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周道宏 戴文 王海莉 段誉 王学伟 艾青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误区,结合园林植物配置的新内涵,提出了矫治策略,以为正确处理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误区;矫治策略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植物配置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广的意义。植物配置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强调视觉效果向强调视觉和生态的综合效果转化。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合时代的需求,在配置时要注重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决定园林植物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配置不仅应遵循美学原理,注意园林植物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合理搭配,即重视园林植的景观功能,还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即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1-3]。 然而,目前在许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仍存在不少误区,并且有些误区正呈现出扩展蔓延之势。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园林植物配置中常见误区,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过度追求“高档次”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起伏,气候各异,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花卉植物,也有高山花卉、沼泽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花卉树木种类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正是由于我国辽阔的土地、变化的地形、丰富的种质资源使我国的花卉植物品种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分布,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域也使它们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有一定的差异。 现在一些城市在搞绿化建设时,对本地的乡土树种不屑一顾,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追求“高档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所以,进行绿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本地,在充分了解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大胆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这样既提高了本地绿化苗木的档次,也增加了本地的树木种质资源。矫治策略:因地制宜,科学配置,适地适树。 2过度“以草代木”,搞单一化品种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组成,而是由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对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植物种群单一,不仅在生态上贫乏,而且在景观上也单调。 20世纪末,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刻意模仿国外园林某些风格而出现了过量“以草代木”的倾向,这样城市有限的绿地上大量被比较单一的草坪所覆盖,有些城市甚至出现大量伐树种草的现象,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展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由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其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抑菌杀菌、降低污染等生态效益是单一草坪的4~5倍[4-5]。从城市美化角度来说,复层结构应当成为植物造景的主旋律。进行植物配置时适当的疏林草地是可以的,这是在城市绿地布局中根据不同地段的合理利用,或是为了丰富城市的景观和适应城市景观变化的需要。但是如果以大面积的草坪点缀少量树木的种植结构作为主要模式来推广应用,就会在丧失“绿量”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仅仅得到大量雷同与单调的景观。 城市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是园林效益和价值的维护、延伸和扩大。养护管理期限内逐年投入资金的总和往往超过绿地工程施工阶段的投入。研究和计算表明,草坪绿地的养护管理与乔、灌、草组成的群落绿地的养护管理投入的比例是3∶1。单一草坪的大量存在,将会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形成新的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草坪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所以对国内一些缺水城市,对单一的草坪进行建植时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园林绿地,营造出能够发挥最佳综合效益的绿化空间,是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过度地建设以单一草坪为主体的绿地,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那种“伐木种草”的做法更是对城市中宝贵绿色资源的严重毁坏。所以,应从生态效益、美学价值、投入与产出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全面评价和确定草坪建植的合理规模,尽可能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建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矫治策略:重视生物多样性,注重乔、灌、草相结合。 3过多使用大树,片面追求短期效应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几年,在城市的绿化建设中流行广场色块风、木兰科植物风、大树进城风等,特别是大树进城风尤为盛行。在一些地方绿化中,移栽到城市中的大树数量已成为衡量绿化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某市2004年春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20万棵胸径20 cm以上的大树进城,该市某学校也有200棵大树进校园。 当然,根据规划的需要,要想在短期内建成绿化景观,适当移栽一些大树是必需的。但是,过多使用大树,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势必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做好长远规划,在植物配置时更要从建立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来考虑,考虑其长远的生态效益、美学价值、投入与产出的比例[6]。矫治策略:统筹兼顾,做好长远规划。 4对人的需要及人性的关注不够 一个景点绿化植物的配置应由景观设计根据设计景点的地形、地貌、设置的目的和功能来确定[7-8]。然而,一个设计任务下来,人们可能花很大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而往往把景点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民众也常常忽略绿化植物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它的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等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这种“温饱型”植物配置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居住区内进行环境设计和植物配置时几乎无视人的需求。为了满足30%或更高的绿化率要求,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的用地都被压到最低指标,像这样抠出来的用地被扩充为绿地,或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或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上简单地栽植几棵树,四周再用高绿篱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而下一步怎么管养往往被忽略。 档次高的小区,看起来绿地大,植物配置很有规模,实际上很难再找到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也被迫只能与年轻的情侣坐在一排。笔者认为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仔细考虑一下绿化配置所产生的效益,那么在同样资金投入时,完全有可能既遵循美学原理,又遵循生态学原理,把绿色植物的配置由“温饱型”功能变成“小康型”甚至“富裕型”。总之,应以“拟自然”为基础,进而达到创造的环境胜于自然。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矫治策略:以人为本,师法自然,胜于自然。
5模仿之风盛行,缺乏创新 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本应根据该场所的环境特点、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来进行创作,在形式上,也应该是形式各异绝不可能雷同。然而,事实上,现在的景观设计特别是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要求设计者模仿,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构思方案。反过来,设计者为了顺利通过设计方案,也千方百计去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二是设计时间短、费用低往往也是造成大量模仿抄袭的重要原因。大型绿化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的公园、滨河绿化带等是属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施工都被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特别是在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的植物配置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目前,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收费低廉,一般只是绿化工程造价的1%~3%,而一般项目的绿化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但如果把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做细,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植物配置,甚至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都要花很多功夫,其工作量丝毫不比设计大型建筑少。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三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普遍应用,也给设计趋于雷同提供了客观条件。成功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绿化景观中植物配置越来越趋于雷同。 总之,必须正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希望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体制,防止对成功设计作品的模仿抄袭之风,并鼓励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因为创新是景观设计的生命力,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所以作为设计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融入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的作品。矫治策略:健全体制,鼓励创新。 6过度迷恋“效果图” 本来在景观设计时,效果图只是展示设计效果的一种直观的辅助手段,然而现在多数效果图成为“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师不必去精心设计考虑,只要随意添上一些图片,拼凑做出一个看似精美的方案就可以了。因为外行的决策者(或业主)对天书般的平面图的精妙构想,并不感兴趣,但很容易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帖帖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所打动。当人们苦苦期待着效果图上梦幻般的景象在现实中实现时,却发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而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将会和工期冲突。所以,进行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而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天马行空,随意配置。矫治策略:注意实际,以图为辅。 7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特别是对于植物配置来说,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都必须置身于现场,才能更容易把握好植物配置及其他山、水、亭等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现在多数设计者和施工者分离,造成设计者设计完成之后就不再参与,而施工者也只管按图施工,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是他们的责任。当然也有不少景观设计师有机会下工地,但他们缺乏主动性,而施工水平差的队伍也很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往往造成设计与施工严重脱节,留下诸多遗憾。矫治策略: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 8园林植物美学欣赏方面对植物主观臆造 著名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像植物一样,从大地中生长出来,向着太阳。”这句名言同样也揭示了植物的自然形态和生长规律,对于生命而言,无论是可以运动的人,还是相对静止的植物都是遵循某种系统规律生存的生命体,而最美丽的生活状态无疑是自愿生活在适合环境中,人们所期望的建筑,是像植物一样呼吸的建筑,但另一方面却把活生生的植物变为扭曲的形态,不由得让人想起,是否创造过程就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从园林设计角度上讲,为了得到艺术效果,往往将植物作为建筑或者环境的附属品而进行修饰和改变,殊不知,这种层次上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如古典西方园林设计为了追求形式美的构成性,往往将植物规范成几何形;又如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为了追求植物的变化性,故意将植物进行剪裁,以上述2种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程度上的不正确使用,对植物的生存造成了破坏。矫治策略: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总之,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在遵循生态学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以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9参考文献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陈道明.园林植物育种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朱克恭,严敖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5] 周本琳,鲁小珍.城市绿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 南京林业学校.园林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7] 陕西省农林学校,上海市农业学校.观赏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8] 孙吉雄.草坪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