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对策随着我国林业6大工程的相继实施,林业已全面开始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林业的最新实践。实施6大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5大转变,是新世纪中国林业建设的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我国林业逐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转变,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木材采伐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上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停止了商品性采伐,以造林、营林、护林为己任,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增长。中国林业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是国家建设的薄弱环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林区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人的思想观念陈旧,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正逐步成为林业的主要矛盾。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使国有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存出现了新的困难。林业产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中断了。国有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林场的发展步入了低谷,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第二产业,其他业务收入又较少,林木禁伐政策的出台,使林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都没有保障,虽然有的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但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有些林场也成立了一些经济实体,但由于经验不足,管理落后,许多都是负债经营,难以创收。由于林场条件差、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职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阻碍了林场科技的推广应用,也影响着林场的发展和兴旺。人员超编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人浮于事,纪律涣散,严重影响林场效益的发挥和提高。国有林场建场时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签定的协议不太完善,漏洞较大。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周边群众以边界不清为由,与林场争抢林地,而且愈演愈烈。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稳定,害怕群众上访,对群众侵占林地现象姑息、迁就,造成国有林地流失严重。
针对我国林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实现“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国家林业局审时度势,高展远瞻,确定用较短的时间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林业建设的步伐上一个新的台阶、新阶段,实现林业建设速度的跨越、技术的跨越、观念的跨越和阶段的跨越。实现林业产业的多功能利用,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体制、经济、人事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各级政府要重视、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界定林场发展方向,进行分类经营
具体到各个林场,可以根据每个林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经营。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生长环境恶劣、对生态影响较大、毁坏后不易恢复的林分,可以划定为公益林,财政每年拨给一定的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林木的管护和生产。
2 明确场村边界,严厉打击毁坏林地林木的行为
地方政府应把林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应充分认识到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 要大力宣传林业政策和贯彻森林法,坚决杜绝违规征占用林地现象
对于场村边界,地方政府应主动牵头,协调有关单位和群众,重新明确。
4 建立场长负责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国有林场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就要按企业的模式管理和运作,必须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确立场长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和组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上要打破干部、工人界限,优化组合,全方位实行聘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5 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有林场领导班子要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集思广益、开拓思路,积极寻找出路和办法。在搞好营林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利用林场的自然条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改变过去单一营林生产的格局。建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采用入股、引进外资等方式,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开源创收。单位创办的经济实体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根据市场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和经营管理。
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满足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新需求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林业建设的重点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以六大工程为载体带动林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全力推进林业的历史性转变。这种历史性转变,是新世纪中国林业的基本走向,是新世纪中国林业建设道路的转变,以推动我国林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