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仔猪球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诊断要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诊断;防控
近年来,猪球虫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痢和白痢发病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使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临床上常伴发或继发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的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球虫病不仅阻碍哺乳仔猪增重,而且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引起大批仔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养猪业的发展。
1发生流行特点
球虫形成感染性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的孢子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入无性繁殖阶断,大约5d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断,大量的卵囊 经粪便排出,继续感染其他仔猪。球虫卵囊在产仔房的潮湿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并对多种消毒剂有抵抗力。
哺乳期及断奶近期的仔猪,最早见于3日龄内发病,以4~15d日龄多发;其他日龄的猪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出现症状。在临床上断奶后腹泻常规疗法不明显的,配合使用抗球虫药物往往能很快控制病情,表明猪球虫与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轮状病毒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比较普遍。在成年猪群中虽有球虫感染,但一般表现临床症状,多呈带虫现象,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整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仔猪常年都可感染发病,由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感染性孢子的形成,因此每年的夏、秋成为高发季节。
2临床症状
腹泻是球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不同窝的仔猪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发病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感染日龄小的,病情严重,在流行的猪场,猪只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2天开始发生腹泻。该病发病率通常很高,死亡率一般较低,如并发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他严重的应激因素时,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3诊断要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且多发于6~15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各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虫卵囊而感染。感染日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体重较轻。开始是粪便松软或呈糊状,带有气泡,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成液状,并且发出腐败乳汁样酸臭味。吮乳减少,脱水、体重下降。
4防控措施
4.1治疗方案
一是百球清。该药是新一代抗球虫病药,对各种球虫均有效,特别对仔猪球虫病有较好的效果。既可降低球虫卵子排出,又可治疗仔猪下痢。在球虫感染的阳性猪群中,可用此药进行预防性治疗。3~6日龄口服1次,不仅可以治疗球虫病,而且可以杀死体内球虫,一次给药可使仔猪获得抗球病的终身免疫力。用法:百球清口服液每升含25ml甲苯三嗪酮,以体重2.5kg为例,取百球清5ml对水2ml混匀,经口腔一次灌服[3]。二是磺胺类药物。以磺胺六甲氧嘧啶效果最好,每千克体重用20~25ml,1次/d,连用3d,或用0.0125%混于饲料,连服5d,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2预防策略
(1)定期添加抗球虫药物并注意更换药物种类。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添加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断,因此必须用药早,疗效足,根据该场发病规律,在发生腹泻的前3~4d,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连用5~7d可产生一定的效果[4]。
(2)加强猪舍的清刷消毒,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理或由母猪带入产床的虫卵囊,因此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消毒。在下一个饲养周期开始前,对猪舍及其用具进行清刷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对产房要用高压,热水冲洗地面及用具,然后在地面撒布石灰粉,以使地面保持干燥,同时使用5%氨水毒,能杀灭虫卵,并用喷灯等对器械进行灼烧消毒。母猪转进产房前要驱虫并进行清洗体表,在产前2周到产后2周内,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在转进母猪前,确保产房彻底干净、干燥,产房采用高床分娩栏,可大大减少球虫病的感染率;母猪产后1周,要继续维持产房的干燥和清洁,尽可能地防止带卵子进入产房。
(3)切实搞好猪只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注意控制猪只的饲养密度,改善舍内通风。猪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多数会发生疾病,而户外饲养的猪只发病率相对低。虽然球虫病在猪场很难根治,但只要注意加强管理,搞好药物防治,就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生产损失。
5参考文献
[1] 魏艳辉.猪球虫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1):183-185.
[2] 罗增辉,陈志法,郭均友,等.仔猪球虫病的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8(1):44.
[3] 李勤建.猪球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养猪,1995(2):36.
[4] 李春燕.猪球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