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环境教育主要在于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问题[1]。而高校对核类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尤为紧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任何行业、专业都密切相关,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核专业的大学生在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能够自觉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其未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例如,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核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利用会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物,会对环境及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与回收利用。如果他们缺乏环境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在进行各项决策或从事各项工作时,可能就会不重视核领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应该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以及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第二,目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资源,这些化石燃料的消耗会伴随大量co2、so2和nox等物质的产生,这些物质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等一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极大的重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安全经济的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大力的发展并有待大规模的使用[2]。另外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领域中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以核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学导论”课程了解人口、资源、各环境要素、全球环境问题等,将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这样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将来有可能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将核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我院也开始意识到对核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将“环境学导论”课程设为核防和核工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并且选该课程的学生在增多。笔者正担任我院《环境学导论》的教学工作,本文针对核类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就如何上好《环境学导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要使学生对“环境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核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觉得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认为学习环境方面知识是环境专业或化学专业等学生的任务。这主要是这些学生环境意识不强,他们可能会认为,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物质,环境必然要受到破坏,如果要保护环境,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觉得,环保是国家的事,个人力量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另外是学生的环境基础知识相当缺乏,不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不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现状;不了解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人们因破坏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第一堂课就应向学生强调开设“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核专业与环境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明白学习该课程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也就是培养他们的环境素质,而环境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这样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才会激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对环境知识的学习。 2 “环境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2.1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学导论”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专业领域广。而该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核类专业学生的关注点,针对性选择教学的侧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应结合核专业特点讲环保,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与环境科学的契合之处。根据实践教学中对核类专业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大多关注学习该课程与自己专业的关系,关注以环境科学的方法解决核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和应用。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应侧重地传授学生关注的相关内容,如讲能源与环境时可重点讨论核能与环境的关系;讲“三废”污染时可侧重放射性“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讲环境治理技术时可讨论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这样会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将来能更好地把环境意识渗透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通过环境科学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核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利用核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治理和保护环境等。 2.2 采用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可以针对所学的内容,列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生态学相关章节时,老师可以先讲授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再将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学生就“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除了阅读教材还需查阅其他资料,了解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如生态规划、生态农场及生态工艺等)的最新知识。由于学生从“查阅资料”到“讨论”,一直都参与其中,因此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习课程的兴趣。互动式教育克服了僵化、一统的教学弊端,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师生互动,甚至以学生为中心;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反思与行动、参与和实践的相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有必要将理论与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多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是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在讲授“海洋污染”时,可以引入近期发生较严重的且大家熟悉的“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和“大连石油污染事件”,并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在网上收集这些事故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直观的展示海面污染,动物死亡等触目惊心的场景,感受到石油漏油事故导致的环境灾难。讲到生态平衡破坏,可引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环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的例子,也可以影视图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事实: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致使草原场退化以及滥猎滥捕鸟兽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等。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2.4 丰富课外知识,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所学的是非环境专业,核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不太关注学校邀请的环保工作专家所作的环境保护学术报告或讲座,也不参加社团举行的环境知识竞赛等活动,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环境类的学术和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环保工作动态的了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实验环节,如在有关“噪声”的教学中,可安排不同小组同学利用课后的时间分别在道路、居民区、商业区等不同地点用声级计测定噪声值,再结合我国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测定区域的噪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若在学习“水环境”的章节之前,还可安排与课程有关的野外参观,比如我院可组织学生观论文联盟察衡阳地区湘江水质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设计水质的监测并对水样进行对比,且要求对实验结果要以报告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另外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等,这些亲临实地环节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从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简单的看”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这些实践环节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且巩固了理论知识。 3 结语 我国已经将大规模发展核能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把积极发展核电作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意味中国核工业事业的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同时也让我国高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我国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和满足核技术在21世纪的开发与应用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与环境、能源、国家安全、基础科学前沿及国民经济等的关系愈加密切,培养核专业学生的环境素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是提高核专业人才质量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如果他们没有环境意识,不懂得环境知识和技术,那么他们走入工作岗位后,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或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或政策很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危害,这是极其可怕的。只有通过接受环境科学方面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才能使他们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因此,核类专业学生环境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核能和核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