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形态特征;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主要的迁飞害虫之一[1]。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连年在我国大面积发生,为害较重。为便于今后对该虫的测报与防治,特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一些浅述。
1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蛾子,灰黄色或黄褐色。前翅外缘有一褐色宽带,翅中部有黑色横纹2条,两横纹间有1条黑色短横纹。雄蛾尾端向上翅起,像般舵,前翅前缘中央有一黑蓝色毛疣。卵很小,扁平,椭圆形,散产在叶片正反面。幼虫黄绿色,常将稻叶纵卷,藏身于卷叶内咬食叶肉,中后胸背面各有8条黑褐色毛瘤。蛹略呈圆筒形,棕褐色。体外有白茧。
2发生原因
2.1各代虫口基数大,抗药性增强
近年来,该虫发生面积广而严重,初迁虫量大常导致当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蛾量高,发蛾峰次多,卵量多,幼虫密度大。气候因素、防治不利等多种原因影响导致田间残留虫量大。上一代的残留量为下一代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本地虫源。稻纵卷叶螟对有机磷农药出现了高度抗药性,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也提高了几十倍。特别是3龄以后的幼虫抗药性更强。田间抗药性种群的产生和积累是造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气候异常,天敌控制能力弱
受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影响,出现“暖秋”现象,此时正值双晚孕穗抽穗期,适宜稻纵卷叶螟生存繁殖;再加上稻田中未迁出成虫的大量迁移扩散,使田间蛾量较大。天敌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重要自然因素[2],但天敌对化学农药很敏感,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天敌种群数量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当田间害虫数量突增时,天敌的数量不足以控制大量害虫的发生。
2.3栽培措施不当
单、双季混栽,单季稻比例增大和栽插时间长等导致田间水稻生育期复杂,为稻纵卷叶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枣庄地区种植的都为优质高产的杂交稻,这些品种抗虫性弱,植株高大,生长繁茂,田间郁闭度高,适宜于稻纵卷叶螟栖息繁衍。
2.4防治不力
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减少,防治人力不足,水稻“重栽轻管“现象严重。自从禁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以来,市场上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有效期均比较短,使得用药适期掌握难度较大。特别是世代重叠时,更难把握用药时间,部分农民对农药轮换使用意识不强,造成整体防效下降。分户种植和管理的生产现状给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副效应。诸如用药种类混乱,施药时间不准确,施药方法不当等,导致田间残留量增强,使下一代防治难度加大。
3防治对策
3.1准确测报,培育抗虫品种
加强虫情监测,做到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灯下虫量与大田赶蛾、查虫与查卵相结合[3]。系统赶蛾应选择长势不同的田块,同时将田边虫量与田中间虫量进行加权分析。蛾峰日2d后查卵定防治适期,同时结合幼虫发育进度及幼虫所占比例,推测下一代发蛾期及峰次。注意抗虫品种的选育,基层要引进和推广抗虫品种,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
3.2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利用天敌
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d,以杀死虫蛹。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稻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3.3化学防治
稻纵卷叶螟为叶面害虫,喷洒一定要做到细雾均匀,施药时间选择在晴天9时以前、16时以后。建议使用机动喷雾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d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d施药,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4]。可用化学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5%氟铃脲乳油、10%氟铃·毒死蜱乳油、阿维+印虫威、40%丙溴磷乳油、5%氟虫腈乳油、50%敌氟腈乳油等。
4参考文献
[1] 萧刚来.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张左生,王功满.稻纵卷叶螟的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陶广文.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学,2008(4):84.
[4] 王修金.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