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中盆地东西长逾300 km,南北宽10~100 km,地势较低,气候温暖,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有“膏壤沃野千里”之称。通过阐述《氾胜之书》所记载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其对农时农事的把握,同时对比《氾胜之书》所记载的作物播种期和现今关中农作物的播种期选择的不同,得出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农作物的播种期也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的结论,以期有助于改革和指导当今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
关键词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氾胜之书;作物;播种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
abstractguanzhong basin has low altitude,warm climate,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ot of inhabitants,which is famous for its plenty of fertile land resources,and its length from east to west is more than 300 kilometers,its width from south to west is 10 to 100 kilometers.by expounding advanced experien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fan sheng-zhi and his mastery of farming and its season,at the same time,comparing different crop snowing date recorded in the book with the modern in guanzhong basin,drew a condusion that with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ppropriate adjustments should be made to crop snowing date,which was helpful to the reform and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guanzhong basin nowadays.
key wordsqin and han dynasty;guanzhong basin;the book of fansheng-zhi;crop;sowing date;ecologic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古代关于关中的说法很多,但大体区域都是指位于今宝鸡和潼关之间的地区。现在说的关中是指南至秦岭,北至华山,西起宝鸡,东达潼关,介于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之间的陕西中部的渭河平原地区。西汉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现存3500多字,总共包括有7项内容,即耕作——特别是旱地耕作的基本操作法、选择播种日期、播种前处理种子、个别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收获、留种和贮藏、所谓“区种法”。关中作为当时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农作物的播种期又是何时,笔者通过对《氾胜之书》的研究,现将其 总结 如下。
1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考证
秦末汉初以来,关中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最发达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农田垦殖,兴修水利和推广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形成的以大长安为中心的农田水利网,为关中地区在秦汉以后成为“谷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稠密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铁犁牛耕的大规模使用,耦犁、耧车和赵过推广的适用于旱地的“代田法”与“区田法”,都对关中农业的大 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古籍所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谷物、桑麻,还有作赈济备荒之用的豆类作物和供食用的油料作物—麻类。
1.1麦类
麦类,尤其是冬麦(古称“宿麦”)在秦汉时期获得进一步推广。汉代之前,小麦虽然种植很早,但普及较晚。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上书:“《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1]汉武帝采纳建议,下诏令广种冬麦,从此关中种植小麦的范围逐渐扩大。
1.2稻
西汉成帝时,议郎氾胜之在关中督导农事。在《氾胜之书》中说:“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2]秔稻即粳稻,秫稻即糯稻。考古发掘中,在宝鸡、西安等地分别发现汉代粳稻和糯稻的遗迹。
1.3粟
粟(禾、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考古发现咸阳有粟,说明当时粟已普遍种植。陕西称粟作谷子,栽培 历史 悠久。及至汉代,谷子的栽培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氾胜之书》论述的10多种农作物中,以谷子最为详尽,从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以至收获贮藏都有详细的记载,谷子在当时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粮食。
1.4黍稷
陕西称黍、稷为糜子。黍系糯性,俗称软糜子;稷系粳性,即硬糜子。黍、稷是关中地区古老作物之一。相传后稷教民稼穑,最初教民种植的农作物就是黍、稷(即糜子)。黍、稷与粟同是抗旱、耐瘠作物,但生育期短、生长势强,适宜干旱发生频率高的地区种植。
1.5高粱
高粱俗名“稻黍”,在陕西栽培历史悠久。《诗经·小雅·甫田》中有“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的诗句,粱即高粱,列为五谷之一。西安市西郊的西汉遗址中,土墙上印有用高粱秆扎成的排架痕迹,咸阳杨家湾一号汉墓陶仓中也发现有高粱的籽粒。
1.6大豆
大豆古代称菽,栽培历史大约已有四五千年[3]。传说后稷时,渭河流域就有了菽,即大豆。秦、汉时期称菽为豆,后又称为大豆,种植相当普遍,但地位已逐渐下降。《氾胜之书》中说:“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荒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氾胜之呼吁发展大豆生产,但按其设想,以五口之家种百亩田算,大豆也只占耕地面积的25%。豆饭粗粝,是贫民或荒年粮食,常做赈济灾荒之用。
1.7大麻
大麻作为陕西最古老的麻类作物,雌雄异株,雄株为“枲”,雌株为“苴”[4]。五六千年前,关中渭河流域的先民已经种麻并绩麻为衣。秦汉时将五谷、桑麻、六畜并列。人们除了利用雄麻茎的表皮作纺织原料外,也种植雌麻,以麻籽作粮食,这在汉代 文献 和考古中都获得了证明。不过它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
由于关中各地 自然 条件的不同,各地作物品种也有所不同。东部洛、渭之间三角洲地带的沙苑、果树、瓜类佳于他产,而边缘的近山或丘陵地宜种大豆和谷类。另外渭河、泾河两岸有利于灌溉的水地,种植稻的总产量和面积较前有所增加。
布帛和谷物一样受人们重视。汉代统治者一直提倡桑麻并重,当时麻除了用做一般劳动人民的衣物之外,还可用来交税。至于蚕丝、绢帛却是统治者的专有衣料,劳动人民只能以麻代丝。
2古今播种期选择的不同
播种期是将农作物原材料置于土地中的日期,作为保证顺利发芽出苗,并使作物各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生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主要条件有作物及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土壤条件和病虫害,因此各因素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氾胜之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之一,其著作《氾胜之书》早在汉代就名满天下。书中最突出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其次如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都充分表现出高度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氾胜之书》(以下简称氾书)中记载了当时关中地区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期。笔者将其与这些作物现在的播种期作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2.1麦
氾书中提到麦的播种期:“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责麦种以酢浆并蚕矢”。由于播期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在理论推算的前提下,现在北方各麦区适宜播期约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在此范围内,还要根据当年气候、土壤肥力、地形等特点进行调整[5-6]。而北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一般在气温稳定在0~2 ℃左右,表土化冻时即可播种。北方的春大麦区在土壤开冻后即可播种。
2.2稻
关于稻的播种期,氾书中提到“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稻地美,用种亩四升。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而现在北方稻区春季气温低、温度变化大,积温较少,为获得高产,应抓紧农时早播。西北及东北北部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各地开始育秧日期,应视当地天气情况,抢在冷尾暖头播种。低洼返浆严重的稻区,应在返浆前播完。
2.3禾、黍
氾书中提到禾的播种期:“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而关于黍,他说:“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疆土可种黍。一亩三升”。现今关中地区粟的栽培非常注意播种期的选择。播种过早病虫害较重,影响穗粒发育;播种期过晚,使生育后期受低温危害,因而适宜的播期能使苗期处在干旱少雨季节,有利根系生长。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播期实验对比,改变了谷子播期偏早的习惯,从过去谷雨左右播种改为立夏到小满播种。
2.4高粱
氾书中无高粱播期的记载。影响高粱播种期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温度和水分条件。高粱播种过早对保苗、壮苗都不利。一般当5 cm处地温稳定在10~12 ℃以上时,开始播种较适宜。西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
2.5大豆
氾书中记载大豆播期:“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大豆须均而稀。种,土不可厚。种之上土,绕令蔽豆耳”。一个地区、一个地点的大豆具体播种时间需视大豆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土壤墒情好差而定。早熟些的品种晚播,晚熟些的早播;土壤墒情好些,可晚些播;墒情差些,应抢墒播种[7]。
2.6麻
氾书载麻的播期:“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而关于枲的种植说:“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现在当土壤5 cm处地温达8~10 ℃时即可播种大麻。西北麻区因平川与山地温差大,播期从3月下旬延续到5月上旬。
3小结
通过对比古今关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播种期,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作物的播种期有了较大调整。当然这是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包括两汉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氾胜之书》中曾多次提到过有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除了这种迷信思想,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对作物造成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迁作为关中农业乃至整个西北农业 发展 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的优越和恶化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农作物产量的多少,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和改良耕种制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是当今关中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才能促进关中农业发展。
4 参考 文献
[1] 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m].北京: 科学 出版社,1956.
[3] 贾俊侠.古代关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变迁[j].唐都学刊,1990(3):60-66.
[4]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农牧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 梁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