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范祖兴,周明,蔡建林
摘要:灰树花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介绍了灰树花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原料的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条件的温湿度、ph控制,以及配料、灭菌、接种、发菌等操作步骤,重点介绍了灰树花仿野生出菇管理方式,该方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关键词:灰树花;出菇管理;栽培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又名千佛菌、贝叶多孔菌、莲花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1,2]。此外,它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种植,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灰树花(图1)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最宽可达40~60 cm。菌盖直径2~7 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色,厚2~7 mm。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木桩周围,造成白色腐朽。
2 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要求与栽培原料
2.1.1 营养要求
2.1.1.1 c源:对葡萄糖利用最好,果糖较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糖类也能被分解利用。
2.1.1.2 n源:对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等有机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态氮。
2.1.1.3 矿质元素:需要大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zn、cu、mn、mo等。
2.1.1.4 生长素类:维生素b1为必要物质,另外,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
2.1.2 栽培原料
木屑(最好是栗子树的木屑)、禾谷类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纸浆渣、葵花籽壳、油菜籽壳、大豆秸秆、葵花盘、花生壳等,凡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生产灰树花的培养料。
2.2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2.1 温度
菌丝在6~37 ℃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 ℃,42 ℃以上菌丝开始死亡。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27 ℃,最适温度为18~22 ℃ 。
2.2.2 水分
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100 kg干料加100~120 kg水)。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3%。
2.2.3 空气
灰树花菌丝体对氧气的要求与平菇相似,在子实体形成时需要大量氧气,应加强通风。灰树花子实体对co2敏感,co2浓度过高时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并易造成杂菌污染。
2.2.4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辅以50 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分化发育期要求200~500 lx的光照,光照能使子实体颜色变深。灰树花子实体具有向光性。
2.2.5 ph
灰树花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4~7.5,最适ph为4.4~4.9。子实体生长阶段ph以4.0为宜。
3 栽培场地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远离垃圾堆、禽畜养殖场以及油漆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的区域,以果树林下空地最为理想。 [论文网]
4 配料、装袋、灭菌
栽培料配方可因地制宜确定,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
4.1 配料
4.1.1 配方一
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80% 、麦麸18% 、蔗糖1%、石膏粉1%。
4.1.2 配方二
栗木屑45%、棉籽壳45%、麦麸8%、蔗糖1%、石膏粉1%。
4.1.3 配方三
阔叶树木屑26%、玉米芯50%、麸皮20%、黄豆粉3%、石灰粉1%。
4.2 装袋
采用袋式栽培,将培养料配好后装袋,用皮筋或绳将袋口扎紧,装料松紧适度。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0 cm×33 cm,厚度0.05~0.06 cm。
4.3 灭菌
熟料栽培是指用经过常压或高压灭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夏季杂菌密度大,繁殖率高,需要将栽培料全部灭菌。
4.3.1 高压蒸汽灭菌
在0.14 mpa、127 ℃的条件下保持2 h。
4.3.2 常压灭菌
在100 ℃的条件下保持10~12 h。
5 接种、发菌
5.1 接种
当菌袋温度降至25~30 ℃时开始播种,用手将栽培种掰成直径约1.0~1.5 cm的小块,菌种量为5%~10%,在袋的一头播种。要求接种室内彻底消毒灭菌,接种时一锅消毒的菌棒一次性完成,接种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菌袋产生微孔,有微孔的要用胶带迅速粘好[3]。
5.2 发菌
是指接种后菌丝在培养料中定植、生长、繁殖的过程。将菌袋码放在培养室内,可码放6~8层,每3~5 d翻堆1次。当接种端菌丝体封严料面后,应立即在长满菌丝的地方打孔通气,以利菌丝快速生长。发菌期要求避光,前期温度22~26 ℃,中后期温度21~25 ℃,空气湿度65%~70%,一般25~30 d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再后熟7~10 d,35~40 d时开始育菇。
6 出菇管理(仿野生栽培)
使用木屑作培养基的栽培菌袋,在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适当间隙,在菌棒缝隙间及周围填土,并在表面覆土1.5~2 cm厚。该覆土栽培形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6.1 覆土出菇
发满菌后,将料袋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畦内,准备进入出菇管理。一般畦宽60~80 cm,长度随栽培地点和栽培量而定,深度40~45 cm(菌棒覆土后距地面有20 cm的空间),在畦底撒石灰粉灭菌、防虫。
6.2 架设小拱棚
用沙土覆土1.5~2 cm后浇1次大水,然后做小拱棚,棚膜朝北或东北,向阳处用草帘盖住,起到降温的作用。
6.3 子实体生长发育与管理
出菇期保持温度在18~25 ℃。原基没有出土前,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以促进菌丝后熟及联合;发现菇蕾后,通过喷雾增加空气湿度至85%~90%。出菇初期,从原基产生到子实体
分枝放叶前的8 d左右是关键时期,以喷雾状水为宜,保持空气湿度90%,温度20~23 ℃,减少通风量。
6.4 铺砾
出现幼菇后,在幼菇四周撒一层1~2.5 cm厚的小石砾,或出菇前整个撒一层小石砾,作用是托起子实体,减少子实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使子实体干净,提高其商品性。
6.5 增加通风和光照
从菇体开始放叶到成熟期间要增加通风量,并延长棚内散射光的照射时间,一般要保证早晨7-8时和下午16-17时棚内有散射光,以利于菇体形成灰色或浅灰色,提高产品质量。
7 病虫害防治
7.1 蝇蛆
蛀食子实体,引起子实体枯萎死亡,在气温较高时为害更重。防治措施:一是在栽培室通风口处装上细纱网;二是发现成虫后用5%氟虫腈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隔1周后再喷1次,连用2次,注意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7.2 青霉菌
灰树花抗杂菌能力弱,常被青霉等霉菌为害,影响出菇率。发病后,可用滴管将500 mg/l的强力安液滴在染病部位。
7.3 黄粘菌
受害子实体呈污黄色胶糊状。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通风换气,菇床不能渍水;二是用200 mg/l的强力安稀释液(原液为2 000 mg/l,按10∶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再稀释成1 000倍液)喷雾发病部位。
8 适时采收
出现原基后12~16 d(冬季16~25 d),当菌盖大部分展开,菌盖边缘白色变淡时应及时采收,等到菌盖边缘白色消失后再采收就不能食用了。可连续采收三茬菇。
参考文献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5-17.
[2] 孙保卫,王凤,李海燕,等.灰树花林间仿野生栽培技术[j].蔬菜,2006(2):14-16.
[3] 郑美腾.福建食用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