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逐渐成为城市街头绿地的主要使用群体。介绍了老年人在街头绿地中的活动类型,分析了现有城市街头绿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为今后的街头绿地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环境;街头绿地;活动类型;存在问题;设计策略
截至2009年,
1老年人在街头绿地中的活动类型
1.1交流
老年人渴望交流,通过交流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交流通常伴随 体育 锻炼、观景等其他活动发生。因此,在设计这些适合交谈的空间时,可与其他类型空间相结合,注意其所需空间的多样性、尺度的适宜性以及私密性的要求。
1.2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格外注意自己的健康,喜欢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活动身体等。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常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如打太极拳、扭秧歌、抖空竹、踢毽子等。因此,在设计时注意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设计与之相应的特殊活动场地。
1.3娱乐
有共同喜好的老年人开展一些如下棋、唱地方戏、演奏乐器、遛鸟等娱乐活动。他们人数相对固定,定期在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内活动。由于老年人活动时段基本相同,各种兴趣小组容易互相干扰,常在场地归属问题上发生争执[2]。因此,在设计时合理布置活动场地、明确各场地之间的界域性显得尤为重要。
2现有街头绿地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
厕所是每个人在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服务设施,对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在街头绿地中,绝大部分没有厕所,即使是个别有厕所的也要进行收费,而且还不是全天开放。
2.2健身及游戏设施不足
街头绿地中普遍缺乏健身设施,经常见到老年人压腿伸腰不是以树木为体育器材,就是以坐椅、电线杆为道具,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现在老年人对健身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要求,而在街头绿地设计时,对于他们的这些要求显然缺乏必要的考虑。
2.3设计不尽完善
在街头绿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掌握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行为心理,并对此进行相应设计。现在街头绿地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得很不足。在环境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可识别性、可交流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得比较欠缺。例如,路面铺装不防滑,容易造成老年人滑倒;休息设施(座椅、花架等)上方没有大树(或藤本植物)遮阳,使人饱尝烈日曝晒之苦等。
3适宜老年人的城市街头绿地设计策略
设计师应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为重要设计依据,创造既能满足老年人生活功能及生理健康需求,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街头绿地。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1安全性
保证安全是设计的基本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减慢,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3]。如绿地的入口尽可能设置在 交通 量较少的次要道路一面或是公交车站、人行斑马线附近;在有高差的地方尽可能设置斜坡代替台阶,绿地内各种设施采用圆角,以避免造成意外伤害;在树下的空间要防止枯枝坠落形成的伤害等。
3.2可锻炼性
散步和锻炼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户外活动之一。街头绿地设计中,要有可供老年人借助一些健身设施,如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锻炼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机能、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可消除他们的忧虑。
3.3易交往性
与人见面、交谈和娱乐是老年人愿意接近 自然 环境的主要原因。街头绿地中要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开放空间或私密空间和配套设施的设置,以便于相聚、交谈、娱乐等活动。空间适宜安排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活动场所的四周应有一边以上具备遮荫及坐息处,以供观赏和休息。
3.4易识别性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的敏捷性降低,特别是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对方位判别困难。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鲜明的标志示意和悦耳的音响提提高老人活动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4]。如:在需要有色彩变化的地方采用黄色、橙色和红色,因为这些颜色最容易被察觉,而蓝色、绿色和紫色由于眼球水晶体中存在的黄斑起了过滤作用而不易被察觉。
3.5可休息性
可休息性即提供一定的坐息空间。坐息空间可设置在大树下、公共建筑的廊檐下等地方,应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但不宜设在风口。要形成户外空间的连续休息点,以供老人休息、观赏、聊天用。此外,绿地中坐息空间的设计应有意识满足私密性要求。环境心 理学 认为人的活动具有领域性。尤其是老年人,在他们静坐或聊天时,喜欢停留在视觉开阔而本身以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 交通 的地方[5]。
3.6保健性
老人活动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除了利用孤植、丛植、群植,乔、灌、草结合等植物造景创造出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芳草宜人的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外,还应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一个养生保健型的生态群落环境,不但可以缓解生理及心理的压力,而且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和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植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3.7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因为生理和心理变化,自身特殊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正常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通过对室外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弥补老年人的自信心,以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绿地道路应方便老年人通行和使用,设计中应尽量少采用台阶,使用坡度适宜的坡道加以解决;园路和活动场地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进行防滑处理[6]。
4结语
我国正在迎来老龄化社会的高峰,在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从而创造出适合老年人的园林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5 参考 文献
[1] 蒋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