讲话,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树立课堂威信,每次上课我都是板着一张脸孔,以严厉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时只要有学生讲话,我就会加以严厉的批评。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虽然能很好地控制住课堂纪律,但总觉得课堂上哪些地方不对劲,达不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每次与学生眼神的碰触,总感觉他们的目光略带畏缩,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
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温情苹果”的故事,“那是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许多的中小企业纷纷都面临着破产、倒闭,其中有一个酱菜店的老板,他不甘心破产,就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派人在苹果种植园预定了一批苹果,成熟前用一个标签贴在每个苹果上,当苹果完全变红后,就揭下标签,苹果上就留下一片空白。这时,酱菜店老板从客户名录中挑选出大约200名订货大户,把他们的名字用油性水笔写在透明标签上,请人一一贴在苹果的空白处,然后随货送给客户。结果,当周围几家酱菜店终因无力支持倒闭后,这家酱菜店销量大增,顾客盈门。”联想自己在课堂内的表现,感悟到课堂应是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这才明白我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的原因,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我是否也能像这位酱菜店老板一样,善于运用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和举动,赠给学生“温情苹果”呢?
一、在倾听中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
虽然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上体育课,只要一响铃,就欢呼雀跃地跑到操场。但一个班往往就会有那么几个“豆芽型”或“肥胖型”的同学,在学习一定难度的技巧类项目时,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屡次面对同学的嘲笑,渐渐地他们就会对学习和锻炼失去信心,产生一种惆怅和失落感,甚至还会形成“运动恐惧症”。这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不能以一种命令式的口吻来对待这些学生。要耐心倾听他们学不好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他们一份独有的“温情苹果”。同时,在间隙还可以找他们谈谈心,给他们讲讲许多伟人小时候参加锻炼,磨练意志的故事,倾听他们心中的烦恼,并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健康并逐渐进步的运动处方,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重拾自信。
二、在接纳中给予学生关心和希望
现在的学生个性独特,但其天性敏感脆弱,一点点声音、表情和眼神的些许变化,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作为一门没有课业负担的学科,我们更应该在学生尽情放松自己的同时,不断的接纳他们不同的观点、奇怪的思想,甚至是错误。无论他们在学习成绩上存在多大的差距,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学会尊重,学会接纳他们。例如在2×300米的热身跑中,学期初,每班几乎都有几个同学喜欢在跑步时走走停停,或者高声谈笑,这些同学就是想吸引老师的注意。这时我们要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接纳他们错误的行为,可以耐心地询问他跑步走走停停的原因:“是脚在疼吗?”对于高声谈笑的:“要注意脚步,别摔了。跑步说话容易吸入尘土。”几次谈下来,这些“刺头”不但成为跑步最认真的同学,还会在课后帮老师积极地整理器材,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同时,也爱上了体育课。
事实证明,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教学热情和期望全身心的投入到需要塑造的同学身上,完全接纳他们,就会真正的让学生活起来,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尽情享受教师的关心和对于他们所寄予的期望,消除学习的烦恼,重返本应属于他们的开心和无忧无虑。
三、在欣赏中给予学生健康和快
乐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教学中,这风景就好比是学生,我们得学会欣赏。自尊心强是当前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样,教师能积极地欣赏学生,也是与学生相互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教师的重视、赞扬和各种暗示方式的流露,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做出积极的响应,它不仅能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激励学生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推动学生向着快乐、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一课,很多平时不太接触篮球的同学在传接球的时候,动作老是不到位,这时教师除在个别示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外,对学生些许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赞许、肯定。这样,一些原本想选择逃避的学生也会努力的去把这个传接球动作掌握,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己。
用“温情”感动学生,用“温情”渲染课堂,用“温情”点亮人生。虽然初出茅庐的我站在初中体育教学讲台上才短短三年,但我会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温情去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感知体育课堂的无限精彩,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发展自我,达到师生情感的完美相容。
参考文献:
[1] 后进生转化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j].中国人民教师.2007.8.
[2] 沉笑.温情教育:爱要怎么说出口[j].威海市教育学会网.2007.10.
[3] 郭志安.学会欣赏别人[j].曲靖日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