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机制的实证研究
一、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校校合作
办学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职业教育集团校校合作办学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校校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以多所学校联办的方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名牌学校为龙头,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纵向衔接及不同教育层次横向贯通,集成发展,集团成员学校资源共享,各成员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校际合作的集团化办学主要以全面培养学生素养为基本特征,主要合作结合点是专业分工、专业对接和证书培养,通过校校之间的联盟,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有:一类是由政府牵头,对一个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加以组合或整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其目的表现为对无序竞争的遏制和保证重点投入。这种形式的特点是:集团涉及中高职多种层次的学校、培训机构及行业管理部门,较少引入企业界及用人单位的参与;另一类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发起,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核心联合行业学校、行业企业组建的职教集团。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为纽带,以职业教育的教学、培训、服务为主要活动,中职、高职、培训相衔接。集团的办学宗旨明确,专业特色明显。成员学校之间虽然是一种松散的联盟,但是有着共同的利益取向。
(二)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校校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由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职业学校牵头组建的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是联合地质类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本科院校参加,并吸引一批规模较大的地矿企业加盟,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为纽带,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结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积极探索构建了以人才链、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成果链、信息链为主要链接方式的运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人才链:在集团内的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规格、数量、质量的要求,量体裁衣,科学设置专业和培养方案,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企业根据人才需要,为学校建立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相应的实训等教学资源。校企形成良性互动,构建人才链。
2.生源链:运用“3+2”的五年制培养模式、“3+3”培养模式,高职和中职校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利用“5+1”培养模式,高职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工程型技术人才,从而借助“生源”这一特殊的载体使集团成员之间有效地链接在一起。
3.产业链:集团依托主干专业,创办企业,形成了产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和完整的产学研结合链条,推进了整个集团产业化的进程。
4.师资链:通过校际合作和与产业部门的合作,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素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如,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教授、副教授既承担本科院校学生的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又承担中职校、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学员培训。
5.成果链: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集团的科研成果在集团内部企业和成员学校内得到有效的转化。学校有三项专利技术在企业开花结果。
6.信息链:集团建立了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科研成果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等,从而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江苏地质职业教育校校合作办学运行基本方式
江苏地质职业教育校校合作办学运行基本方式是由示范性职业院校牵头,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兄弟院校,吸收行业、企业、咨询服务机构,通过缔结合作协议,制订集团化办学章程,经过有关程序获得集团化办学主体资格。当前在我国教育体制下,校校合作的集团化办学参与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学资格。因此,要处理好以校校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学校和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的招生等方面的问题。
(四)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化校校合作办学运行组织建设
集团实行单位成员理事会制。理事会由加入集团的学校及其他单位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若干名,分别由集团组成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担任,还聘请教育界、行业学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知名人士担任,其中,理事长一般由牵头院校担任。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制订相关的章程和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起决策、统筹、协调、融资、咨询和支持服务等作用。理事会下设若干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秘书处。秘书处是集团理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二、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校企
合作运行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
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基本上是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集合发展;学校是集团的主体,企业或行业为教育服务,实行开放式、动态式管理。目前校企合作组成集团式办学是按产业界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和范围。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主要特征是学生实践情境更加真实,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和岗位的针对性。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重点解决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在资源上的共享与利用,即职业院校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企业利用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本优势,在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
(二)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由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实行顾问委员会下理事会负责制的管理体制。顾问委员会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江苏省测绘局和江苏煤炭地质局等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组成。集团有81家成员单位,均是来自国土、地质、勘察、煤炭、冶金、测绘、建材等行业的骨干企事业单位与大中专院校。集团成立两年来,整合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进行了务实性运作,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在企业建立教学站。由集团向企业派驻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同为工学交替的学生进行专业授课与培训。
2.集团主干专业创办企业。其中测绘专业创建“南京大地测绘院”,获得测绘专业资质,探索主体双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工程—祥瑞检测生产实习基地”“江苏省地质工程土工试验室”实现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双丰收。其中,建成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4.探索订单培养新模式。除了整建制订单培养外,根据各企业人才的零星需求,探索“结合式订单培养模式”;根据各企业人才的规格和层次性需求,与成员学校——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学校联合,探索“联合式订单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5.引企入校,校企联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6.与全省工程勘察行业协会联手,承担全省土工试验工、测绘工、编录员、钻探工等工种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取证工作,扩大了集团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集团承担国土资源厅职工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训练项目,承办江苏省煤田地质局“鑫长江杯”职工技能大赛项目,行业部门每年为集团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
(三)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办学运行基本方式
由具有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牵头,联合深度合作的大中型企业,或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吸收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服务机构通过缔结合作协议,制订集团化办学章程,经过有关程序获得集团化办学主体资格。
政府政策上应允许由集团化办学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能够承担经济社会责任的实体。从吸纳成员的途径来看,除成员资源参与的形式外,应允许以技术加盟或签约入股的形式成立集团化办学,用共同的利益为捆绑机制增强凝聚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为确保学生的利益,校企合作的集团化办学都应以学校为主进行招生,以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人才培育。
三、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合作
办学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指集团办学实行跨国职业教育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引导学生以全球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化,从而使学生具有复合式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通过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管理评价机制等,从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实行跨国领域职业教育技术援助与合作。
当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政府主导;第二,主要方式是校际与校企的联盟;第三,通过契约来联结;第四,合作的跨度大,包括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和跨行业等;第五,结合点是以专业为纽带。以上特征对我国开展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江苏地质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展了与韩国东釜山大学的国际合作,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韩汉语教育培训,这为集团化办学参与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合作办学运行基本形式
目前,我国引进了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教育资源,尤其在政府的主导下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南京、天津等地重点建设了几所“双元制”试点职业学校,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要许可和激励集团化办学的一两所国际学校积极开展集团内各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政府支持参与集团化办学比较好的职业学校办到国外去,在国外设立自己的教育基地,为整个集团各层次的交流和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条件,利用2—5年的时间,打造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品牌,取得国际上的认可与支持。
(三)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合作运行组织建设
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招收国外留学生,为集团化办学参与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教育资源整合的范围从国内外延至国外,推动了集团化办学国际合作的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