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规模饲养场养猪业的 发展 方向,指出农户、政府在今后养猪业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以为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提供 参考 。
关键词养猪业;发展方向;注意问题
我国生猪消费主要以国内为主,仅有少量出口,市场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在生猪生产中单户的饲养占据了重要地位,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养殖户就会蜂拥而上,加上生猪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因而养猪规模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快速膨胀;而当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户又会一哄而散,空栏罢养,造成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正是这种原因,使得生猪市场供求不稳,养猪效益也是时高时低,甚至会赔本。
1规模饲养场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1.1发展规模养猪的优势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 经济 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用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猪效益和生猪及其 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1.2发展规模养猪的主要方式
发展规模养猪有2种方式:一是发展 企业 化规模养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包括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1]。农户可以为企业打工,或者在企业统一管理指导下,从事商品猪的养殖。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养猪组织起来,实行多项统一服务,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联系,实现“小舢板组成大舰队”的效果。这2种方式各有长处,可互为补充。其中,企业化规模养猪,具有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优势,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当市场供求出现变化时,企业化经营可以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可以起到补充需求或者减少供应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可以预见,将来的生猪市场必然会形成企业化规模饲养为主、家庭化小规模经营为辅的养殖业发展模式。
1.3发展规模养猪需解决的难题
发展规模养猪,既需要明确其意义和发展方向,提高重视程度,更需要相关部门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资金投入的问题[2]。 农村 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等相关 金融 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放宽贷款政策,支持规模养殖发展;地方政府应在用好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通过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养猪业的资金帮扶力度。二是养殖占地问题。因此在鼓励尽量使用闲散地、空荒地、林间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应当将养殖用地列入用地总体规划,保证发展所需,并协助搞好必要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农户在发展养猪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展养猪操作性强、见效快,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但要取得好效益还需要做到“抓住机遇、适度规模、疫病防控、良种良法”。
2.1抓住机遇
对于养殖户,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发展养猪,应注意抓好4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下滑期。只有这样,养猪户才能够迅速取得好的效益,站稳脚跟,为下一步养猪生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发展养猪刚起步时就遇到生产滑坡,以后再想发展困难就相对更大[3]。生猪市场波动中的低谷期是养猪户进入的最佳时机,此时仔猪价和良种猪价格低,投入成本较低;生猪市场进入低谷期时,养猪户要加快扩大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养猪户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养猪户重点应放到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等待时机,再图更大发展。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的掌控,关键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从事或正在从事养猪业的农户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积累养猪业发展情况,从而对养猪业的现状、趋势和 规律 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这样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就能做到适时生产、发展养猪业,杜绝盲从行为。
2.2适度规模
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农户在发展养猪生产中,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规模饲养[4]。这是因为,如果农户的养猪规模太小,即使在养猪效益好时,养殖数量少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在养猪效益不好时,遭受损失最大。在当前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户养猪规模适宜在30头左右,投资大约2万元。这样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栏100头,每头猪效益100元 计算 ,可获利1万元。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搞自繁自育,这样能够减少仔猪成本,减少疫病发生,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2.3疫病防控
养猪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思想,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从养猪场选址、猪舍设计、程序化防疫、 科学 饲料配方等基础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发生。而一旦猪发生疫病,要做到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良种良法
优良品种是取得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良种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销售价格高等诸多优点,与普通猪相比,每千克售价相差0.5元左右,即使在市场低谷期,良种猪的销售稳定,价格合理,仍有利润,具有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农户在 发展 良种猪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参加一些养猪培训班、技术讲座,通过书籍、光盘、电视、电脑等多种途径,学习良种猪饲养技术,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养猪效益。
3政府部门在发展养猪业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转变观念,由单纯追求数量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生猪产品短缺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同时,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也提醒我们:食品,包括生猪产品在内,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提高质量、确保安全不仅是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是能否进入市场、赢得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遵守《食品质量安全法》和社会公德的必然之举。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发展生猪生产时,更应该以质量为先。保证生猪产品质量,不仅要无病,还要无残留、无污染。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做好疫病防控、投入品监管、饲料环节监管等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放心、安全、卫生的生猪产品。
3.2调整思维,积极推广全程生产链经验。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转变、竞争加剧,分散的饲养和加工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和原料,也难以保证原料及其产品的质量,因此将更加难以生存,而实行全程产业链,也就是通过“龙头 企业 +基地”或者“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从种猪、养殖、防疫、消毒、饲料加工到加工销售,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按需生产,稳定供求关系,而且能够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性,实现产品的可追溯。
2010年以来,一些大集团已经在这些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如中粮集团投资100多亿,分别在湖北和江苏启动养猪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种猪、饲料、商品猪、屠宰、深加工,并延伸到环保处理环节;北京三元集团、华都集团等组成北京首都农业集团,集团拥有5家国家龙头企业和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