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马蹄3号优良品种在陆川县引种、示范、推广成效以及马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对陆川县今后大面积推广引种马蹄3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马蹄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马蹄3号;无公害;高产栽培
马蹄又名荸荠,是一种果蔬兼用型水果,除作蔬菜外,还可作鲜果食用,制蜜饯、果糖及提取马蹄粉,罐藏外销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创汇农业蔬菜品种[1]。马蹄3号优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生态种植,是为陆川县今后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充分利用低洼、易受大雨、洪水、涝灾危害的稻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生产的一项生态农业项目。为了进一步探索完善马蹄3号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做好全县的推广应用工作,陆川县环保站、县农业技术中心推广站、县植保站、珊罗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7年8~12月联合实施马蹄3号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经过2年的实施,顺利完成项目各项计划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总结如下。
1项目实施结果
项目在珊罗镇长纳村实施,2年合计实施面积14.60 hm2,占计划任务13.33hm2的109.5%,其中2007年完成试验示范面积3.73hm2,2008年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0.87hm2,2008年11月24日由陆川县农业局组织有关单位、有关专家验收,平均产量34 441.5kg/hm2、项目总产量502.8t,项目总产值57.32万元(按田头订单收购价1.14元/kg计,下同),比种植水稻(按产量7 500kg/hm2、产值8 250元/hm2计),新增总产值45.275万元,平均增产值31 013.25元/hm2;新增纯收入28.507万元,平均增纯收益19 525.34元/hm2,比项目计划任务平均产值增加4 525.35元/hm2,超额完成计划指标任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2采取的主要做法
2.1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因是初次引进种植,农户缺少经验,所以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培训活动,采取分散办班,专题技术讲座,现场示范培训等方式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召开各种大小会议进行宣传,在田间技术指导上,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确保技术应用到位;提高技术应用水平,重点抓好适时购苗移栽、合理密植、施肥除草、科学灌溉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2.2产业化经营模式
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老板签订合同,实现公司兴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富农民的良性循环,保障开发产品种得出、收得上、卖得去、价格好,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3发动和组织农户参与项目生产
应用高产高效新技术,发展特色种植,建设示范基地,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马蹄3号的品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2,3]。
3.1基地选择
实施基地在县珊罗镇长纳村,6km以外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光照充足,土壤为砂壤土的水田,表土疏松,底土坚实,耕作层18~20cm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3.2整地施基肥
大田耕耙3次,最后1次耕耙时,施入基肥。基肥以迟、速效肥搭配,施菜籽饼900kg/hm2、腐熟人粪尿19.5t/hm2或猪厩肥30.0t/hm2、氯化钾195~225kg/hm2。
3.3定植
选择在每年8月初移植栽培。定植前,将购回的马蹄秧苗,剔除叶状茎簇生而纤细的秧苗,洗去泥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1~2h,减少大田病害发生,然后定植。秧苗过高的,在叶状茎30~35cm处剪去末梢,防止栽后风吹摇动植株,影响扎根或被风吹折。栽植带球茎的秧苗以球茎入土中9cm深、根系搭着泥为适。栽植密度为:株行距80cm×80cm,栽植15 630穴/hm2。
3.4田间管理
3.4.1灌溉。栽植时,田间灌浅水,马蹄适于浅水环境下生长,从栽植到球茎成熟,应按不同时期保持在2~3cm,掌握水层深度;定植成活后,逐渐加深灌水。在分株和分蘖期间保持1.5~3.0cm深水,促发分株、分蘖,防止生草。每次耘田追肥时,先把水排干,而后施肥,待吸入土中再放水至原来的深度。球茎成熟后,于采收前2周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3.4.2追肥。因定植规格大,生育期较短,所以除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第1、2次追肥,因苗疏采用圈施,施生物肥112.5kg/hm2、复合肥112.5kg/hm2、尿素22.5kg/hm2。第3次撒施生物肥112.5kg/hm2、复合肥112.5kg/hm2、尿素22.5 kg/hm2、钾肥60.0kg/hm2;第4次撒施钾肥150.0kg/hm2、过磷酸钙225.0kg/hm2。每次追肥时,放浅田水,2d后灌水至原来深度。
3.4.3中耕除草。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时间在第1、2次分株期间进行,每次除草耘田之后,追肥1次。
3.5病虫害防治
3.5.1田间环境。进行种苗消毒,加强管理,做到排灌分开,避免串灌或漫灌,注意田间调查,及时拔除病株,防止病虫传播蔓延。马蹄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残茎枯叶。
3.5.2杆枯病、球茎灰霉病。对杆枯病、球茎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遇雨天,及时补喷。
3.5.3马蹄白螟。马蹄白螟幼虫蛀食茎杆,使植株变红转黄至枯死。在防治上一是采用灯光诱杀,二是在白螟2、3代孵化主峰后1~2d,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5.4福寿螺。可用茶麸毒杀。
3.6适时采收
12月下旬球茎成熟后,地上部枯死,即可采收,采收期在12月至翌年1月。采收过早,肉质嫩,味不甜,表皮未全部转红,皮薄不耐贮藏;采收过迟,球茎对养分消耗,含糖量减少,表皮加厚,品质下降。球茎内含糖最高期为冬至到小寒。所以冬至前后,球茎变红褐色,淀粉转为糖分时采收为最佳最适宜。可于采收前1d排水,保持土壤烂软,便于挖取[4]。
4参考文献
[1] 胡慧颖,宁有明,胡锦文.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8):22-23.
[2] 周佩璋.无公害马蹄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1):6-7.
[3] 刘孝胜.马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6,17(6):56-57.
[4] 覃贵玉.马蹄(荸荠)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3(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