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旱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处理、适期播种、培肥土壤、秸秆覆盖、使用化学制剂等内容,以期为旱作玉米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旱作栽培;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秸秆覆盖;化学制剂
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旱作玉米增产的关键。长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艺结合,研究总结出玉米旱作综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及处理
抗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如:种子大,根茎伸长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叶片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玉米抗旱品种叶片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1]。玉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抗旱锻炼,主要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其抗旱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度下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另外,还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法,用氯化钙1kg加水100kg,浸种(或闷种)500kg,5~6h即可播种;用琥珀酸溶液浸种12~24h,使玉米吸足水分后晾干播种;或用20~40mg/kg萘乙酸浸种。
2适期播种
玉米需水的特点是前期少,后期多,播种至拔节只占一生需水总量的15%,拔节至抽穗占40%以上。早作区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因此,利用玉米苗期耐旱的特点,把玉米幼苗期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如黄淮海平原种春玉米常遇卡脖旱,种夏玉米又易遭苗期涝害,采用麦田套种,把玉米提前播种在麦垄里,使玉米需水特点与自然降水相吻合。玉米播种时遇到干旱,在干土层超过6cm、底墒较好的地块,应采取镇压提墒,或借墒播种和造墒播种。在玉米生育期间,重要措施是中耕疏松表土,减少蒸发,特别是雨后及时中耕,有明显的保墒效果。
3培肥土壤
增施有机肥料,可改善物理性状,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又可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据试验,玉米根系在高肥地比在低肥地3m土层中,能多利用60mm的水,约等于一般玉米地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4。原因是肥地使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伸展,提高了吸水抗旱能力。旱作玉米的另一项重要经验,就是增施化肥,增加秸秆和根茬还田量,以无机促有机;在轮作制中插入绿肥和豆科作物,肥地养田,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2]。4秸秆覆盖
玉米地表覆盖麦秸、麦糠或其他物质,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拦截降雨时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3]。据河北省衡水地区试验,7月上旬在玉米行间覆盖麦秸3 750~7 500kg/hm2,小麦播种前耕地0~20cm土层含水量,覆盖地比露地增加4.6%。随着麦秸覆盖量的增加,蓄水保水能力增强。覆盖麦秸不仅使土壤表层蓄水量增加,而且在30cm土体内多蓄水135m3/hm2,1m土体多蓄水327m3/hm2。玉米地覆盖麦秸有2种方式:一是在夏玉米播种后覆盖。如山东省滕县在玉米拔节前行间铺碎麦秸或麦糠2 250~4 500kg/hm2,玉米收获后用圆盘耙或旋转犁绞耕玉米茬以腐熟麦秸。二是在小麦收获时留高茬15~20cm,贴茬播种玉米,待玉米出苗后中耕灭茬1~2次,根茬即可散铺在土壤表面。三是在春玉米收获时粉碎秸秆,覆盖地表越冬。覆盖秸秆应同时施入氮肥,并防治地下害虫等。
5使用化学制剂
一是保水剂。能够吸收和保持自身重量400~1 000倍、最高达5 000倍的水分,有均匀缓慢释放水分的能力,可调节土壤含水量,起到“土壤水库”作用。可以用于种子涂层、包衣、蘸根等,用保水剂(浓度1.0%~1.5%)给玉米涂层或包衣,可提前2~3d出苗,且出苗率高;玉米播种时在穴内施保水剂7.5kg/hm2,对玉米出苗和后期生长均有良好作用。二是抗旱剂。可减少植物气孔开张度,减缓蒸发,一般喷洒1次引起气孔微闭所持续的时间可达12d左右,降低蒸腾强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植株体内水分状况,促进玉米穗分化进程;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干物质积累;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早衰,用抗旱剂750g/hm2对水150kg,在玉米孕穗期均匀喷洒叶片,可使叶色浓绿,叶面舒展,粒重提高,增产7.1%~14.8%。三是增温剂。喷施在土壤表面,干后即形成1层连续均匀的膜,用以封闭土壤,可提高土壤温度,抑制水分蒸发,减少热耗,相对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在大田的抑制蒸发率可达60%~80%,土壤0~15cm土层水分比对照田高19.3%;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减轻水土流失,增温剂喷施于土表后,增加了土层稳固性,可防风固土,减少冲刷,有明显的
保持水土、抑制盐分上升的效果[4]。
6参考文献
[1] 李强,李明芳,雍伟基,等.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综合效应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25-27,47.
[2] 刘秋芳,吴峥嵘,任淑娟,等.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6):17-18.
[3] 王俊振.优质蛋白玉米的利用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41-42.
[4] 乐美旺,刘宝林,金克勇,等.玉米良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9(4):1-7.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