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论情景剧《武林外传》的后现代美学特征

论情景剧《武林外传》的后现代美学特征

  2006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火爆荧屏。它的巨大成功不仅在于此后几年各大卫视持续轮番重播,创造了中国情景喜剧史上的收视率奇迹;而且还表现在剧中人物的经典台词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很多年轻人最为新潮的口头禅,比如,“额的神啊”“低调低调”。虽然在《武林外传》之前,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情景喜剧已经有过一个成功的先例—《我爱我家》,但非常明显的是,无论在内容还是在风格上,它们都是截然不同的。在我看来,这种差异就在于《武林外传》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美学特征。
  “后现代”是一个新潮的概念,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在我们常见的“后现代社会”、“后现代哲学”、“后现代文化”等不同表述中,它的意义都各有不同的侧重。但是,概而言之,“后现代”是对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全方位变化的概括和描述,如果说古典主义时期把“和谐”作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现代主义时期以审丑为突出的美学特征,那么,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典型形态则是荒诞。荒诞是一种无意义感,它既不像古典美学那样一本正经地去建构意义,也不像现代美学那样去痛苦地质疑意义,而是调侃、戏谑意义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武林外传》与“无厘头文化”、“大话文化”、“恶搞文化”一样,都具有一种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碎片化”的结构
  情景喜剧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全剧的情节不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是由许许多多小故事串联而成,也可以理解为“冰糖葫芦式”。这些小故事彼此相对独立,不存在对之前情节的依赖关系,打破了古典主义创作在美学上的“整体性”特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美学的“碎片化”特征。
  这种“碎片化”的结构是符合电视剧受众的观看需要的,因为,人们观看电视剧的特点和习惯是与观看电影不同的。看电影时,观众放下一切别的活动,带着特定的心理期待主动走进电影院,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投入影片之中以期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观看电视剧却不是这样的,电视剧与观众之间可以称之为一种“遭遇”,在众多的观众里,只有很少一部分观众是从第一集一直看完全剧,而多数人则是不定从哪儿开始观看,又不定在哪儿漏下若干情节。情景喜剧的广受欢迎除了语言上的诙谐化、主题上的娱乐化之外,同这种结构上的碎片化也不无关系。
  《武林外传》就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碎片化的特点,它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结构安排,但其实它的上下集之间的联系要远为松散,除了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一以贯之外,每一集的情节都是完全独立的。无论我们从哪一集开始观看,都能很快地进入剧情。
  2、“杂糅”的语体风格
  《武林外传》的娱乐效果大多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来自人物的语言,而人物语言的设计也充满了后现代色彩,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杂糅。杂糅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的突出特征,在《武林外传》中,人物的古装造型与现代语言、观念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杂糅,但更加突出的却是人物语言方面的杂糅。
  首先,最明显的是各地方言的“拼盘式”呈现。方言在影视剧,甚至在文学作品里都并不鲜见,但以往创作中大都只出现一种方言,目的在于追求一种“逼真性”,突出创作的“写实性”特点。而《武林外传》更像是各地方言的大展览,剧中人物操持着全国各地的方言,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方言的同时共现,目的已不再是追求一种“逼真性”,而是在语言层面上形成一种诙谐的效果。
  其次,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的杂糅。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拼贴,与今天十分流行的穿越剧有相似的美学效果。在《武林外传》中,最明显的就是“秀才”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子曾经曰过”。此外,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常常说出现代人才有的词汇.
  最后是不同语体风格的杂糅,比如,文学语言与日常口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体,具有不同的风格,但是,《武林外传》中有很多台词都将他们“强行”组合到一起,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秀才做的一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说声拜拜。”
  3、“消解”性的主题
  后现代主义在思想上的特点是颠覆和消解,它总是在已经被人们习惯接受的观念中发现权力运作的痕迹,并致力于拆解这些权力关系。比如,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因而,整体上说,后现代主义文化总是立足于弱势者和边缘者的立场,颠覆和消解一切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中心。
  武侠小说和由此改编的武侠影视本属于大众通俗文化的范畴,其本身在刚出现时就充满了颠覆性和消解性,它所消解的对象是经典文学和经典文化。但是,随着武侠文学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其肯定的声音越来越多,武侠文学俨然也具有了“经典”的地位.后现代主义文化不容许一切权威的存在,所以它的消解性是“一往无前”的,因而,“武林外传”也可以看作是“武林歪传”,比如,在经典武侠小说中叱咤风云的“衡山派”,在剧中的形象却是十分狼狈的:掌门人是一个只知道吃冰糖葫芦的小丫头,莫掌门的“比武”更是滑稽:她“意外”地赢了,而对手却在赌场上赢得了大把的银子。武林世界里不再是刀光剑影,而是充满了插科打诨。相反,在经典的武林世界中为人所不齿的“江洋大盗”却是充满了“道”,以至于“盗圣”白展堂被人人敬仰。可以说,《武林外传》把经典武林世界的价值结构来了个彻底的颠倒。
  4、“荒诞”的人物语言
  如前所述,荒诞是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典型特征。在《武林外传》中,这种荒诞感不仅产生自情节的不合常理,而且也常常来自于人物语言的机械和重复。剧中的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经典语言,它们在不同场合多次重复出现,形成了荒诞的美学效果。如燕小六的“照顾好我三舅老爷”,佟掌柜的“我好悔啊”等等。值得分析的是,如果这些语言只出现一次,那么它所传递的就是其自身固有意义,不会产生荒诞的艺术效果,但是,当他们多次重复出现时,就会让观众忘记了这些语言实际所表达的意义,而只是将其作为夸张的、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来理解,从而形成了荒诞的效果。
  5、“随意”的表演风格
  因为传统的叙事艺术以逼真性为追求,所以,传统的表演要求演员要“入戏”,也就是进入人物角色,不让观众看出任何表演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营造一种真实感。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对逼真性的执着,所以我们看到,《武林外传》里的表演是随意性的,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自不必说,“出乎其外”表现在,演员不是完全沉浸在角色里面,而是不时从角色里跳出来,以演员身份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比如,里面的刑捕头和老白就经常把手放在嘴巴上对着镜头说话、直接与观众交流。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一个特点,就是放弃对“逼真性”的追求,不怕观众看出我是在表演,或者明确告诉观众——我就是在表演。
  如果以上分析是有道理的,那么,《武林外传》的成功就不是偶然的,它不仅在思想上容易与我们今天社会中业已出现的后现代精神相共鸣,而且在结构形式上、美学趣味上都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与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期待高度契合。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更新时间:
    “知识”的可能与不可能──知识论的悖论情…
    冯友兰论情感在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