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浅谈中国林业碳汇工作

浅谈中国林业碳汇工作

  一、对林业碳汇相关概念的解读
  林业碳汇的产生和发展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密切相关,政策性很强。各级林业部门应注意加强对气候变化国际动态和林业碳汇知识的了解和宣传,充分认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相关工作的管理,注意防范夸大碳汇项目收益的不实宣传,谨防利用林业碳汇概念炒作以非法谋利,切实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规范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概念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现实工作的要求。有人将森林吸收、固定和贮存二氧化碳的碳汇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能说成是碳封存或生物碳封存,这是不正确的。碳封存的全称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确切的说应该是碳捕存。其英文表达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具体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过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特别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缓解气候变化行动的一种选择方案。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重点是工业项目,尤其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工业,而不是林业。
  关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所涉及的碳概念,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涉及林业的相关条款中,强调的是森林吸收、固定和贮存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以及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贮存在森林中的二氧化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的问题。
  发挥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的可持续管理,保持或增加林地层面的碳密度,保持或增加景观层面的碳密度,提高林产品的异地碳贮量(如木制家具中所含的碳在家具腐烂之前会一直贮藏在家具中)以及以林产品替代工业产品和燃料等,从而保持并增加森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与贮存,缓解气候变化;通过防止森林退化、毁林或森林火灾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温室效益。这是林业所特有而工业和环保部门都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应该大力宣传,而碳封存等工业技术是能源和环保部门的内容,并非林业的特长,不易相提并论。
  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属自然科学范畴。
  林业碳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贸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
  碳保护:通过保护森林、减少毁林等措施,将森林生态系统中贮存的碳保护下来,避免森林破坏导致贮存在森林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出来。
  碳替代:主要指利用林产品替代化石能源或化石能源生产的产品,如利用木材替代钢材、铝材等能源密集型原材料,利用树木果实榨油转化成的生物柴油替代石油生产的柴油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减缓:一般是指通过人为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以减缓气候变暖的活动。
  二、当前中国林业碳汇工作的发展
  2007年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报告称人类活动是过去五十年来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其中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危害最大。报告指出,2005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为379ppm,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报告预计未来二十年每十年全球平均增温0.2摄氏度,如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2000年水平,每十年仍会继续增温0.1摄氏度;如以等于或高于当前速率继续排放,本世纪将增温1.1~6.4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0.18米~0.59米。这种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土壤侵蚀,恶化了地区干旱,扰动了种植周期,破坏了生态平衡,传播了新型疾病,危害了人类健康,不仅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中国气候变化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海岸带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气候变暖伴随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增加了心血管病、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会。由于中国气候条件相对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气候变暖对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森林资源保护及发展等都提出了许多挑战,迫切需要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行动,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鉴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事实,《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国已于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正越来越大。中国正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进行不懈努力。通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碳汇能力,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汇”。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这种碳汇功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以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因此,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森林管理,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大湿地和林地土壤保护力度;大力开发与森林有关的生物质能;加强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征占林地行为的防控措施;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将会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而且,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1980—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4.3亿吨,两项合计为51.1亿吨。随着中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将逐年增加。
  中国现有5 700万公顷无林地和大量的“边际性”土地(如沙地、盐碱地和矿山复垦地等),增加森林面积和碳汇能力具有很大潜力。按照《中国林业发展战略研究》,到205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以上,届时全国森林年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预计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90.4%。
  人类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着力提高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加强林业建设,不断增强森林间接减排的功能。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有两条,工业直接减排,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而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
  据了解,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5 000亿吨储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中国长期以来投入巨资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共义务植树538.5亿株,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还将积极扩大森林面积,确保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8.21%提高到20%,同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增强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总量,并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增强林产品贮碳功能。
  为了积极推进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完成了对全国适宜开展此类项目的区域进行了选择和综合评估;积极推进在广西等地实施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其中“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于2006年11月获得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批准,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再造林碳汇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以混交方式栽植马尾松、枫香、大叶栎、木荷、桉树等树种,预计在未来的十五年间,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按一定的价格,购买项目所产生的60万吨二氧化碳。该项目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周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进一步控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并将陆续为当地农民提供数万个临时就业机会,有5 000个农户将从出售碳汇以及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中获得收益。
  但是,植树造林,发展现代林业,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随着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一些企业、团体和个人自愿通过捐资造林方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既能以较低的成本帮助企业自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又能增加森林植被,促进生态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这个平台就是中国绿色碳基金。2007年7月,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以支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进林业碳汇事业的发展。该基金目前设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进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开展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等相关活动。
  随着气候变化日愈加剧,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具有独特的碳汇功能,对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增加和保护森林植被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在2007年国家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列入了下一步行动计划。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9月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的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高度赞誉,表明了中国林业将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三个阶段性目标,实施22项主要行动。
  五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林业发展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结合,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坚持增加碳汇和控制排放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减缓与适应相结合。
  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 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实施22项主要行动:其中有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还有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包括:包括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包括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三、加强林业碳汇管理工作的措施
  1.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增加碳汇。各级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等增加碳汇;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非法征占用林地,防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碳排放,并作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准确把握形势,加强项目管理。许多地方正在通过不同渠道积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目前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发达国家为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任务而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这类项目对造林地有特定要求,即在2008—2012年期间,这样的项目只能是在过去五十年以上的无林地或1989年12月31日以后的无林地上开展的造林活动。发达国家通常是购买在这样的土地上造林产生的碳汇以履行《京都议定书》,一般不提供造林费用,且项目须履行较为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审批程序。因此,各地在和外方商讨开展此类项目活动时,应及时与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挂靠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沟通和联系,以便帮助和指导开展项目。二是一些企业、组织、团体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示绿色形象,体现社会责任,自愿购买森林碳汇。据了解,国内也有企业和组织宣称向海外出售林业碳汇指标。由于碳汇指标本质上涉及国家碳排放空间,林业碳汇活动关系到当地林地、林木权和生态保护、农村发展以及农民利益等。因此,对这类活动须妥善管理。如有此类项目意向,在进行项目设计前,须将项目详细情况,包括投资方、项目区基本情况、受益群体、碳汇计量和核证单位等及时报国家林业局气候办批准后方可实施。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责任意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国家对国内相关企业和单位也没有减排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条件。但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自愿捐资植树造林,增加森林增汇,“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展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全民保护气候的意识,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贡献。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多媒体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粮食市场的市场机制问题分析
    检讨中国储备粮制度
    浅谈中央储备粮仓储质量管理
    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成因与影响
    浅谈大庆市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森工林区荒山造林技术
    浅谈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建设幸福农林 实现街区的“中国梦”
    中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
    私有林与中国林业发展
    关于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