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猪粮比”亦需与时俱进适当调整量化指标

原文作者:刘国信

 近年来,生猪市场如同过山车般频繁波动,“猪粮比”因此也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屡屡见诸报端。那么,究竟什么是“猪粮比”?它是如何得来的?“猪粮比”对反映、判断生猪市场情况和指导生猪生产有哪些实际意义?针对当前生产成本的变化,是否需要适当调整其量化指标?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何为“猪粮比”
  众所周知,一个商品价格的动态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越高,价格越贵。生猪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劳动工资管理费、药品防疫费、能源消耗费等。其中,饲料成本一般占养猪总成本的60%以上,而饲料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玉米又在猪饲料用粮中占主要成分,因此,通常以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作为衡量生猪养殖利润的一个专用指标,这个比值就是人们所说的“猪粮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猪粮比”并非“料肉比”。“料肉比”是指饲养的畜禽增重1千克所消耗的饲料量,它是评价饲料报酬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编制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饲料转化率低;反之,料肉比低说明用的饲料少,但增长的肉多,饲料转化率高。
   显然,猪粮比和料肉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前者注重经济指标,后者注重饲料转化率。同等条件下,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而料肉比越高,说明饲料消耗越多,饲料报酬越低,两者所反映的养殖成本和利润情况正好相反,切莫混淆。
   二、“猪粮比”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六部委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以下简称《预案》),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猪粮比”的计算方法是:生猪活重收购价(即计算公式中的分子)÷饲料用粮(玉米)价格(即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例如,生猪每千克活重的收购价为12.0元,每千克饲料玉米的价格为2.0元,则“猪粮比”为6∶1,即正好为养猪不赔不赚的价位。若每千克饲料玉米的价格涨至2.4元时,那么生猪每千克活重的收购价则应提升到14.4元(两者比值仍为6∶1),才能保持盈亏基本平衡。
   对生产者来说,养猪是否赚钱可通过猪粮比加以确定,比值越高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例如,生猪每千克收购价格上涨2元,则每头育肥猪(体重按100千克算)可多赚200元(2元/千克×100千克活重)。但从全局来讲,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属于不正常。
   三、“猪粮比”是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
  生猪生产的实践表明,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规律,即“猪粮比价规律”,合乎这一规律,就可以实现产销的宽松平衡,否则就必然出现产大于销或产不足销的被动局面。因此,将猪粮比作为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猪粮比能够直观地反映养猪成本收益的变化情况。根据历史经验,由于饲料成本在生猪总成本中的比重是基本稳定的,因此,猪粮比作为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具有简洁、清晰、容易理解等特点,能够为国家及时、准确判断生猪市场供求和采取相应调控措施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因此,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作为衡量养猪利润的一个专用指标,同时参考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
   据专家介绍,在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预案》设置了不同的量化指标和预警区域,用于判断生猪生产和价格变动情况,为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其中,当猪粮比高于9∶1时,表明生猪生产出现供给不足,价格过度上涨;当猪粮比低于9∶1时,具体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是绿色区域:猪粮比在9∶1~6∶1之间,表明生猪生产和价格处于正常情况,无需政府采取调控措施。
  二是蓝色区域: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表明生猪价格出现轻度下跌,生猪生产效益下降,政府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适度采取措施。 [论文网]
  三是黄色区域:猪粮比在5.5∶1~5∶1之间,表明生猪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中度下跌,生猪生产出现明显亏损,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加大商业储备等。
   四是红色区域:猪粮比低于5∶1时,表明生猪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出现重度下跌,生猪生产出现严重亏损,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对养殖场(户)发放饲养补贴等。
   五是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由其他因素引发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情况,需要及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四、量化指标亦需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调整
  生猪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疫病等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点。生产的大起大落,均不利于维护养殖户利益、保障市场供应和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此,《预案》提出,当猪粮比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开始预警,并根据情况启动相应响应机制,调整调控力度,使猪粮比不至于下降过多,这样,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可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均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但在新形势下,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6∶1的猪粮比,养猪户是否能够基本保本?是否可作为国家实施救市措施的重要依据,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和分析。猪业专家冯永辉认为,用猪粮比衡量养猪盈利情况存在两面性,应因时而异,在分散养殖占绝对主导地位时,猪粮比能够较好地反映养猪户的投入产出比,即盈利(效益)情况;而当前,蛋白原料已经在饲料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以玉米作为饲料粮时,往往会忽略蛋白原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以豆粕价格的波动为例,去年6月以前一直维持在每吨3000多元,8月后每吨暴涨了1000多元,饲料企业纷纷调高饲料价格,而玉米的价格却变化不大。如果以玉米价格计算猪粮比,猪粮比并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但实际上,养猪户的饲养成本已增加了不少。
   另外,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中人力成本、防疫成本及环保成本在养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如防疫成本较以往增加4~5倍,人力成本约增加2倍,环保成本由原来的微乎其微亦逐渐加重。在各种养殖成本均发生较大变化时,猪粮比已经不能准确衡量养猪成本的变化,特别是在玉米价格受国家政策调控的情况下,以玉米为基准的猪粮比很可能已经不是养猪盈亏平衡点了。也就是说,当猪价跌至能启动响应机制时,绝大多数养猪户已经血本无归;同样,当猪粮比超过9∶1时,也不一定说明养猪者得到了超高利润。
   显然,单纯以玉米价格计算猪粮比并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这个量化指标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生猪市场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刘国信 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及食品检疫检验等工作,研究方向为动物食品卫生学,2001年被山西省团委授予“山西省青年星火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动检标兵”。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理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