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实践

原文作者:蔡建

 摘 要:通过对国家农业政策与社会背景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服务现代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了服务现代农业的模式,提出了服务现代农业的方法措施,旨在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创新;现代农业;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nnov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service
  ——taking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cai jian, wang wei, wu yu-gang, liu hai-ming, he gang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jiangsu 21500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n the state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social backgrou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serving the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pointed out. it had innovated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ervice and methods for it were put forward, whos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nov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practice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题,再一次聚集“三农”问题,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为农村发展与繁荣提出了更为清晰的发展途径。
   农业高职院校利用其优势和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既是自身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推进器作用。而农业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能获得更好发展[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来将为农服务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学院以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三农”为产学研结合的目标导向,成立了“科技为农服务领导小组”,出台“科技为农服务工作意见”,发挥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面向农业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生产应用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重点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院-区”和“院-县”科技结对等,采取多种方式为农业园区、特色村和示范户提供服务,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高校科技服务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就农业高职院校科技为农服务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论文网]
   1 政策与社会背景
  目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的收入渠道来自2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收入,因此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充分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二是非农生产的收入,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太低,如北京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9.65年,能够从事的非农工作岗位有限,就业能力、市场竞争力较弱,必须进行非农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之具有一技之能,增强他们非农业的就业竞争力,这是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的必然选择。所以通过这2个渠道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或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来提高农民收入[2]。
   农业高职院校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中心,也是农业科技研究的中心,农业高职院校不仅要在服务现代农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等,更要承担我国农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任务,通过科技为农服务模式、品种及技术创新,为服务“三农”发挥农业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实现农业高职院校的功能。
   2 服务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就全国高职院校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服务现代农业认识不到位
  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现代农业时只注重科学研究,而不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忽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轻农”现象,对发展农业科技及服务现代农业不够重视,甚至许多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也认为从事农业工作没前途,出现大量“学农不为农”的现象,浪费了许多农业科技人才。
   2.2 服务现代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不仅地方政府对服务现代农业投入力量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对服务“三农”等支农活动没有真正行动起来,给予必要的投入。
   2.3 服务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缺编缺人缺钱、制度不完善等多种情况,这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先进适用技术难以很快应用于农业,同时目前我国农村整个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存在着机构不健全、水平不高、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的能力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影响农民的增收及农业的发展[4]。

  3 服务现代农业的模式研究
  服务现代农业是农业科技从研究、开发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主要是提供各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在农业推广单位和农民之间传递,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主要内容是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与农业技术服务,而农业技术服务是农业高职院校为农服务的核心。所以高职院校向现代农业提供科技为农服务,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谋求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作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农业高职院校,创新

为农服务模式,把致富农民的金钥匙交到农民手中,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增加竞争砝码、谋求学院发展的重要途径[5]。
   3.1 科技下乡进村模式
  农业高职院校从各专业中挑选一批热爱农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队,深入农村第一线,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播放电教片、发放科普图书、编写农村科普读物等形式,普及农村科普知识,增强农民的科普意识,为推动农村地区科学种田多办实事,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6]。
   3.2 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目前,大多数农村、农民仍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这与当地的信息闭塞有直接关系。农民无法及时掌握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人才、知识密集和网络的优势,通过广泛收集和处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组织生产[7-8]。同时,要针对农业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信息,为农民提供持续、高效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3.3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并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3.4 乡镇挂职服务模式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乡镇科技副职组成科技服务团队,根据工作需要和农时季节,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和办法。在需求季节集中时间在所在乡镇巡回指导,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服务。针对挂职乡镇的环境、人口、地形、地貌,对其进行生产、生活、旅游区域规划和可行性分析。同时帮助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9]。
   3.5 外向型创汇模式
  外向型创汇模式是指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采取相应政策吸收扶持农业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生产和加工优质农产品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6 农业成果转化模式
  农业高职院校利用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和先进的科学研究设备,借助现代化的试验手段和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图书信息资源,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思想、新工艺、新方法等无形的科学知识以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专利产品等有形的科技成果,并把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真正发挥科研成果为农民服务的功能[10]。
   3.7 山地园艺型模式
  山地园艺型模式是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是在一些山区发展水果产业的模式,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发展水平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待引进技术和品种试验成熟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当地推广。
   3.8 科技示范户模式
  在乡镇大力扶植农村科技示范户,在专家的指导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新品种、新技术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科技示范户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及带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进而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3.9 农业科技园模式
  农业科技园模式是指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运行模式[11-12]。
   3.10 农村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相应的网络培训体系及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根据农村人才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以农村人才资源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对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他们为现代农业服务的能力。
   4 服务现代农业的方法措施
  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结合学院师资力量,积极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配合,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宗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蔬菜新品种栽培与管理、花卉苗木新品种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田间施肥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为发展经济和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引科技之水,经教育之渠、灌农业之田、结富民之果”之目的,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13]。
   4.1 强化产学研作用,构建科技为农服务平台
  发挥学院的科技服务功能,紧扣产学研一体化,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搭建为科技为农服务的科技平台。基地可成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的平台,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展示的舞台,并且发挥了集科技示范、农业技术培训、带动农民致富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的作用。

  4.2 组建科技协作团队,创新科技为农服务
  根据学院的科研实力和专业优势,依据东山中心、园艺中心、园艺技术工程中心等科技为农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协作团队,每个科技协作团队设一名首席专家,负责协作组内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工作,提升项目实施水平,推进项目实施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4.3 加大科研开发,提高成果转化力度
  充分利用学院国家级园艺花卉实验实训基地、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基因库,大力开展种质创新,以特色水果新品种和园艺花卉为重点,充分发挥农业高职院人才、设施、科技、信息等优势,重点培育球宿根花卉优良品种,做好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江苏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速江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效。
   4.4 强化技术指导,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利用学院师资的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结合、校内外结合、脱产与业余结合、技能与学历结合、现场与网络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技推广人员、职业农民、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农民经纪人、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提高抗灾能力,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4.5 加快基地建设,提高园区规模化水平
  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园区建设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立与相关园区企业的合作机制,从园区企业发展实际出发,依托学院教学科

研力量及设施设备,整合学院与企业的优势力量,通过“院区结对”项目,真实掌握所服务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找出园区在体制机制、管理运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积极为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农业园区争取各类项目,促进园区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14]。
   4.6 实施各类人才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学院整合各类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选聘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教授,与优势特色产业相对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必要的工作经费,通过专家巡回指导和结对挂钩,更直接、及时地帮助解决各地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4.7 创新培训形式,全方位开展农民培训
  依托农业部苏州培训中心、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面向“三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技能培训,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主要推进农业科技扶贫、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模式,解决农户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松梅.创新为农服务模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j].上海农业科技,2010(6):1-2.
  [2] 田玉敏,张雅光,佟丽丽.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河北农业科学, 2008,12(2):163-164.
  [3]张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317-10318,10326.
  [4]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天津休闲农业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前景展望[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58-61.
  [5] 陈奕,章家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科技服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5):46-47.
  [6] 杨艳文.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62-163,172.
  [7] 杨成才,吴承春,兰之祥,等.农业高校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9):2301-2304.
  [8] 赵魏.发扬农业高校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10,14.
  [9] 黄学群,史佳林,牛高华.加快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77-81.
  [10] 张淑云.农业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56-58.
  [11] 陈鹏,贾凤伶.天津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87-91.
  [12] 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9.
   [13] 张玉玮,郭彩,陈建国.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3):58-61.
  [14] 张耀钢,周力,应瑞瑶.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及理论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3):297-301.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技术创新是农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动力
    创新兽药饲料监管方式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我省1∶5万地质灾害详…
    创新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打造农村创业致富典型
    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创新模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索本院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创…
    12316三农服务热线
    台湾优良果桑品种及其繁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提升乡镇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能力的有益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方法谈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不是否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