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坚 丁锐 彭健 刘容珍 古飞霞
摘要广东某珍禽场4 000只49周龄笼养产蛋珍珠鸡,发生以产蛋急剧下降,死亡数增加,卵巢输卵管病变以及卵黄性腹膜炎为主的病情。发病2周,产蛋率下降了28%,死亡率为12%。从患病死亡珍珠鸡肝脏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动物接种等试验,诊断为珍珠鸡巴氏杆菌病。
关键词产蛋珍珠鸡;巴氏杆菌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4-0365-02
2009年11月初,广东某珍禽场4 000只49周龄的笼养产蛋珍珠鸡,发生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的病情,发病2周,产蛋率下降28%,死亡率为12%。发病初期曾怀疑是慢性禽流感或新城疫,进行紧急接种,但未能控制病情,后经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确定为珍珠鸡巴氏杆菌病。连续5d使用强效卵管通(主要成分是盐酸洛美沙星)、卵管康(主要成分是氟甲喹)等药物,1周后病情得到控制。现将发病经过及诊治过程归纳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材料
普通琼脂、xld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普通肉汤、麦糠凯琼脂、生化反应套管均购于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试纸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按常规方法配制5%小牛血清营养琼脂、5%鸡血液营养琼脂、革兰氏染色液、瑞氏染色液。体重20~24g的小白鼠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实验室提供。珍珠鸡胚及珍珠鸡由广东鹤山市金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珍禽场提供种蛋及种苗,在动物实验室内饲养至3周龄。
1.2剖检及取样
现场观察笼养发病珍珠鸡的临床症状,剖检新鲜死亡的珍珠鸡20只,并记录病理变化。进行肝脏细菌分离,用无菌棉拭子自肝脏烧烙面插入取得样品分别划线于普通琼脂、xld琼脂、血清琼脂、血液琼脂,以及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h,并取少量肝组织用于病毒分离培养。
1.3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
肝组织触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肝组织分离的细菌株经纯繁培养2代次后的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纯培养细菌形态,并进行常规生化试验。
1.4病毒增殖培养与检验
珍珠鸡肝病料剪碎、研磨,加4倍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制成肝悬液,反复冻融3次,3 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通过细菌滤器后接种孵化10日龄珍珠鸡胚5只,收获接种后24~72h死亡或活胚的胚液,进行微量血凝试验(ha),以检验是否含血凝性病毒。
1.5动物接种试验及hi检测
肝悬液经滴管直接插入食道深处的灌服途径接种3周龄的珍珠鸡4只,每只5ml,并以皮下注射0.2ml/只的途径接种小白鼠8只。细菌纯培养物悬液以皮下注射0.2ml/只的途径接种小白鼠4只。接种动物观察2周,对死亡动物进行肝脏细菌分离培养,肝脏触片检查细菌。对接种2周后仍存活的珍珠鸡抽血检测禽流感h5、h9和新城疫的hi抗体水平。
1.6药敏试验
选择常用药物的药敏试纸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检测,包括: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新霉素、安卞青霉素、壮观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先锋必、先锋v、痢特灵。采用药敏试验圆纸扩散法[1],在血清琼脂平皿涂布,贴放药敏试纸,37℃培养24h,测量抑菌圈直径(mm),对照抑菌圈直径判断标准,参照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1],分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3个等级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49周龄产蛋珍珠鸡群突然发病,发病的产蛋珍珠鸡精神沉郁,叫声减少,颈羽竖起,食欲减退,拉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个别患病珍珠鸡呈现踝关节和脚垫肿胀。平均日采食量由110g/d下降至75g/d,产蛋率由发病前的57%下降至28%,死亡率由正常时的每天低于0.25%提高到1%~2%。同舍饲养的公珍珠鸡,以及同场不同舍饲养的后备珍珠鸡、雉鸡均不发病。
剖检见大多数死亡珍珠鸡呈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成熟卵泡松软、卵泡表面充血、出血、变形、卵黄色泽变淡或呈水囊样变性,腹腔中积聚多量水样或干酷样卵黄性物质。输卵管和子宫内有白色透明的水样积液;部分死珍珠鸡呈现心包液增多,心肌和心冠脂肪出血,肺脏充血出血呈紫黑色,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部分肠腔内有多量血样黏液积聚;肝脏稍肿大,质脆,缺乏弹性。有个别的腺胃黏膜脱落,肌胃角质膜下见出血斑点;盲肠肿胀,肠腔充满气体;偶见个别胰腺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坏死。
2.2病原菌分离培养特性
从死亡珍珠鸡肝脏分离到一株细菌,初次分离菌株经37℃培养24h,在普通琼脂斜面上生长呈现较薄菌苔;在普通肉汤中呈现均匀混浊生长;在血清和血液培养基上生长呈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的露滴状小菌落,直径约1mm,血液培养基上菌落周围不溶血。初次分离在麦糠凯和xld培养基上不生长,经血清琼脂3代次纯繁培养后,以及从接种小白鼠肝脏回归分离的血液琼脂培养物,均能在麦糠凯和xld上生长呈灰白色菌落。
2.3细菌形态及生化反应结果
临床发病珍珠鸡肝脏触片,接种小白鼠肝脏触片,染色镜检,看到呈单个或成双存在的小杆菌,明显两极着色,有的见有荚膜。初次分离的血清培养物、普通琼脂培养物、纯繁培养物、攻毒小白鼠肝分离细菌培养物中,均见菌体呈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多单个存在,两极着色,有些菌体呈圆形、卵圆形或杆形,圆形或卵圆形的菌体有类似双球菌状的。
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不能利用甘露醇、乳糖,靛基质呈阳性,v.p和m.r阴性。
2.4病毒检测结果
通过无菌滤器的滤液接种5枚孵化10日龄珍珠鸡胚,72h后仍存活,5个珍珠鸡胚的胚液ha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表明肝悬液滤液中无血凝性病毒存在。
2.5动物接种试验
3周龄的珍珠鸡接种肝悬液后,观察2周无发病症状,接种2周后抽血检测禽流感h5和h9的hi抗体滴度均 ≤1∶16,新城疫hi抗体滴度≤1∶16,表明接种珍珠鸡没有感染禽流感h5、h9和新城疫。
肝悬液接种小白鼠,在接种后4d死亡,分离菌株培养物接种小白鼠在接种后16~20h死亡,死亡小白鼠肝触片染色镜检看见两极着色的单个或成双存在的杆菌,死亡小白鼠肝脏分离到灰白色、湿润、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的菌落,革兰氏染色细菌呈红色小杆菌,单个或成双存在,两极着色。
2.6药敏试验结果
对分离株敏感的药物有: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和先锋v;中等敏感的药物有:利福平、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新霉素、痢特灵;耐药的药物有:安卞青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和先锋必。
3结论与讨论
病毒检测结果排除了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可能性,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特征、生化反应、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情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珍珠鸡巴氏杆菌病。
禽巴氏杆菌的宿主很多,几乎所有的鸟类都易感。性成熟的鸡比青年鸡易感。该病多发生于产蛋禽群,并常引起产蛋下降和局部持续性感染[2]。本诊断过程发病珍珠鸡病料肝患液直接食道灌服接种3周龄珍珠鸡不发病,可能是因为幼龄珍珠鸡易感性低,以及禽巴氏杆菌的感染门户是口腔和喉头黏膜而不是食道、嗉囊和脾胃[2]。
在我国,散养或放牧饲养的种禽较常发生巴氏杆菌病[3,4],而集约化层笼饲养的种禽发生巴氏杆菌病例报道较少。初冬气温骤降的应激,增加了珍珠鸡对巴氏杆菌的易感性,暴发了此次病情,经过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珍珠鸡巴氏杆菌病。该病情的主要特点是:仅产蛋母珍珠鸡发病,以产蛋量急剧下降,死亡增加,卵巢输卵管病变及卵黄性腹膜炎为主。与常见的鸡、鸭等禽出败以心冠脂肪喷洒样出血和肝脏针尖样点状坏死为特征病变[3,4],以及以呼吸困难、哮喘、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不同[5]。
经药物治疗后,发病的产蛋珍珠鸡群很快停止死亡,恢复正常采食量,但产蛋率难以恢复发病前水平,只能淘汰部分母鸡,因此,对产蛋珍珠鸡群,预防该病的发生显得更加重要。选择血清型对应的商品疫苗或自家组织疫苗[6],秋冬季开产的种珍珠鸡群要进行开产前免疫接种,对产蛋珍珠鸡群每月定期投放预防性药物或在应激时投放3d预防药物,能有效预防该病以及其他细菌病的发生[7]。
根据实践经验,磺胺类药物对巴氏杆菌有效,但是磺胺类药物已被禁止使用于肉禽和商品蛋禽群,而且磺胺类药物能影响产蛋量,因此产蛋期种珍珠鸡群通常不使用磺胺类药物。用抗生素防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措施是否及时,以及是否选用敏感药物,用药量和持续用药天数。急性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用药不及时、用药的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用不敏感药物,易使该病反复发生,或常常由急性转为慢性,病程延长,引起较大的损失。
4参考文献
[1] jeffrey l watts,thomas r shryock,michael apley,et al.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and dilution susceptibility tests for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nimals;approved standard-third edition[m].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lsi document m31-a3,2008.
[2] b w·卡尔尼克.禽病学[m].苏敬良,高福,索勋主,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严伟进,陈仕昌,陈发强,等.种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动物保健,2003(10):53.
[4] 徐大节,张顺德.产蛋鸡爆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业,2003(3):32-33.
[5] 周海洋,金香淑,张永山,等.珍珠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经济动物学报,2005,9(4):219-220.
[6] 许英民.自家组织苗在防控种鹅巴氏杆菌病上的应用[j].兽医导刊,2007(12):36-37.
[7] 古飞霞,郑坚.笼养珍珠鸡产蛋期高死淘的原因分析[j].中国家禽,2009,15(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