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舒城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根据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进该县农机合作组织的有序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对策;安徽舒城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多项惠农政策,特别是2005年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舒城县农机具保有量快速增长。一批新型大中型农业机械引入农业生产,农民成为机械的投入主体,农机户作为经营服务者已成为农机作业市场的主角。到2009年底,全县拥有机械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达270户。农机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较快发展,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
1舒城县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现状
舒城县现有土地耕作面积4.44万hm2,农机总动力 67.9万kw,农机户1 690户(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户236户),据调查,截至目前,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0个(成员193人),已注册成立3个,从业人员51人,注册资本200万元,总资产304.5万元,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机械50台,配套农机具47台,年作业服务总收入260万元,纯收入107万元。全县农机服务作业组织的农机化年作业面积达到4.87万hm2(含各个季节生产作业量),年作业服务总收入600万元。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层次低、组织形式松散、农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
2对策
2.1坚持“民办、民营、民管”,让农民自我作主,切实做好一系列的保护与扶持
一是政策扶持。现实可行的是搞好补贴政策对合作组织的倾斜和给予合作组织在农机作业收益上优惠税收。从县级来说,积极利用好上级包括国家、省、市的农业相关项目,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参加,多渠道争取农机合作组织建设资金。要将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农田建设、科研推广等项目的重要主体。粮食生产、农机化示范、农业耕作等方面项目要优先委托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组织承担和实施[2]。二是资金扶持。要有效解决制约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涉农金融服务要优先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小额贷款或优惠利率贷款,简化放贷程序,延长还款期限。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并允许农机设备抵押贷款,可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借贷,大力推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联保贷款,有利于农民合作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三是信息扶持。农机合作组织运作与发展中离不开信息,包括政策、气候、交通,特别是市场方面信息,由于受地区时空局限性影响,造成农民组织得到的信息短期性较多、信息不完整,难以掌握全局的产销形势,也很难预测长远的发展趋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渠道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适应市场形势发展壮大[3]。四是科技培训扶持。加强有关合作组织政策法规教育培训,采取有效措施,使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参与合作组织的农户,了解和掌握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作用、组建方式、内部结构、运作方式、权利与义务,提升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农机新技术知识培训,在农机大户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使其成为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农机致富带头人,成为合作组织建设带头人与骨干。这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农机合作组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2鼓励多形式发展,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模式发展
一是培育农机能人或农机大户牵头领办、鼓励农机户合办。通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优势地位,联合当地有意愿的、有机械的农机户,以土地、资金、机械统一入股,集中进行生产、经营。能较好整合分散的农机具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组织生产。可按股本分红,使合作上升为合股。这不仅易被广大农户接受,还易于提高发展水平,可作为舒城县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予以推广。具体可采取以下2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以农机户(或种粮大户)为主体的股份制,由较有影响的农机户联合本地其他农机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户以农机设备,农民主要以自己的承包土地入社,以农机具、土地、入社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并核算股本,统一经营,按股分配利润,利润按股分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械统一维修,统一跨区作业。另一种是以农机大户(或种粮大户)为核心的承包制,由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大户组织成立。主要靠农机作业为盈利手段,整合土地资源,合作社和村民签订耕种收合同,搞“菜单式”服务,生产产品归农民所有。在社员优先、社员优惠的前提下,统一农机生产、统一使用农机装备、统一农业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产品加工销售。二是支持乡镇农机管理部门承办。由乡镇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利用人才、技术、信息优势,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能直接发挥基层农机技术管理干部较强的组织引领作用,也利于组建后的运作管理。引导农业企业兴办。由工商资本投资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生产企业的生产需要,由农业龙头企业租赁或购买机械、设备,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并参加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利益分红,并按股本获得股息、股利[4]。先在有条件的点上进行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可进行改制。这在城镇周边地区土地流转成功后可较快发展起来。四是依托项目助办。在国家、省、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中,在一定的建设区域内,以国家投入的设备为主体,社员以承包土地、机具、资金等形式入股。合作组织的设备资源共享,创造的利润提取一定的发展建设基金,其余部分按股分红。这种农机合作社起点高,设备配置合理,有很高的优势性,但在机械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有较多的局限性,作为示范点建立,有示范效应,但不易普及推广。
2.3重视组建成立,注重探索科学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制。要不断规范和完善组织章程,对组织成员各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违约责任要平等设置,公正合理,保护好参与的各方农民利益。二是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一点非常关键。对参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同时考虑发展积累。对于入股形式的合作组织要设置好股权,股本要按照当地的耕地、市场行情,依据常年平均收入值合理确定。合作组织在一个生产年度及时决算与分配。三是健全农机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如作业现场管理、机具维护管理、配件储备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用工管理以及跨区作业业务联系、机具维修等方面制度,以制度保障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
3参考文献
[1] 杨义双.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农机合作组织综合效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2):55,57.
[2] 庄乃生,汪颖,张凯杰.为农机合作组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j].农机科技推广,2009(8):35.
[3] 谭铁安.以土地流转为手段推进农机合作组织建设[j].湖南农机,2009(1):18.
[4] 胡公理.农机合作组织就是好[j].山东农机化,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