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园艺林业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摘要:分析比较了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西红柿、生姜、玉米、甘薯4种套种作物中,套种生姜的经济效益最优,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达91 539元/hm2,土地生产率达135 289元/hm2,有效能量产投比达3.6∶1.0。套种玉米对桑叶产量有不良影响,桑园全年产叶量仅为14 000 kg/hm2;套种生姜的桑园全年产叶量最高,为17 500 kg/hm2。不同桑园立体种植模式总体评价结果是桑树/生姜>桑树/西红柿>桑树/甘薯>桑树/玉米。
关键词:桑园;立体种植;经济效益

  栽桑、养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桑园套种经济作物早在元朝司农司的《农桑辑要》中就有“桑下宜种蚕豆、黑豆,不可种麦、谷”的记载;公元六世纪后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曾提到在桑树下套种绿豆和小豆[1],并称之为“二豆良美润泽,益桑”;这点明了桑园合理套种的模式。而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加深,桑园的立体利用不断得到发展,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立体种植模式。
  鄂西南蚕区包括远安、宜都、夷陵、点军、秭归、来凤、巴东、利川等县(市、区)。作为湖北省三大主蚕区之一,2009年桑园面积达到了5 667 hm2,占湖北省桑园面积的23.60%,产茧量2 954 t,占湖北省蚕茧总产量的29.38%,产值达3 181万元。蚕桑产业作为该区域的特色产业,已为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蚕桑产业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桑园利用率低,高产桑园比例少,单位面积桑园效益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蚕桑比较效益低下、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优势不明显所致。如何使现代蚕桑产业尽快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为农民增收、为企业增效,拓宽蚕桑产业发展途径,促进蚕桑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试验探讨了鄂西南蚕区4种主要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从桑树和套种作物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桑园与套种作物的经济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并对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桑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桑园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头顶石村,该村地处三峡坝区,平均海拔700~800 m,多年实际平均日照时数为1 100~1 400 h,年均气温16.5 ℃,最冷月(1月)均温4.7 ℃,最热月(7月)均温29 ℃,日平均气温≥10 ℃的年活动积温为5 350 ℃,无霜期在270 d之间,年均降水量1 200 mm,主要集中在4~10月。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红砂岩、黄色泥质页岩及近代河流冲积物,质地较疏松。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中干养成,树龄15年,株行距0.50 m×2.00 m。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4种立体种植模式,分别是桑树/西红柿;桑树/生姜;桑树/玉米;桑树/甘薯,在试验地里的具体配置是每2行桑树套种2行或3行农作物,详情见表1。为减少地形、土壤等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种植模式)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20 m2(2 m×10 m),每个处理面积共60 m2。各套种作物均根据当地的管理习惯进行生产管理。
  套种西红柿品种为帕维亚(purveyor),4月下旬拱棚育苗,5月下旬移栽定植于桑园,起垄栽培,垄高0.15 m,垄底宽0.30 m。生姜品种为当地品种,4月下旬种植,起垄栽培,垄高0.15 m,垄底宽0.30 m。玉米品种为掖单18,4月上旬播种,起垄栽培,垄高0.15 m,垄底宽0.30 m。甘薯品种为当地品种,5月下旬种植,起垄栽培,垄高0.15 m,垄底宽0.30 m。
  1.3试验方法
  1.3.1桑叶产量指标调查采用样株调查法,每试验小区随机选5株桑树,发芽至调查前不采叶,在家蚕5龄的第三、第四天采叶,桑叶产量称重,调查枝条数、枝条长,其中春季采枝条上生长一半的片芽叶,夏季每根枝条留叶14~15片调查、秋季留叶4~5片调查。各处理重复3次,各季产量之和为全年产叶量,取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2]。
  1.3.2套种作物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每试验小区随机布设3个样方,样方面积1 m2(1 m×1 m),调查样方内套种作物的经济产量,对多次收获的套种作物记录每次的收获量和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3]。

    1.3.3桑园套种系统投入及产值项目的调查在一个套种栽培周期内,详细记录各种作物投入的种子(种茎)、肥料、农药等直接费用(不包括用工投资)。桑园投入处

理为同一水平时不进行计算。各种作物产值按当地当季价格折算成单位面积产值[3]。
  1.3.4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结合全年桑叶产量,按照每盒蚕种(12 g卵量)平均需要桑叶500 kg、可使蚕茧产量达50 kg计算,蚕茧价格以当地市场价计,折算出单位面积蚕茧的经济效益[4]。在一个套种栽培周期内,耕地产值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单位耕地面积产值,计算公式为单位耕地面积蚕茧(作物)产值(元/hm2)=;
  在一个套种栽培周期内,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品产值为土地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元/hm2)=;
  在一个套种栽培周期内,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值与经济投入(包括套种作物种子种茎、肥料、农药的投入,不包括用工投资)之比为有效能量产投比,计算公式为
  有效能量产投比=。
  1.3.5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程序进行整理,其他统计分析处理均采用sas9.0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立体种植模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桑园立体种植要坚持以桑树为主、套种作物为辅的原则。桑园套种不合理,会对桑叶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桑园套种应在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进行,防止偏向套种而有损于桑树生长的做法。在家蚕盛食期,对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试验小区内的各15株桑树样株桑叶产量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由表2、表3、表4可知,b模式的桑树在秋季的总枝条数最多,枝条长度最长,分别达19万条/hm2和39.9万m/hm2。因桑树枝条数和枝条长度是决定桑叶产量的主要因素,故其全年桑叶产量最高,达17 500 kg/hm2,a模式次之;c模式的桑叶产量最低,为14 000 kg/hm2,其原因是c模式中的玉米是喜肥水作物,造成玉米与桑树竞争肥水激烈所致,故套种玉米等喜肥水作物时应加大桑园肥料的投入,保持桑园套种系统输出输入物质养分的动态平衡。分季节来看,春季各模式桑叶产量是a>c>d>b,夏季各模式桑叶产量是a>b>d>c,秋季各模式桑叶产量是b>c>d>a,经t检验分析,a、b、c、d 4种模式中,春季各模式桑叶产量差异不明显,夏季a模式桑叶产量与其他3种模式桑叶产量差异明显,秋季b模式桑叶产量与其他3种模式桑叶产量差异明显。原因是春季各模式中作物均为植株生长初期,肥水需求小,而此时桑树树体大,竞争力强;夏季由于a模式中的间作作物西红柿相比其他作物加大了肥水管理,也相应促进了桑树的生长;秋季由于a、c模式中的西红柿、玉米处于结果期,消耗了大量养分所致,而又因当地管理习惯,对于d模式中的甘薯只在定植前施一次底肥或不施肥,导致桑园养分亏欠,从而造成桑叶产量低下。由此可见,实行立体种植的桑园要根据不同的套种作物种类来相应调整全年的养蚕计划,以充分利用桑叶,获得最大经济收益,在试验的4种模式中,套种西红柿的桑园可多养春夏蚕,套种生姜的桑园应加大秋蚕饲养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桑园套种时,不同的农作物对桑树的影响各异,生产中应该注重能相互促进的组合,以能改善土壤条件、有利桑园管理为宜,必须始终坚持把确保桑树正常生长、保证桑叶质量放在首位。采用套种作物的种类与方法一定要合理,如果套种不当,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套种作物就会与桑树争水争肥,甚至引发病虫害,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影响套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综合经济效益的下降。
  2.2不同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分别见表5和图1。由表5可以看出,b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优,与a、c、d模式相比差异明显,生姜产量可达15 256.5 kg/hm2,单位耕地面积套种的生姜产值为91 539.0元/hm2,单位耕地面积蚕茧产值为
  43 750.0元/hm2,土地生产率达135 289.0元/hm2。c模式中玉米产量最低,仅为5 325.0 kg/hm2,d模式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最低,为6 750.0元/hm2。在单位耕地面积蚕茧产值和有效能量产投比方面,b>a>d>c,b模式有效能量产投比高达3.6∶1.0;a模式次之,为2.1∶1.0;c模式最差,为1.1∶1.0。可见桑园立体种植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在投入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其收益主要由套种作物的上市价格决定。虽然a、c、d模式中土地生产率差异不明显,但这是建立在蚕茧价格行情看好的背景下,当蚕茧价格下跌时,实行立体种植模式桑园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套种作物的收益。
  综合评价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单位耕地面积套种作物产值方面,b>a>c>d,a、b模式较优,与c、d模式相比差异明显;而在单位耕地面积作物生

产投入方面,b>a>c>d,产出与投入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单位耕地面积蚕茧产值方面,b>a>d>c,c模式中的玉米对桑叶产量和桑树的生长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桑树/西红柿;桑树/生姜组合模式是2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桑园立体种植模式。
  3小结
  1)桑园套种西红柿、生姜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是值得在生产上推广的桑园立体种植模式,不过需要增加桑园的投入,加强施肥管理,给桑园补充更多的物质能量,以保持桑园营养物质输出和输入的平衡协调。对桑树来说,氮素特别重要,但是化学氮肥必须与有机肥保持一定的比例,若没有有机肥的配施,桑园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就会使碳氮平衡失调,土壤理化性质被打乱[5]。
  2)桑园套种玉米对桑园产量和桑树的生长有不良影响;套种甘薯的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较低,生产上不宜选用。桑园立体种植要坚持以桑树为主、套种作物为辅的原则,套种不合理,对桑叶产量影响较大。套种作物种类的选择,原则上要尽量使其与桑树的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协调一致,以便避害就利,促进桑树生长。在有利于桑树生长的前提下,应考虑套种作物能够适应桑园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相互促进,获得双丰收。要特别注意防止只追求眼前利益、只顾套种作物、不顾桑树以及一切不利于桑树生长的做法[6]。
  3)搞好桑园立体种植的关键是要围绕市场,在研究市场和作物品种种性的基础上,把握市场变动脉搏,及时捕捉有关信息,适当增加一些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风险型农产品,做到险中求稳、稳中求优,挖掘潜力,推行多种模式,拿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正确引导蚕农走“小规模、多品种、高效益”的路子,才能发挥出最佳效应,从而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提高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产业步入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董忠源. 立体桑园模式的探讨[j]. 蚕桑通报,1993,24(2):45-46.
  [2] 柯益富,赵正龙,楼程富,等. 桑树栽培及育种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97-99.
  [3] 张凤勇,扈惠灵,田永振. 幼龄沙地果园间作模式的效益比较研究[j]. 北方园艺,2008(11): 89-90.
  [4] 汤锡予,汪金安,伍羡雯,等. 实用栽桑养蚕技术[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133.
  [5] 陈伟,邓兴勇, 陈明雄, 等. 桑园立体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j]. 西昌农业科技,2008(2):10-13.
  [6] 范国明. 桑园间作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蚕业,2006,27(1):38-40.

论文网在线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通辽市西南区矿山地质环境危害与治理研究
    黔西南州紫茎泽兰入侵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植物配置初探——以西南交通大学九…
    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
    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