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终身 教育 是一种新型的 现代 教育思潮,是和 社会 经济 与人的自身 发展 越来越不相适应的一次性传统教育的挑战。然而, 目前 终身教育的思想及重大意义,仅在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中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广大社会成员对于终身教育仍然了解甚少,本文试图以道德为观察视角,来探究终身教育的伦理精神,以有助于推动终身教育思想的广为传播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尽快建立。
关键词 终身教育 道德 善 恶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由此可见,终身教育否定了将人生截然分成前一段用于教育,后一段用于劳动的观点,对只注重学历教育忽视学历后继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
1 善恶与终身教育
善、恶是伦 理学 说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是道德评判中最一般的表示道德价值的概念。善同恶一起,构成区分德行和非德行的最概括的形式。人们通过企求善来反映自己最普通的利益、要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又借助善来评价他们周围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
从“善”与“恶”的视角看终身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必须首先对准善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善?简而言之,善就是那种既符合人们的要求,又符合外部现实性的实践活动。善恶是教育伦理 研究 的主要 问题 。善恶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教育善恶的标准。教育善恶标准一方面要体现教育道德的伦理特性,主要包括对教育活动过程、结果、要素进行合理性、合目的性的检验,以期达到教育伦理规范的要求。教育善恶标准另一方面是要反映教育道德水平,人们对教育的评价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主要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教学水平的评价、学生质量的评价。对教育的伦理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教育的新要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新思维。这一与
道德是关于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道德 教育 需要 社会 公正的伦理环境。社会公正是人民大众千百年来追求的一种善美的理想社会秩序,是人们个性的培育、相互关系和谐、社会生活健康 发展 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成员相互间应有的伦理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定需要社会公正,社会道德评价需要社会公正,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都要社会公正。社会越是进步,越是向消灭剥削阶级与阶级对立迈进,越是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公正的社会生活环境,就越能给人一个适合自身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对人们的终身教育就越有利。在本质上它是人民的社会,社会发展目标与实践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人民的民主,自由、社会公正要求,存在于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公正的实践中,人们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有所创、各有所得、走共同富裕的路,我们所憧憬的社会与个人和谐一致、社会秩序公正、清明、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正以一种 历史 的脚步稳健地走向现实。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 科学 、爱劳动。在当前,应当肯定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整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提倡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终身教育。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广大城乡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终身教育的基本目标。
2.2 终身教育是求真的活动
把道德教育定位在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这是终身教育道德的又一具体表现。求真知就是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科学精神,善于掌握和运用 现代 科学成果并积极创造新的成果,反对迷信、落后、愚昧,不弄虚作假;说真话就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要远离愚弄、麻痹和欺骗,敞开心扉,表里如一;做真人是求真知和说真话的必然结果,真人应该是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要做个真正的人,就要摆脱教育中的文化专制,实现文化共享。现代教育所奉行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就是要教给学生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和系统的知识,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和最能体现真理价值的思想去 影响 受教育者。教育如果没有充分的理性的力量,教育所追求的播撒文明火种、造福人类的理念,就会变成一种空想;因为借助于科学精神和理性判断,人们方可辨别真假、声明大义、驱恶扬善。
2.3 终身教育,是实现人的自我完成的需要
自古以来,孔孟之道讲求“吾一日三省吾身”、“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刘少奇同志在其名著《论产党员的修养》中,也把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