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我国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高效特色畜牧产业。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作为皮装裘皮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养殖环节在许多地方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产业优势,但产业链条层次低和短板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条向工业产业、服务产业延伸转化的条件日渐成熟,空间日渐扩大,要求日日渐迫切。各地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特种动物养殖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我国特种动物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发展,许多地区在规模布局、组织管理、产业基础和政策、发展后劲等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如诸城2012年出栏1360万只,占到整个山东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近30亿元,净收入近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之一。全国还有许多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发展集中的地区也呈现出了相同的产业特点,为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发展准备了较好的条件。但总体上看,对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缺乏完整的产业设计和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比较低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功能完善的交易市场。
从诸城情况看,诸城总体上特种动物养殖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制约产业水平提升。养殖产业链条的前端和后端发展与养殖环节的膨胀不相适应,养殖环节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优良品种培育、兽药饲料研发生产、成衣制造、环境保护等产业则刚刚起步。据调查,养殖环节生产一张貂皮纯利120元左右,经过鞣制加工拍卖后,产品增加70-80元利润,制成服装销售每件可售5-6万元,生产成本1万元,产品附加值高达80%。饲料加工体系不完备,养殖场在饲料的采购、运输、贮藏、加工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增加了养殖成本。具体问题表现在:
一是养殖品种较差,产品质次价低。诸城市特种动物养殖量很大,但是饲养的品种相比较差,产品价格低。如诸城的公貂皮低于荣成、蓬莱30元/张左右,低于大连80元/张左右,价格差距较大。即使质量价格较高的地区,跟国际水平相比,也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二是缺乏集中交易场所,议价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毛皮销售市场无统一标准和固定的交易市场,造成定价权缺失,毛皮经销商压价现象突出,无法实现养殖业户收益最大化。皮张交易基本在路口、村头交易,不仅给市容、交通、卫生等带来很大压力,也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三是大多数养殖地场区分散,没有实现园区化发展,缺乏有力的组织制度,没有统一的生产经营服务,规模效益发挥不够。
四是养殖产业中间强,两头弱,中间养殖环节附加值占整个链条的比重较小。产前服务跟不上,产后的深加工、交易等没有延展开来。
五是科技水平较低,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多数没有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缺乏对良种培育、销售渠道、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的科学研究,养殖技术基本靠户户之间相互传授,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六是环境产业还没有还没有充分吸引业者的注意。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特别是水、土壤、居住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渐凸显。动物粪便的处理还处在比较随意的状态,动物尸体也得不到科学有效利用。
七是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家庭养殖的观念根深蒂固,习惯单打独斗,发展合作经济的愿望不强,缺乏有思想、有魄力的产业带头人。 二、促进特种动物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对策措施
各地应当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养殖合作社或养殖企业龙为纽带,改变过去单一养殖的短链产业状况,延伸发展集“良种培育——养殖——毛皮加工——毛皮交易——制衣及销售”以及关联产业于一体的毛皮产业链条,实现养殖业从第一产业单一发展向一、二、三产业并重的转变,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效益。
1、加快良种培育推广,延伸养殖产业链条的前端。优良品种供给是特种动物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要大力建设特种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如诸城从丹麦等地引进目前市场最畅销的特种动物新品种,进行培育推广,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特种动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提高毛皮质量,使水貂的生产水平逐步与世界接轨,每只水貂售价可提高200多元,大大增加养殖户收入。
2、实施集约化生产,做大做强养殖产业链条的中端。一是大力发展园区养殖。深入推进“退村进园”工程,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园区,提升标准化养殖比重和园区化水平。推广应用集约化管理模式,统一生产流程、物业管理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农民逐步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增强养殖产业发展的后劲。二是对养殖户进行合作化改造,提高组织程度。将散户纳入合作社,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规避风险、统一服务、规范管理,增强养殖业发展的组织优势。
3、发展毛皮加工和贸易,延伸养殖产业链条的后端。一是规划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抢抓市场定价权,净化交易环境,规范交易秩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筹建电子交易市场,加强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对接,搭建快捷高效的远程交易平台。诸城规划2013年开始建设集熟皮、裘皮交易、仓储物流、时装生产、貂尸处理等于一体的大型裘皮产业园,裘皮交易规模在1200万张,进一步延伸拓宽产业链条,规范裘皮交易秩序;二是延伸链条向工业转型。加快引进毛皮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本地生产皮毛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发展与特种动物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精深加工项目和配套服务项目,积极延伸产品
集散、制衣制件、出口贸易、良种培育、兽药饲料生产、貂尸加工等产业链条环节,实现向工业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税。
4、做好关联产业发展。饲料、防疫、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都可以形成产业。2011年诸城密州街道大森里合作社成功吸引香港奥天奴集团资金3.6亿元,动工兴建饲料厂等,进一步拉伸、拓宽产业链条;东山社区目前正在聘请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攻关,探索用蝇蛆养殖技术处理粪便,高相社区也在探索用沼气技术处理动物粪便。成功后,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重要的是解决全市动物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为养殖产业发展做好几件实事:
一是搞好政策引导扶持。加强养殖用地调控,深入推进“退村进园”工程,加大信贷支持,强化政策引导,完善特种动物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扶持养殖重点镇街、重点村或重点养殖小区,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社区优势。依靠社区党建优势、服务优势、社会协调优势等,解决产业发展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社区本身的无偿的社会化服务资源,创造大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快实施“三招三引”工作。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工作中更多地推介与特种动物养殖相关的产业项目。
四是发挥带头人的产业引领作用。培养社区能人,不拘一格使用能人,积极实施一家一个大学生计划,鼓励“借智生财”,从大专院校聘用大学生等,提升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五是加强养殖业者的劳动保护。养殖业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养殖人员一是容易积劳成疾,二是受废弃物等影响出现病变,三是漂浮的绒毛容易被吸进肺部导致肺部病变。卫生防疫、劳动保护等部门应当加强宣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养殖业者出现“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拿钱买命”的恶性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