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海油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具有“亮剑”精神的翩翩绅士,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001年初春,中国能源网最受关注的信息是 “中国海洋石油(883)2月27日在纽约挂牌,上市定价15.4美元,收市涨到16.12美元;2月28日在香港,股价由挂牌时的5.95港元涨至收市时的7.00港元,涨幅达16%”。此后,关于中海油的情况一直是最受本网关注的信息。在世人的注视下,中海油步步为营,胆识过人,日见成为中国能源行业最为亮丽明星 企业 ,成为许多国企发展的榜样。
2006年初春,一些关于中海油的信息再度成为焦点,出资人民币3.88亿元,中海油正式收购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83.2%的股份,一举控制了上海星城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20家加油站、26家公司、一座1.66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库,打响了中海油全面进军零售市场的第一枪。中海油在这短短的5年中,从一个仅仅从事国内沿海石油勘探开发的专业化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生产链完整,实力雄厚和富有竞争精神的跨国公司,成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引以为骄傲的企业。
当我们深入 分析 中海油成功原因时,我们清晰看到中海油的企业文化在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海油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公司,企业思维模式与大多国有大型企业非常不同,是一个非常注重实干和追求实际效果的团队。在与中海油各级干部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没有国有大企业的盛气,总是彬彬有礼,更加注重倾听和 学习 。但是,中海油并没有因为国际化而失去传统,中国石油人从我们的军队继承了一种敢打敢拼,无畏艰难和勇克强敌的光荣传统。过去,这种精神曾经使中国摆脱了石油瓶颈的束缚;今天,它又使中国的石油企业勇敢的“走出去”,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之中——这就是著名的小说《亮剑》所推崇的“亮剑”精神。中海油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发扬光大了它,给更多的中国企业做出了典范。
2005年6月22日晚11点15分,中海油董事会决定出价185亿美元并购尤尼科公司,在国内一些人的质疑和美国一些人反对声中,毫不犹豫地发出收购要约,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剑。尽管对手最终不得不依靠令人不齿的手段得手,但中海油的价值却被全世界的投资者更为看好,股票一路飙生,从6月22日的230亿美元上升到8月2日放弃要约的311亿,市值增加了35%。中海油竟然能将成功与失败都化为了真金白银收入囊中,这种远见卓识不得不让世人佩服。中海油的“亮剑”,使全世界更加正视中国的崛起,更加理性的看待中国的能源需求。
中央电视台将2005cctv中国 经济 年度人物的殊荣献给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傅成玉。cctv的人物点评这样描述;“他指挥了中国企业 历史 上最大的一次资本并购;他鼎力承担开发能源的责任,他将输油管直接接进了中国经济快速运转的发动机。相比他数不清的成功,他的勇气更增加我们的敬意”。叱咤风云的傅总不但博得了中国人的喝彩,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美国《 时代 》周刊评出的2005年14位世界最有 影响 力人物榜单上,傅成玉名列其中,《时代》的评价:“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中海油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因而,人们倍加关注中海油的发展动向,尤其是媒体。我们总是接到国内外记者朋友的电话,大家探讨中海油下一步的举动,人们对于中海油的关心,恰恰说明大家对中海油的认同。
不久前,我有幸陪同长期支持关心中海油 发展 的新华社高级 研究 员、著名记者杨元华走访了中海油的一些单位,他也是本网资深顾问。在此期间我们认真讨论了对中海油发展的看法,希望从我们的层面提出一些建议,本想直接投书傅总,但恰好《
向蓝色延伸——中海油是一个蔚蓝色的 企业 ,在蓝色的海天之间开发能源,特别注重开发和引进被称之为“蓝色能源”的天然气。21世纪被认为是天然气的世纪,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同时也是一种昂贵的能源,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倪维斗院士将天然气比作“巴黎香水”,巴黎香水就要精品精用,不能当自来水用。
目前 ,天然气作为一种与煤炭竞争的燃料进入中国市场,使其失去了作为优质能源的价值,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大受 影响 ,直接威胁了资源的保障,也影响了经营者的收益,增加了消费者的 经济 压力。如果我们将天然气作为发电燃料与燃煤火电竞价,新建燃煤电厂的供电能耗已达273克/千瓦时,既便煤价达到600元/吨,燃料成本也仅0.164元/千瓦时。而采用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发电厂 理论 效率可以达到58%,而实际上因为受到环境温度和起停调峰的影响,效率很少超过50%,发1千瓦时电需要0.2立方米天然气。目前国际市场一些lng项目的价格已经达到7美元/百万btu,折合1.9元/立方米,这意味着采用这种燃料发电,每千瓦时的燃料成本将接近0.4元,完全无法与煤竞价。
去年11月我去纽约参加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年会,发现正当各国发电公司在为天然气价格暴涨而叫苦不迭时,分布式能源却发展的红红火火。在西北欧、日本和美国,分布式能源正在代替传统的大电网、大电厂、大系统模式,通过用户端的热电冷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将输送损耗将致最低,将能源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参加会议的伦敦副市长表示该市将依靠大力发展分布式热电冷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来解决2012年奥运会的能源需求。去年12月,芬兰瓦西兰公司在京介绍,该公司在丹麦建设的ringkøbing热电站发电效率为43.77%,供热效率为52.53%,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达96.3%,而电厂规模仅为8兆瓦。如果北京的一家酒店或商场采用这一技术,利用每立方米天然气可以节约电费4.3元,同时利用发电余热还可节约燃气0.66立方米,价格承受能力可以提高到3~3.5元/立方米。
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安全取决于能源价格的承受能力,而价格承受能力取决于终端能效利用水平,而利用效率又取决于正确的技术导向。分布式能源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价格承受能力,而且可以优化用气结构,从而提高供气企业的设备利用效率,实现供需双赢。最终形成一个市场的“低谷效应”,吸引全球的资源流向中国。在沿海建设多座lng接受站的中海油有必要特别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鼓励、支持、帮助用户采用正确的天然气利用技术,合理使用天然气,尽力提高终端能效。所以,中海油在蓝色方向的延伸不能仅仅停留在城市门站,应该积极向终端延伸。参与或组织分布式能源公司或能源服务公司(esco),积极影响国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和支持这一行业的发展,“放水养鱼”,推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向绿色延伸——纵观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在积极勘探开发传统能源的同时,不应忽略建设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中海油”。中海油是一个 社会 主义
据初步估算,我国陆上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而海上高达7.5亿千瓦。海上风电场利用效率大大高于陆地风电场,无需征用土地和建设道路,没有紊流和风切变 问题 ,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能源 发展 的重点。 目前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76.4万千瓦,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规划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市场机遇巨大。
中海油的基地分布在沿海,是国内少数几个具有海洋施工能力的 企业 ,并控制了大量大陆架浅海资源。我们知道中海油已经有所部署,一些部门已开展调研,并咨询了本网。自今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国家颁布诸多推进风电的优惠措施,对发展发电产业创造了一定的有利的环境。虽然某些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积极推动风电发展初衷是明确的。我们认为中海油应该大张旗鼓地进入海上风电领域,能否在短期形成发电规模并不重要,关键是声势和决心。近来,我国许多大型能源企业纷纷进军可再生能源,对未来发展进行布局。中海油应该捷足先登,一方面是积极迎合全世界高度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和国内关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对于中海油未来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圈占新的疆域。中海油不仅可以在海上风电建设上大显身手,而且可以管理运行海上风电项目,甚至在陆上大力发展风电积累经验。
向金色延伸——市场化和全球化使世界 经济 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 金融 资本正在代替产业资本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最终只能成为金融资本的一个棋子,处于经济食物链下游。产业资本如果不能及时融合金融资本,将会陷入被动;而没有产业资本作为根基的金融资本,将可能异化为泡沫。
ge公司利润的主要源泉是ge资本公司(gecc),超过40%的收益来自金融资本盈余。ge将资金的2/3投向ge 工业 领域,将1/3投在ge资本公司,通过工业维持企业整体的“3a”最高信用评级,为资本公司创造最低的融资成本,并依靠资本公司创造的利润来维持公司整体收益和优化公司产业结构。中海油已经建立了较为扎实的产业资本根基,现在是如何利用这一根基进行积极的金融运作和战略布局,建立自己的金融“特种部队”。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已经整合了内部金融结算体系,特别是中石化已开始利用加油站的加油卡向终端市场进行金融延伸,未来将形成新的竞争态势。能否驾驭金融化趋势,能否打造一个“金色中海油”,将可能是中海油赢得未来的关键。
尽管由于国家的资源配置使中海油处于国内第三位,资本规模大大小于前两个公司,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海油由于发展战略的正确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勇于“亮剑”的企业精神,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中海油将会在未来迅速成长,保持奋起直追的竞争势头。最后,我代表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