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下)
3.读“青藏高原地形剖面论文联盟http://示意图”(图略,下同)、“新疆地形分布示意图”、“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四川盆地示意图”、“东北平原示意图”、“华北平原示意图”、“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回答: (1)比较四大高原的范围和特点。 (2)比较四大盆地的范围和特点。 (3)比较三大平原的范围和特点。 4.读“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回答: (1)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我国主要的地震带有哪些? 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在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太行山西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 (3)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火山? 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著名的火山有:白头山天池和五大连池,属于休眠火山;台湾的七星山,属于活火山;大同的死火山群。 (4)我国除多地震、火山活动外,还是一个多泥石流、滑坡的国家,为什么? ①地形: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2/3,地形崎岖,坡陡谷深;②岩石: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③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④植被:植被覆盖率较低;⑤人类活动: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四)中国的气候 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回答: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特点:南北温差很大,1月0℃等温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原因: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的热量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的温差。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 原因: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高,获得的热量多,但白昼时间短。②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不高,但白昼时间长,获得的热量也较多。③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缩短了南北的温差。④青藏高原:海拔高。⑤吐鲁番:一是纬度位置较高,白昼较长,日照时间长;二是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三是地面以沙漠为主,地面获得热量多,地面升温快,辐射给大气的热量多;四是盆地热量不易散失,且受周围焚风的影响。 2.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北京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 (1)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①东部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大;②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③西北地区为非季风区,距海远,加上高山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2)指出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并分析其地理意义。 (3)分析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大多在5月至9月,因为受夏季风的影响。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因为夏季风在不同的年份有强弱之分,进退的规律会有反常情况出现。 (4)分析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原因。 (5)为什么我国雨带北移的速度慢,而南撤的速度快? 这与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势力有关。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强,夏季风的势力弱。在春季到夏季时段内,冬季风的势力慢慢减弱,而夏季风的势力增强也较慢,所以雨带向北推移较慢;而夏季到秋季,冬季风势力发展快,很快将雨带从华北、东北地区推移到长江以南,故雨带南撤速度较快。 (6)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因为:一是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二是该地位于台湾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三是该地在夏秋季节受台风的影响,多台风雨。 ②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因为:一是该地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距海远;二是由于高山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三是该地位于盆地,受焚风的影响。 (7)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吗?为什么? 不都是这样,东北小兴安岭地区属于湿润区,但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 因为年降水量不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标准,还要看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东北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但是由于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且小于降水量,所以也属于湿润地区。 (8)秦岭—淮河以北的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下吗?为什么? 不都是这样,山东半岛南部和长白山东侧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因为山东半岛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水汽充沛;长白山东侧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总结我国出现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时间和地区。 4.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①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②夏热使我国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③夏热丰富了我国各种动植物资源。 不利影响:①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②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易造成春旱、夏涝;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④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⑤台风造成水灾、风灾;⑥高原、干旱气候区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发展。 二、吃透考纲,精选“两题”,题目知识化 同学们要吃透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精心挑选历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从审题、析题、解题、答题四个环节进行思维训练,这样,一方面可训练我们获取有效信息、回归教材、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可考查自己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识记、理解、掌握情况。 例1.(2006年内江市模拟卷第36题)图1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表格为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统计表。读图、表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形区的名称。 (2)山地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说出该山的名称及该山在我国自然地理方面的重要意义。(至少两点) (4)描述该城市的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1)内蒙古高原 (2)成因: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 (3)阴山山脉 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国内、外流区域的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夏季暖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或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荒漠化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努力解决居民燃料问题,防止过度樵采;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解析]知识支撑:①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名称、位置及其地理意义;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③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分布;④我国地势的特点;⑤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治理措施。 技能支撑:①气候类型的论文联盟http://判断和气候特征的描述;②山地自然带谱的释读;③山顶和山麓海拔的判读;④山脉坡向的识读和走向的判断;⑤荒漠化治理措施的归纳;⑥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条理性、科学性。 例2.(2006年高考地理江苏卷第31题)图2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参考答案](1)小 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解析]知识支撑: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③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④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分布;⑤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⑥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⑦我国的位置和疆域。 技能支撑:①我国各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判读;②等值线图的判读;③从图中捕获有效信息的能力;④根据关键词联系教材、回归课本的能力;⑤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条理性、科学性。 例3.(2006年潍坊市模拟卷第9~10题)图3为我国局部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1月份0℃、4℃、8℃等温线走向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起伏b.太阳辐射 c.海陆位置d.河流走向 (2)关于图中四省7月份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于28℃b.24℃~28℃c.28℃~32℃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1)b (2)c [解析]知识支撑:①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③我国伏旱的分布地区。 技能支撑:①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的识读;②等温线图的判读;③从图中捕获有效信息“1月”、“7月”的能力;④根据关键词联系教材、回归课本的能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