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动态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动态势分析

  成本是价格形成的基础,粮食生产成本是影响粮食价格形成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1978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探究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的总体特征、未来走势、变动成因,为如何降低种粮成本、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等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主要粮食品种平均生产成本变动情况
  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和高粱等6种谷物,其中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之和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王双进、李顺毅,2013)。本文将1978年作为基期,以1997年为比较期进行分析。
  经分析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亩均生产成本不断攀升,2011年三种主要粮食品种平均亩成本是641.41元,是1978年的14.6倍,平均逐年递增率为8.46%。由于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粮食成本变化时,若使用每亩成本的相关数据,其可比性要受到亩产增长的影响,而使用单位重量粮食生产成本数据,能更准确反映多年来生产成本的实际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11年主要粮食品种每百公斤平均生产成本是142.10元,是1978年的6.72倍,平均逐年递增率为5.94%,比亩均成本年递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增率减少2.52%,表明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一部分被单产的提高所消化了。除了1980、1985、1991、1998、1999和2001年6年粮食生产成本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粮食生产成本均在增长,特别是1987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的增长已经持续20余年,唯有1998年再次出现生产成本下滑。因此,可以说从长期看,粮食生产成本上涨是带有趋势性的。
  经分析可知,自1978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曲线呈现同步增长趋势,二者在1992年之前比较接近,说明这段时间内农业生产资料占粮食生产成本较大比重。1992年后,粮食生产成本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曲线逐渐分离并拉开距离,表明农业生产资料占粮食生产成本比重逐渐下降,而非生产资料成本,如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有所增加。2003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亩均生产成本进入新一轮明显上升时期,且呈加速趋势”。2011年三种粮食亩均成本达到641.41元,比上年增长18.9%,是2003年的1.97倍,8年间年均递增率为8.9%,表明农业税取消后并未阻止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趋势。2003年国务院首次宣布逐步取消农业税后,仅2004年单位重量粮食总生产成本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出现明显上涨。
  分析发现,1978年以来,单位生产成本的粮食产量水平呈现长期下降态势,而单位活劳动日平均产量则呈现长期上升趋势。单位生产成本的粮食产量自1978年的4.36公斤/元降至2011 年的 0.57 公斤/元,年均降幅为6.4%;单位活劳动日产量自1978年的6.65公斤/日增加至2011年的65.1公斤/日,年均增长7.2%。上述情况除说明货币购买力逐步减弱外,也说明目前粮食生产已经进入比较收益低的阶段,边际物质投入的增产效应逐渐减弱。其主要原因是增加土地生产率的物质费用投入过多,而活劳动日投入由于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相对不足。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物质费用过多是影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土地成本呈现显著增加态势。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粮食生产成本的主要项目实际费用都在增加,但是一些物质的使用量在减少。例如种子用量,1978年每亩为8.2公斤,而2010年为6.77公斤,后者仅为前者的82.6%。畜力费从1978年每亩占物质与服务费用的9.98%,降为2011的2.52%。
  主要粮食品种分品种成本变动情况及特征
  如前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三种主要粮食平均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其中,分品种看每种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又呈现出各自特点。本文分别从每亩和每50公斤来分品种考察三种主要粮食的生产成本变化情况。
  从每亩生产成本来看,1978-2011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稻谷的每亩生产成本最高,上涨速度基本与小麦、玉米同步;小麦与玉米的每亩生产成本相差无几,变化态势也基本一致。粮食亩均生产成本增长最快的是1993-1996年,从1993年的194.21元飙升到1996年的417.21元,三年间增长了223.00元,占粮食总成本增长额的53.5%。除此之外其他年份大多变化稍缓。
  三种主要粮食品种每亩生产成本的变化态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稻谷为例,第一阶段1978-1996年,稻谷亩均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从1978年的63.26元攀升到1996年的417.21元,增长5.6倍,年均递增率为10.4%;第二阶段1996-2003年,稻谷每亩生产成本徘徊下行,与1996年相比,2003年缓慢下降至360.11元,累计降幅为13.7%;第三阶段2003-2011年,由于土地成本、物资和服务费用上涨较快,带动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且呈加速增长趋势。2011年稻谷亩均生产成本为737.3元,是2003年的2.05倍,8年间翻了一番多。
  由于随着农业科技贡献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了部分生产成本,因此每50公斤生产成本的上涨趋势比每亩生产成本平缓一些。以小麦为例,小麦每50公斤生产成本从2004年的44.23元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73.0元,7年间增长65.0%,年均增长7.4%。此外,2004年之前稻谷每50公斤生产成本一直低于小麦,且在1996-2003年有扩大趋势,此后二者每50公斤生产成本差距迅速缩小,至2006年后前者小幅反超后者。玉米每50公斤生产成本始终低于稻谷和小麦。

  主要粮食品种分主产区成本变动情况及特征
  近十年来,我国各粮食主产区生产成本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以下以2010年数据为例。
  就稻谷而言。首先,亩均生产成本情况。在全国9个稻谷主产区中,浙江、安徽、湖南、海南四省早籼稻每亩生产成本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省生产成本最低,为491.52元。主产区中广西省早籼稻生产成本最高,为699.73元,二者差值为前者的42.4%。与早籼稻情况类似,就单位面积而言,海南省晚籼稻生产成本最低,为512.64元/亩,江西省生产成本以541.68元/亩次之,主产区中福建省生产成本最高,为670.07元/亩,比海南省亩均生产成本高出157.43元。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省稻谷生产的成本构成存在较大差异。从生产成本构成上,海南省亩均晚籼稻的物质与服务费用最少,生产中用工工价也较低,用工费用支出方面的优势明显,人工投入仅低于江西省。用工费用较少的原因是由于其种植规模相对较大。
  其次,单位重量生产成本情况。以晚籼稻为例,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生产成本较低,其中安徽省的生产成本最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73元/50公斤。这三省在单位重量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晚籼稻单产水平较高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较低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反差较大的是,海南省晚籼稻亩均生产成本最低,而单位重量生产成本海南省则以114.85元/50公斤居全国最高。这主要是由单产水平过低所致。
  就小麦而言。在全国15个主产区中,黑龙江、湖北、云南三省亩均生产成本较低,位于全国前三甲,而内蒙古、甘肃、宁夏三省则较高。其中,黑龙江亩均生产总成本最低,为450.82元,内蒙古最高,为830.40元,二者相比,亩均生产成本相差几近一倍。数据表明,这主要是由黑龙江省每亩小麦生产的化肥投入和租赁作业费较少所致。
  就玉米而言。在全国20个主产区中,安徽、江苏、黑龙江、山东四省亩均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大优势,而甘肃、云南、重庆三省市亩均生产成本较高。其中,与亩均生产成本最低的安徽省507.38元相比,甘肃省以1027.90元居全国最高,二者相差一倍。数据表明,这主要是由两省在玉米生产中的每亩活劳动投入、肥料费、租赁作业费的较大差距所致。
  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措施
  (一)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粮食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不断筛选培育新品种,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粮食持续增收能力。研发高效种植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普及,提高土地和生产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体系条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标准,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办公用房、业务设施设备与试验示范基地等条件设施建设,并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建议农业部、教育部等部门与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一是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乡村集体、农村社区与农民个人的投资责任和投资范围,发挥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供电设施建设。
  二是要不断提高机械技术水平,并借助媒体作用进行宣传。在农民收入增长和劳动日工价迅速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机械技术进步,以较低成本机械作业代替人工劳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渠道,通过编辑通俗易懂的农机科普节目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农机、认识农机、依靠农机、支持农机”(黄明涛,2011)。
  (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耕地集约程度和粮食生产率
  一是修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农地的理性流转。逐步消除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促进农地使用权的适度有序流转。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与集中的法律法规制度,尽快做好适应目前土地流转现状并符合农民利益要求的各种制度安排。在坚持农户自愿、市场主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农户加快农地的有序流转,让粮食生产经营大户能耕种更多土地。“可借鉴美国粮食生产无追索贷款的经验,允许种粮大户以粮食作抵押申请粮食生产贷款”(王雅鹏等,2012)。
  二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城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小城镇经济发展增长点,以业兴镇,通过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城镇化进程,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同时,以农业结构化调整为契机,面向市场并结合本地情况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学习新理念 改革农民培训课堂
    我国粮食收储改革方案短期难问世
    高校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探析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
    后林权改革视角下家庭林地经营效率研究
    开放式公共绿地建设中实现生态性的探讨
    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