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其他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物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学论文   地理论文   农林学论文   其他理学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环境学论文
 自动化专业
关于我国软科学“十一五”发展思路的探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提出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更是把自主创新作为了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都要求我们大力加强软科学研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为中央和各级政府制订正确的战略和政策及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一、“十五”期间我国软科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软科学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软科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决策制度和决策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决策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软科学研究在各个领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国家软科学计划和地方政府软科学计划为主导的全国软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软科学工作者还积极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等大型软科学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十五”期间,每年都有上千项课题获得各类奖励,有些成果应用于决策中,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如,近年来由国家软科学计划支持研究的一些重大课题,如,“当前我国农村若干重大问题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医药基础理论建设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科技支撑研究”、“中国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及公共治理结构改革”、“我国自主开发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关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所采用。软科学研究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软科学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繁荣和发展了软科学的学科体系
    软科学界根据战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选择、组织管理、项目评估、企业咨询等软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围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宗旨,针对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内涵,不断深化对软科学体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软科学的体系化和内部整合日趋完善,软科学界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作为一门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宗旨,以多学科和跨学科为形式的新型交叉学科,软科学充分发挥了其包容性和号召力,“十五”期间,丰富和完善了新的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以支撑科学民主决策的整个知识体系为依托,紧密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的最新发展和世界范围内自然科学、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在宗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可喜的发展。软科学研究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论,如综合集成法、运筹学的方法论、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复杂巨系统理论及其方法论等。软科学紧密团结着管理科学、政策科学等一大批围绕决策和管理活动研究的分支学科。如今,软科学无论是向纵深发展还是向广度上拓展都具备了基本的学科框架和学科体系。

      (三)软科学研究力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软科学不但自身建设了一个有规模、有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它还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部门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例如,我国的软科学研究队伍为各级政府领导岗位输送了大量优秀软科学专家,软科学研究的锻炼为他们做好领导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使得他们具有丰富的决策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决策观念,以及科学综合分析能力与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的领导干部积极依靠和参与软科学研究,使得我国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与现代化程度、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从事软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九五”末期的不到4万人增加到“十五”期间的5万人。“十五”期间,全国软科学研究人员中有博士3601人,硕士11416人,学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九五”期间增加了十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了软科学研究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智力结构有了明显提升。
    各种形式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不断涌现。他们既有直接为政策服务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也有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成立的各种软科学性质的研究所,还有民营的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的研究机构。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数量从“九五”末期的1323家增加到3000多家。
    软科学研究每年发表论文10000多篇,其中在海外发表1000多篇。软科学研究获奖项目1000多项,占同期完成课题的22%[2]。

      (四)软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投入有了较快增长
    软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成立了一系列专职对软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管理的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如,科技部负责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的组织、指导和资助的管理工作。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作为软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起到团结和凝聚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我国软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计划和基金,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现代化和咨询产业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和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部门的软科学研究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
  各系统、各部门、各地方也建立了自己的软科学管理机构,分别设立了各类软科学研究计划。这些管理和协调机构的成功运作积极调动了全国各地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了软科学研究中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在联系、交流、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协同解决各种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机构和机制还起到了交流平台和共享平台的作用,促进了软科学研究的交流,大大提高了中国软科学研究的整合能力。
    基金制和课题制是我国软科学整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繁荣和发展软科学事业的重要途径。一是设立地方和部门软科学研究计划。据统计,目前,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地方软科学研究计划,一半以上的国务院部门设立了部门软科学研究计划。二是大幅度增加软科学相关研究计划的投入。200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投入为6000万元,2003年增加到1亿元,增长67%。2004年又增加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软科学研究投入为3526万元,2003年增加到3708万元,增长5%。2004年,又增加到4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地方也大幅度增加了软科学研究投入,2001年,北京市软科学研究投入为800万元,2003年增加到1800万元,比2001年增长125%。即便是西部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大幅度增加了软科学研究的投入。2001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投入为300万元,2003年增加到600万元,比2001年增长100%。

      (五)软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
    我国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与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度、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研究机构、大学、公司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人口基金会、亚太经社会、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并就产业政策、人口政策、资源和环境政策、区域发展等开展了国际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开阔了我国软科学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了研究水平,同时也使我国的软科学研究走向了世界。
    “十五”期间,每年有600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近3000人参加国际合作研究,5000多人参加国际会议或出国考察。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软科学研究的对话和交流,不但在对外开放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而且为国际软科学研究贡献了自己的视角和智慧。
    几届中国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大量的研究人员的交流和互访,软科学管理理论培训班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成功举办等,不仅使我国的软科学研究和管理人员学习了国际的先进经验,也扩大了我国软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建立软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发布制度、举办研讨会和学术论坛、建立软科学成果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加强对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出版《中国软科学发展报告》,选编一批重大成果出版“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丛书等。
    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让软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利益服务。充分发挥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各种社会媒体、网络和国内外会议等平台的作用,传播和扩散软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共享。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若干重要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专题研讨会,扩大软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
    提高软科学管理水平,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软科学计划管理部门加强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系和资源共享,加强各地方和部门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协调,积极有效地推进全国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

      (四)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投入
    近年来,随着对软科学的重视程度增加,各部门和各地方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但是,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软科学的需求来讲,软科学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例如,作为支持软科学事业发展的国家专项科技计划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不仅要尽力满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战略决策的需求,同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还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组织综合性研究的责任,具有支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义务。但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尽管2003年经费从过去的500万增加到了1000万,但是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没有根本性改变。这使得软科学研究缺乏持续积累,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很难支持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软科学研究项目,更难对软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必要投入。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软科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将影响国家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据了解,发达国家对软科学的投入通常为其研究及开发经费的5%-10%,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因此,必须广开渠道,增加软科学研究的投入。国家要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应加大对软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有些研究课题可请有关的部门及地方政府进行联合资助。有些研究课题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争取部分支持。此外,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动软科学走向市场,通过咨询服务争取全社会的支持[5]。

      (五)加强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的组织管理
    国家和地方、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应该按照贴近决策、贴近科技发展战略、提高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调整组织管理思路,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公正、透明、规范的评审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
    一是提升软科学研究的层次,完善选题机制。软科学研究坚持重点服务科技重大战略决策,着力研究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注重从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等更广阔的视野选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研究。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综合集成的方式,遴选一批重大课题发布,通过计划评审择优选出研究积累和研究能力较强的承担单位。同时,还将通过制定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评审指南,组织软科学评审专家培训等方式,建立软科学研究选题库等多种方式,强化提高软科学研究的选题水平。
    二是建立和完善公正、透明、规范的评审制度。继续加强制度化建设,在国家和地方、部门的软科学计划管理中,建立和完善计划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规范机制,实现从计划受理、评审、立项、中期检查到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三是加强过程管理。计划管理部门在强化过程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对重大项目组织开题报告,凝练项目研究任务和技术路线;加强项目评估工作,重点抓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软科学专家在内的专家库,进一步增强软科学项目评估的力量;改革软科学评价评审机制[6]。建立项目主管部门和专家信誉制度,增强课题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责任感。

      (六)加强软科学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在软科学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些机构不仅积极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问题开展软科学研究,而且还大力培养软科学研究人才,“既出成果也出人才”。高等院校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软科学研究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国,不仅许多党校和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开设了各类软科学课程,而且绝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院系中都开设了软科学及其相关的课程。今后,应继续下大力量组织软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展软科学的普及工作和培训工作。
    进一步完善软科学研究信息系统,提高软科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家以及地方和部门软科学研究机构,实行互联互通,建立软科学研究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提高软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水平。加强数据库、网站、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建设,加强图书、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管理,加强档案、统计等基础性工作。要有计划地部署重大战略研究方向上的信息跟踪和研究工作,长期坚持,形成持续的知识积累能力。

      (七)进一步加强软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双边和多边软科学国际合作,包括合作研究项目和重要研讨会等,拓展我国软科学研究国际网络。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动员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各种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大学等开展软科学研究。

        二、我国软科学工作面临着大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

    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软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同时,党的十六大还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动员令,“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报告对决策者的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并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并且进一步把执政能力阐发为五大能力建设: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所有这些内容和要求无一不是贯穿了对科学民主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决策者执政能力和党的综合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中国的历史性转折为软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不断提供了历史机遇,这种机遇,一是领导层和决策层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强调和重视;二是新时期的新实践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时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国际形势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软科学研究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面临着来自诸多领域的紧迫需求。因此,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应该更加重视软科学的发展,将软科学研究纳入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去。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农药等19类产品实行生产销售许可制度质检总…
    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粮食问题
    我国发展高酸型苹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想法
    我国粮食收储改革方案短期难问世
    我国水稻农药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关于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于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关于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的思考
    关于信贷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9年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动态势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