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 了互助县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种植马铃薯的关键技术,以为该模式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 参考 。
关键词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青海互助
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使 自然 降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使农田降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膜覆盖后,土壤温度高,水分含量稳定,为土壤微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从而加速土壤养分转化和有机质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1-3]。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旱地土壤水分蒸发的问题,满足了早春干旱条件下作物出苗和前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这一技术在互助县马铃薯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该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1)下寨65。其属中晚熟淀粉加工、菜用型品种,由青海省互助农科所育成,是青海省马铃薯的主栽品种。该品种长势强,块茎扁椭圆形,薯块大而整齐,表皮较光滑,皮肉浅黄,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眼期长,耐贮藏,生育期140 d左右。块茎干物质含量为26.9%,淀粉含量17.85%~22.15%,还原糖0.23%,粗蛋白质1.13%,vc 114 μg/g,适于淀粉加工和鲜薯食用。植株较抗马铃薯晚疫病,抗马铃薯卷叶病毒,轻感马铃薯黑胫病,退化较轻,耐旱耐霜冻,适应性强。水地通常获产37.5~52.5 t/hm2。
(2)青薯2号。其属中晚熟淀粉加工、菜用型品种,由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1999年通过审定。互助县自2002年引进,并开展茎尖脱毒、种薯繁育及商品薯生产。该品种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块茎为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单株结薯5~7个,大中薯率为90%~97%,商品率高,生育期140 d左右。块茎淀粉含量20.0%~21.8%,还原糖0.63%。该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适应性广,通常获产30~60 t/hm2,最高产达84.18 t/hm2。
(3)青薯9号。其属中晚熟品种,株高97 cm,块茎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芽眼较浅,结薯集中,较整齐,商品率高,休眠期较长,耐储藏。平均单株结薯8.6个,单株产量945 g左右,单薯平均重约117 g。鲜薯淀粉含量19.76%,干物质25.72%,vc 230.3 μg/g,还原糖0.253%。块茎鲜食品质好,适宜加工全粉。植株生长整齐,长势强,丰产性好,抗旱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抗晚疫病,抗病毒病。
2栽培管理
(1)选地施肥。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梯田或缓坡(15°以下)旱地。用木棍或木条制作一个划行器,在距地边25 cm处先划出第一个大垄和一个小垄,小垄40 cm,大垄70 cm。施有机肥30~45 t/hm2,马铃薯配方肥(40%)750 kg/hm2或尿素450~600 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深翻土壤。
(2)土壤处理,防虫除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7.5 kg/hm2加细沙土225 kg,或乐斯本3 kg/hm2拌细沙土225 kg/hm2,制成毒土后撒施;起垄后用氟乐灵乳油1.5 kg/hm2对水600~750 kg/hm2全地面均匀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3)起垄覆膜。用步犁沿划线来回耕翻起垄,要求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最后用12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两幅膜相接处在小垄中间,用相邻的垄沟内的表土压实,每隔2 m横压土腰带,覆膜后一周左右,地膜紧贴垄面或在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 cm打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内[4]。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种薯切块不宜过小,切块重量不低于30 g,每块带有2个以上的芽眼。4月中下旬用打孔点播器种植,株距为25~30 cm,保苗6万株/hm2。先用点播器打开第1个播种孔,将土提出,孔内点籽,打第2个孔后,将提出的土覆盖第1个孔,以此类推,播种要防止地膜破损,保持膜面干净没有浮土,且播种深度一致,为18~20 cm,使出苗整齐均匀。
(5)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出苗期间注意观察,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以防烧苗;播种后遇降雨,会在播种孔上形成板结,应及时将板结破开,以利出苗;出苗后查苗、补苗和拔除病苗[5]。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前期用72%百菌清600倍溶液喷雾防病,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 500 g/hm2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药1次,共喷2~3次。蚜虫发生危害严重年份,结合病害防治,喷施氯氰菊脂、一遍净、抗蚜威等药剂进行防治,减少病毒病的再次侵染。
(6)适时收获,清除废膜。一般在9月中旬,大部分茎叶枯黄或根据市场需要适时收获、分级、入窖、贮藏。收获后及时整地并清除废地膜。
3 参考 文献
[1] 李春梅.高原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青海科技,2009,16(2):24-25.
[2] 王好兰,陈旭雯.民和县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及增产效益[j].青海农林科技,2009(1):72-75.
[3] 王生胜.湟源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探讨[j].青海农技推广,2009(3):22.
[4] 雷发林.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j]. 科学 种养,2009(7):13-14.
[5] 尹存宝,吕英,郜彦茹,等.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是 发展 旱作节水、节肥的有效增产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f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