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美学中审丑的价值
一、审丑观念的衍变
在西方美学史上,丑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都被掩盖在对美的单向歌颂和赞美之下。从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审丑”一直作为审美的对立面出现,就像善与恶的对比一样。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是和谐,秩序和理性,在心理上能给人带来愉悦等正面肯定性情感。相反,丑则是混乱,畸形和不和谐,在心理反应上引发主体否定性的情感,产生痛苦,压抑,厌恶等情绪。柏拉图的“理念说”长期影响着西方美学对丑的看法,柏拉图认为即越接近理念就距离美越近,反之,距离理念越远,则越丑。这种观念清晰的划分了美丑之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间的界限。
文艺复兴时期,美丑的界限的虽然依旧清晰,但丑的价值开始受到艺术家的重视,达芬奇在其作品中充满运用了丑对美的衬托作用,形成美丑共存,对比衬托的混合。在其画作《最后的晚餐》中,他将犹大塑造为为贪生怕死,叛变的“丑”的典型,从心理,动作上都其做出细致的刻画,用以反衬耶稣基督镇定自若,洞察一切的沉静安详。
1797年,施累格尔首次提出“丑的理论”,审丑逐渐衍变为美学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利的作品《西班牙内战的前兆》是对传统审美的一大挑战,与其说是审美,不如说是“对抗美学,”阿多尔诺说过,我们的时代,那些根本不成其为艺术品的东西成为了唯一的艺术品。在现代的美学思潮中,古典美的和谐理性和秩序被打破,现代艺术家更热衷于表现丑陋和阴暗面。丑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陪衬和烘托美,其价值和意义愈加重要。
二、丑对喜剧性的激发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并不是指一切恶的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伤害,他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亚里士多德将滑稽定义为不讨厌的丑,想表达的就是这种含义。英文“comedy”一词的含义是:能带来情感上的愉悦与宣泄。在西方美学史上,弗洛伊德提出思想从高尚的观念突然转到卑琐的观念时,过多的神经能量没有被消耗,就会转成滑稽,而滑稽引发的笑就是能量的释放。而审丑带来的精神刺激和感官认知会引发滑稽。戏剧中丑角作为重要角常会给人出其不意的喜剧性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丑对批判性的价值
批判性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kritikos,指的是回顾性的反思,即对现实保持一种质疑态度。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利益时,也带来了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人们迷失在物质世界而精神世界却日益空虚。艺术家希望通过表现丑,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波德莱尔在其著作《恶之花》中表明了他对美的态度,他对美这样下了定义:“忧郁才是美最光辉的伴侣”,“善始终是人为的产物”,所以要获得真正的善,必须从恶中挖掘。这种观念,将丑从古典美学中对美的陪衬次要地位中彻底解放出来,也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美的价值,让艺术家开始正面直视丑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开始摒弃以往对美的范式,更加多元化的审视艺术现象。西方文学史上对荒诞的理解就带有审丑的潜意识倾向。贝克多的《等待戈多》通过塑造两个脏丑的流浪汉来激发批判的效果,展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谬和丑陋,人的无助和痛苦。
四、审丑引发对审美更深刻的认识
西方美学史上,美长期跟形态上的优雅和比例密切相关。传统美学认为事物各部分遵循黄金分割的比例,才会引发人的审美体验,这体现出传统美学对秩序
和比例的推崇。而丑长期被定义为肢体的残缺和畸形,这种审美范式限制了人们对美学意识形态的研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虽然形体残缺,面目丑陋,但却心地善良诚实,他的形象是一种理想中“美”的化身,这种通过美丑对比所创造的人物,使读者对审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打破了古典时期建立的审美范式,即建立一种人类灵魂的深刻美,是一种审美意识上的进步。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对美丑之间的界限划分越来越模糊,从最开始的美丑对立,到过渡阶段的美丑互衬,到现代“以丑为美”,美学定义上对审美的感性认识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包容性。安格尔的《泉》是西方美术史上描绘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然而马塞尔杜尚却将在商店里面买来的男用便池作为自己的创作也命名为《泉》,并成功被推选为现代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这无疑表明了现代艺术家对丑的重新定义和对传统美学的质疑和反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也衍变的越加多元化和复杂,在待审美领域中,长期固有程式化被打破。当人们沉醉在理想化的审美世界里,忘乎所以的时候,丑从心理上激发人们冷静的思辨现实。诚然,理想化和美化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然而丑却用创造性的批判为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