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明清 启蒙 思想
论文摘要:明清之际,随着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宋明理学的颓废,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对空谈性理,主张面对现实”的实学思潮。本文将从明清启蒙思想家的政治背景出发,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特征,进行历史评价,并对比其异同。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思想家们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思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流派的猛烈抨击。
1 明清启蒙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经济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导致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政治发展并趋于顶峰,专制制度腐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现实进行理性的批判。特别是在明末的时候,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又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人们强烈反抗。
阶级基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新兴市民阶层形成,他们反对专制统治和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文化方面,当时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和理学体系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另外,近代科学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努力探索先进文化。
2 明清主要思想
2.1 李贽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评价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具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的著名思想家。他的一些进步思想主张表现在:首先,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其次是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具体表现为“理气”观否定了绝对的“一”和在阴阳二气之上的“理”的存在,直接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本体论;“童心”说,要人们恢复“真心”、做“真人”,包含着个性自觉的萌芽;“生知”说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出发,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先天决定论,大胆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从人人平等的思想中进一步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等等。
同时,在他的思想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如他尊信佛学、王学,以佛学反王学,以王学反朱学,他迷信鬼神、神话,有出世主义和强权主义思想。另外,他虽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德、礼、刑、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因此他虽有新的市民阶层的意识,但他还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2.2 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评价
所谓三大思想家指的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思想主张。
首先,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一思想对后来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是顾炎武,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谓“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经世致用”思想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
第三,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以王夫之为代表,其代表作是《读通鉴论》。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即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同时,他的思想中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王夫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了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总体而言,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这三大思想家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代表。第一,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提倡民主,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他们不畏强权、担当历史重任、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藩篱、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第二,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他们掀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洪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第四,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根本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 李贽和三大思想家之异同
明清进步思想家包括李贽,其思想的共同特征反映在:第一,反传统、反教条。李贽反对孔孟教条,痛恨维护传统礼教的伪道士,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对传统的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第二,反专制、倡民主。李贽主张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应该被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黄宗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众治”取代“独治”,黄宗羲提出建立“天下之法”,建立监督机构。第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痛斥传统道德观念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但是,李贽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而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
总之,他们对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抨击了君主专制,批判了理学,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推动了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都对后世具有启蒙和深刻启迪作用,等等。然而,由于清王朝的种种压迫,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参考文献:
[1]赵道会.明清之际三大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安定思想[j].济南大学学报,2001(1):5-6.
[2]吴艳冬.反封建启蒙思想家李贽的哲学思想综述,2001(4):56.
[3]张云英.“异端之尤”李贽的启蒙思想及作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126-127.
[4]王景林.明清启蒙恩意家经世致用教育恩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5]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j].中共中央党校学,2008(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