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营养液对机械收割稻桩再生力影响的研究表明,机械收割及辗压程度对稻桩再生力影响最大,减产在52.2%以上;施用植物营养液对稻桩再生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区相比,增产效果明显,增幅都在18.4%以上;扶稻桩与不扶稻桩对稻桩再生力影响不大,增产不明显,增幅仅4.4%。
关键词再生稻;植物营养液;生育性状;产量;影响
我国再生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国内外对再生稻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生产。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地处北纬27°32′~28°19′,常年平均气温17.4 ℃(14~18 ℃),属于凉地,温光资源是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的中、晚稻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浦城县开始种植再生稻试验,90年代初有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和生产,全县现有稻田耕地面积3万hm2,适宜种再生稻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1%,约2.13万hm2。近几年播种面积达到5 333.33 hm2左右,各地种植均获得成功,增产效益显著[1]。
万安乡地处城郊,耕地面积1 571.07 hm2,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再生稻,常年种植再生稻的面积533.33 hm2,由于近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再生稻采用机械收割增多。为了进一步挖掘中稻-再生稻的生产潜力[2],解决中稻-再生稻头季机械收割与再生成功率之间的矛盾,了解植物营养液对机械收割稻桩再生力的影响,促进中稻-再生稻生产的良性发展,2009年春万安乡农技站在万安乡村头村开展植物营养液对机械收割稻桩再生力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参试水稻品种为ⅱ1273。供试肥料为碧护、喷施宝、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试验地点选在万安乡村头村下沿组,土质为砂壤土,试验地排灌方便,地力中等。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催芽肥后9 d用碧护75 g/hm2对水450 kg喷雾,机械收割,扶稻桩(a);施催芽肥后9 d用喷施宝7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机械收割,扶稻桩(b);自选药剂(施催芽肥后9 d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加尿素3.75 kg/hm2对水450 kg喷雾,机械收割,扶稻桩(c);施催芽肥当天和施催芽肥后9 d分别用碧护75 g/hm2对水450 kg喷雾,机械收割,扶稻桩(d);空白区为不施植物营养液,机械收割,扶稻桩(e);施催芽肥后9 d用碧护75 g/hm2对水450 kg喷雾,机械收割,不扶稻桩(f);以为人工收割,不施植物营养液为对照(ck)。小区面积133.33 m2,不设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1.3试验实施
试验地3月22日播种,育苗方式为小水秧。秧地选择灌排便利、避风向阳、肥力好的砂壤土稻田,播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播种时碎土整畦,播种后盖膜。水分管理为灌半沟水或沟中有水,畦面无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强寒流也可灌水保温。施好“五肥”,喷施多效唑(促根、增蘖、壮秧、抗寒)以及做好保温炼苗和防害等[3-5]。4月30日移栽,秧龄29 d。试验田采用畦厢式栽培,密植规格为畦带沟宽2.0 m,每畦插10行,株距23 cm,插21.45万丛/hm2,丛插2粒谷,基本苗105万根/hm2。头季稻适时早播,基肥施碳铵375 kg/hm2、过钙375 kg/hm2;插后5 d用40%的药肥150 kg/hm2,插后15 d施45%复合肥187.5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复水后施尿素37.5 kg/hm2。水管掌握干湿灌溉和适时搁田。试验田在头季稻齐穗后20 d左右,施尿素225 kg/hm2。加强“四虫二病”测报,及时防治,重点做好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治,确保稻株青枝蜡秆。试验田头季稻成熟度在95%以上时抢晴收割。以“留二、保三、争四五”的原则,留桩高度45 cm。头季收割后,田间土壤湿润的待3 d后复水(灌浅水),若田间土壤晒白和高温干旱天气,收割后当天立即复水发苗。孕穗期至齐穗期灌寸水养穗。此后,干干湿湿到成熟。头季割后遇高温干旱无水灌溉的稻田,可以连续2~3 d喷清水,有利再生芽的萌发和成苗。割后3 d,结合复水酌情补施壮苗肥,施尿素75 kg/hm2。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及生育性状
各处理间生育期相同,头季全生育期150 d,再生季全生育期66 d。由表1可知,各处理间株高差异较大,ck株高最高,为86.0 cm,处理a株高最低,为73.4 cm。处理c的穗长最长,为19.25 cm;处理f最短,为15.70 cm。ck的有效穗数最高,为239.31万穗/hm2,处理e的有效穗数仅为145.37万穗/hm2。ck的平均穗粒数最高,为89.70粒;处理f最低,为59.12粒。处理d的结实率最高,为89.20%;处理b最低,为69.50%。处理f的千粒重最重,为25.94 g,处理c最轻,为22.84 g。ck的理论产量4 522.14 kg/hm2,为最高,处理e理论产量1 719.00 kg/hm2,为最低
2.2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经实地测产,ck折干产量4 160.58 kg/hm2,为最高;处理a折合产量为1 437.85 kg/hm2,比ck减产2 722.73 kg/hm2,减幅65.44%,比处理e增产275.33 kg/hm2,增幅23.68%,比处理f增产61.19 kg/hm2,增幅4.44%;处理b折合产量为1 407.26 kg/hm2,比ck减产2 753.32 kg/hm2,减幅66.18%,比处理e增产244.74 kg/hm2,增幅21.05%;处理c折合产量为1 988.51 kg/hm2,比ck减产2 172.07 kg/hm2,减幅52.21%,比处理e增产825.99 kg/hm2,增幅71.05%;处理d折合产量为1 927.33 kg/hm2,比ck减产2 233.25 kg/hm2,减幅53.68%,比处理e增产764.81 kg/hm2,增幅65.79%;处理f折合产量为1 376.66 kg/hm2,比ck减产2 783.92 kg/hm2,减幅66.91%,比处理e增产214.14 kg/hm2,增幅18.42%;处理e折合产量为1 162.52 kg/hm2,为最低,比ck减产2 998.06 kg/hm2,减幅72.06%。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当中,机械收割及辗压程度对稻桩再生力影响最大,减产在52.2%以上;施用植物营养液对稻桩再生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区相比,增产效果明显,增幅都在18.4%以上;扶稻桩与不扶稻桩对稻桩再生力影响不大,增产不明显,增幅仅4.4%。综合3个因素,施用植物营养液虽然对再生季产量的构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远远弥补不了机械收割时辗压所带来的重大损失,机械收割与再生成功率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工收割还是提高再生成功率的必要措施[6]。
4参考文献
[1] 柳有广,杨日,韦凤舞,等.超级稻不同播期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7):824-826.
[2] 何花榕,翁国华,郭灵灵,等.影响再生稻腋芽萌发因素的研究进展[j].福建稻麦科技,2008(3):61-63,43.
[3] 吉中贵,邓相秋,何花强,等.抛栽密度与促芽肥用量和化学促芽剂对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