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条解决的对策: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三是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四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五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六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我们于2006年5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00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典型剖析等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思想状况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大学生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创业、就业、入党、国情、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问卷1 674份,收回率为83.7%,组织座谈会、访谈会5次。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占19.8%,四年级毕业生占23.6%,其它年级占54.6%。调查对象中工科学生占21.91%,理科学生占37.11%,文科学生占15.98%,农科学生占25.0%。
一、农林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倾向
(一)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调查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政治热情不断提高,政治观点正确,政治态度积极向上,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同度高,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体领导充满信心。在价值观取向方面,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基本一致,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致。
在问卷调查中,有 78.6 %的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示“很了解”或“比较了解”;有94.7 %的学生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赞同;大多数学生认为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很有信心 。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关心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积极要求进步,对我国经济社会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外大事关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心系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入党方面表现了很高的热情,80%以上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为国家作贡献、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学生占38.9%,认为入党是提高个人能力、提高个人素质的学生占28.3%;在对“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中的地位”的回答中,有94.15%大学生选择“重要”和“非常重要”。在对“三农”问题的看法上,有56.3%的学生认为“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22.8%的学生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迫在眉睫,必须解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国内外政治局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持积极关注态度,并能站在国家大局的高度上理智分析,对我国社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三)积极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关心育人环境的建设。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能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在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对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提高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持赞同态度,同时寄予很高的期望。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并获得优秀,广大学生感到由衷高兴,并认为通过评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及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81.6%的学生对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满意或比较满意。在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总体评价上,有88.6%的学生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有86.3%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认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有 89.3 %的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大学生应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有 84.7 %学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有 83.9 %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放眼世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有 91.7 %学生不同程度地觉得自己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外语水平和相关知识和身心素质。
(四)对来自经济、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强,对自身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希望
继续学习的愿望强烈
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其中就业压力是普遍的。问“你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哪里?”时,有38.17%的学生回答是“自我发展需要”,有47.37%的学生回答是“谋求理想工作”。 在问及“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所持态度”时,有55.97%的学生认为“竞争激烈”,有61.76%的学生认为“现实严峻”,有85.5%的学生认为“不容乐观”。可见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大部分学生解决压力的办法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辅修有关专业和选修技能课程,并注重通过培训和考试获得外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等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绝大部分学生准备继续考研深造。在经济压力方面,大部分特困生和困难学生对待经济压力的思想是既不埋怨国家的收费政策,也不埋怨家庭,而是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助学贷款,依靠自己通过课余时间打工、带家教、勤工助学等途径来解决,不想给家长增添负担。在就业方面,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就业指导,最终使毕业生对待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对就业压力方面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强。
(五)求职就业注重实际,已基本适应就业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
调查显示,影响择业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工作环境(73.86%)、发展潜力(60.17%)、薪资福利(55.01%)、单位效益(44.6%)、单位性质(34.79%)、升迁机会(32.70%)、人际关系(25.10%),他们既强调发挥个人专长和发展机会,又从实际出发,要求物质和生活保障。关于“你的未来就业单位”问题,有29.69%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有19.18%学生选择外资企业,有11.8%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28.17%学生选择事业单位(学校科研单位),有11.16%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从而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已基本走出传统择业模式,注重实际,呈现区域广泛性、选择多元化趋势。突出自己所学的专业、外语水平及社会工作能力等,突出以整体素质与就业岗位对接。
二、农林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
在本次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两课”的看法,当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事与政策教育等课程,你最喜欢的是哪些课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时事与政策;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多种形式兼用、讨论、看录象、参观。对“两课”的满意度为68.96%。从大学生对“两课”的态度来看,学生更重视对自己近期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对政治理论课不是很感兴趣;从授课方式来看,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方式,不喜欢照本宣科。
(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还存在一些偏差,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对一些关乎道德品质的现象模棱两可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在问“你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有23.9%的学生选择“首先满足自己”,对于国家号召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到基层就业,仅有9.78%的学生表示“很渴望去”。显然,重实惠、轻需要的社会就业价值选择仍然突出存在。表现在入党问题上,有48.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增强就业竞争力”。有的学生认同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相当多学生对浪费现象持无所谓态度。有56.9%的学生对大学生未婚同居认为“无所谓”,有的学生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必修课”。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有些学生就说“大学很无聊”、“我要赚钱”、“没有女朋友真苦恼”等,从自我出发,力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
(三)心理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社会要求有较大差距
在调查中发现,学习、竞争、就业压力、经济负担已成为很多农业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沉重负担,进而成为心理压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有80%以上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有24.18%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在回答“你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有信心否”时,有7.71%的学生认为“无信心”,有19.35%的学生认为“信心不足”。在回答“你对自己人生前途的态度”时,有8.18%的学生认为“前途渺茫”,有14.87%的学生认为“走着看着”。在回答“你对人际关系的认可程度”时,有14.58%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在网上下载资料拼凑、组装论文、毕业生简历兑水现象严重等,一部分学生心灵扭曲,引发了学生道德上的堕落。有24.7%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或交友、玩游戏及消磨时间”。
三、解决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以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加大“两课”教育与改革。[1]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利用党校、团校和学生社团组织等载体,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
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正确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认真组织力量,专题研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澄清学生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要通过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加大对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5年开始,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经费,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分60个专题研究,仅2006年,全校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共计90余篇。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要创新就业指导观念,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出发,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农业高校特点,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活动:一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要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学生在学费减免、毕业生评优及服务期满后考研录取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与体系,吸引学生志愿到西部择业、就业。三是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高校可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创设如校内助管、图书馆管理员、学生食堂管理员、村主任助理等就业见习岗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四)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诚信教育,做诚信大学生。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几年在学生中开展的“五要五从五做”活动,即要树立远大理想,先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要做到诚实守信,先从考试不作弊做起,做一个自律的人;要取信于人,先从实现承诺做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先从诚实待人做起,做人们信得过的人;要成就事业,先从诚信做起,做一个社会合格的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很不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和研究的不深不透,思想教育往往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升学生。[2]高校学生工作干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同志,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在承认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前提下,深入宿舍、班级、教室,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举办素质教育报告会;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的挑战,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对
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的“精神垃圾”。
(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目前,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存在措施不到位或措施错位现象,因此,要尽快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有效机制。尤其是学校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专项研究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为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平等的成长条件。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针对性格内向的、沉湎网络、家庭困难及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2005年度陕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j].思想教育,2005,34(1):69-73.
[2] 李永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前沿问题[j].思想教育,2006,36(1):49-51.
[3] 周婷,金花,武春芳.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7-140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