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锁洪 刘水庚 谭洪林
摘要介绍了武运粳19号的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机插秧、精确施肥、精确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机插栽培
武运粳19号原名运2394,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818/运5122复合杂交经3年海南加代及选育,于2003年育成。其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811)。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早熟晚粳类型,全生育期160d,比武运粳7号约早3d。机插一般5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成熟,主茎总叶片数17.5张,伸长节间6个。株高95cm左右,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叶色深绿,叶片夹角小,茎秆坚韧有弹性,耐肥抗倒性好,有利于机械收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结构较协调,有效穗数285~31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0~160粒,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7.8g。
1.2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 955.0 kg/hm2,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6%;2007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49.5kg/hm2,较武运粳7号增产7.9%。产量潜力较大,2009年金坛市水稻万亩示范区核心方平均产量达10 968.0kg/hm2,大面积种植产量水平9 750.0~10 500.0 kg/hm2。
1.3品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7.4%,垩白粒率6.9%,垩白度0.4%,胶稠度82.1mm,直链淀粉含量16.7%,蛋白质含量7.6%,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外观商品性好,食味蒸煮品质较好。1.4抗性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不抗条纹叶枯病。该品种综合性状协调,易创高产栽培,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肥力中上等条件下种植。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
机插壮苗指标:秧龄12~20d,叶龄3.0~4.0叶,苗高12~18cm,白根多且盘根结度好,秧苗地上部百苗干物重2g以上。育秧技术措施:适期播种,机插一般5月20~25日落谷,移栽大田用种量30~45kg/hm2;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移栽大田备塑盘375张/hm2;床土培肥每75kg过筛细土(土粒粒径≤5mm)中匀拌800g壮秧剂;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播种盖籽后用160cm幅宽的白色无纺布居中覆盖,四周用土块压实[1,2];秧田期肥水管理,育秧床土用壮秧剂培肥的秧苗期不需要追肥,没有用壮秧剂的要因苗适量追肥,追肥前先将苗床建立1~2cm薄水层,后施尿素2.5~5.0g/盘;水分管理要保持无纺布湿润,灌水掌握“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沟无水”原则;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要在齐苗后松去四周加压的土块,使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和覆盖防虫效果。
2.2机插秧
武运粳19号高产栽培的适宜行株距配置为30.0cm×(11.7~13.0)cm,插足25.5万穴/hm2,基本苗75~105万根/hm2 [3]。提高机插质量,大田耕整平田后沉实1~3d再机插;薄水浅插,掌握“不漂不倒,越浅越好”原则,机插时入泥深度以0.5~1.0cm为宜;机插时的行走路线掌握长田、方田靠边插,然后横头来回出田头;圆田、三角田隔趟插,然后1圈出田头。
2.3精确施肥
大田期掌握“适氮稳磷增钾”施肥原则,机插秧不施大头肥,产量9 750~10 500kg/hm2施纯氮270~300kg/hm2,其中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5∶5或6∶4,氮磷钾比例为1.0∶0.3∶0.5。肥料运筹:基施高含量复合肥(16-16-16)225kg/hm2;蘖肥分2次施,第1次于机插后7d施尿素112.5~150.0kg/hm2,第2次于栽后15d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8-7-10)225kg/hm2;拔节期结合搁田施单质钾肥75.0~112.5kg/hm2;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促花肥于倒4叶出生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2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保花肥于倒2叶出生施高含量复合肥150kg/hm2加尿素75kg/hm2 [4,5]。
2.4精确管水
机插秧灌溉要做到薄水机插,移栽后保持寸水棵棵到,以利返青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以促进分蘖发生;够苗期,即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脱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控制高峰苗不超过420万根/hm2,并实行前轻后重分次搁田、逐步到位的原则;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实行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割前7d断水干田,防止过早断水,确保水稻根系活力,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2.5病虫草害防治
机插育秧在做好药剂浸种的同时,落谷后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既能有效阻隔灰飞虱入侵路径,控制秧苗期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又可不(少)喷农药,减少污染,是一项实现清洁化环保生产的有效举措;坚持带药移栽,移栽前1~2d揭布后及时喷药,确保健苗生长发育;适时化除,机插后5~10d进行化学除草;大田生育期间,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灰飞虱防治,防止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做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的防治;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喷药的同时各使用苯甲丙环唑225ml/hm2,不仅有效预防水稻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增强延缓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增粒增重提质增产作用极其显著。
3参考文献
[1] 蒋祖明,吴国俊,史锁平,等.机插水稻的作用及高效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s1):31-32.
[2]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
[4]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5] 蒋祖明,史粉祥,蒋红刚,等.水稻机插稻鸭共作精确定量施肥技术[j].中国稻米,2007(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