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文光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很多研究表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的塌陷跟坏死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密切,而股骨头一旦塌陷,预后极差,因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采用x线平片和mri进行预测。现就以x线片和mri预测股骨头塌陷预测的方法及研究做以下综述。
1x线片预测
虽然x线不能早期诊断nonfh,但是在坏死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即有阳性表现,且其具有反映整个股骨头及坏死区的轮廓、方法简便、易于基层医院推广等优点,因此,通过x线进行塌陷预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x线预测塌陷的方法主要根据坏死的部位特点和坏死程度建立的。
1.1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的预测方法
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的预测方法主要有ohzono分型法。虽然该法根据坏死区相对于负重区的位置把ⅰ型再分为3个亚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坏死程度,但并没有把它量化,所以在这里把该法归为根据坏死部位特点这一类别。
1991年,ohzono等[1]基于x线前后位片,根据坏死区的部位特点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有硬化带形成,根据硬化带外侧端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ⅰ-a、ⅰ-b、ⅰ-c3个亚型,ⅰ-a型硬化带外侧端占在负重区内1/3处,ⅰ-b型在中1/3处,ⅰ-c型在外1/3或其外侧处;ⅱ型坏死区没有硬化带,股骨头负重区表面轻度变扁但尚未出现骨性关节炎;ⅲ型有囊性变,按囊变位置的不同分为ⅲ-a和ⅲ-b两个亚型,前者囊变区在股骨头中央或内侧,负重区的软骨下骨板没有受累,后者囊变区在负重区的外2/3处关节面下。他们观察了87例115髋股骨头坏死,属ficatⅰ、ⅱ期,随访平均5年(2~18年),各类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发生率分别为ⅰ-a型:0%;ⅰ-b型:19%;ⅰ-c型:94%;ⅱ型:100%;ⅲ-a型:12%;ⅲ-b型:100%。结果表明股骨头塌陷易发生于ⅰ-c、ⅱ、ⅲ-b型,而其余型不易塌陷,作者认为,如果坏死范围大,累及负重区,在应力作用下头易塌陷,若坏死范围小或软骨下骨完整,则不易塌陷。
该分型方法是基于观察较大样本量股骨头坏死建立起来的,其分类反映股骨头坏死的类型较为全面,结果显示预测塌陷准确度高,而且不需要测量坏死角度或面积等,比较简便易行;但也有不足,该法基于x线正位片进行分型的,不能反映坏死区的三维空间位置。
1.2根据坏死程度的预测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在x线上主要从坏死区的面积比例和弧度两方面去衡量。
1.2.1sugano坏死面积百分比法
由于ohzono在其研究中ⅰ-b、ⅰ-c型的塌陷率分别为19%和94%,而为何同一类型中有塌陷与不塌陷并未研究。sugano等[2]于1994年在ohzono预测法的基础上计算x线正、侧位片坏死灶的面积百分比,探讨其与塌陷的关系。
他们用x-plan 360i数码面积仪(computerized digital planimeter)划出坏死区及正常区域轮廓并分别计算出面积sn(necrotic area)、si(intact area),坏死面积百分比=sn/(sn+si)×100%。他们对149髋ⅰ型坏死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塌陷组侧位片的坏死面积明显大于非塌陷组,ⅰa型坏死的正位与侧位片坏死面积的百分比均在30%以下,随访无塌陷;ⅰ-b和ⅰ-c型的塌陷率分别是44%和88%,在侧位片上,塌陷组中坏死区百分比最低为44%,而未塌陷组最高的为42%,这表明侧位片坏死面积百分比有较为明显的塌陷临界值。他们认为结合正、侧位片比单纯正位片更能反映三维空间,这是因为侧位片上股骨头前部和后部不重叠;侧位片坏死面积百分比对预测塌陷较为敏感,把其加入ohzono预测法可使准确性提高。
这个研究把坏死病灶面积量化,而且发现塌陷组与非塌陷组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临界值,这使预测塌陷非常敏感,但该方法没有囊括ⅱ和ⅲ型,而为何ⅲ-a型中还有部分塌陷也没有进行研究。
1.2.2kerboul法(弧度和法)
1974年,kerboul等[3]通过测量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受累面的弧度,以两者之和体现坏死区域大小,当受累股骨头表面弧度之和若大于或等于200°,为大范围,小于或等160°为小范围,在两者之间则为中等范围。他们通过观察76例112髋,其中92髋进行截骨术,结果显示:若受累股骨头表面弧度之和大于200°,预后较差,若小于160°,预后较好。90年代,steinberg等通过研究后也认为坏死区域表面弧度和大于200°者预后较差。
2000年,chen ch等[4]采用kerboul弧度和法观察25例27髋行髓芯减压术的股骨头坏死,随访1年以上,结果弧度和大于250°者全部塌陷,小于250°者只有1例塌陷。
这些预测塌陷研究的结果显示弧度和法较为敏感,而且操作非常简便,但对ohzono分型中ⅱ、ⅲ型的测量难以操作,即该法不能测量全部nonfh类型。
2mri预测
mri对nonfh早期的病理变化极其敏感,并有明显的特异性,是早期诊断的最可靠的检查之一,其对塌陷预测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mri预测nonfh塌陷的方法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很常见,除了坏死的部位特点和程度外,很多学者还注意到了坏死的信号特点对塌陷的影响。
2.1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的预测方法
这一类主要有sugano法,该法从x线的ohzono分型法演化而来,是基于坏死病灶相对于负重区的位置建立起来的。
1994年,sugano等[5]根据t1加权正中冠状位显示的坏死范围,将股骨头坏死分为3型:a型为坏死区不超过股骨头负重区的内1/3,b型为不超过内2/3,c型为坏死超过负重区的2/3。该作者对60例放射性检查正常、应用激素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首次mri检查示16髋出现坏死征像,a型6髋,b型2髋,c型8髋,随访平均5年,结果c型6髋在2~5年后股骨头全部塌陷。作者认为,c型中,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坏死范围均超过50%时,塌陷可能性非常大。
1997年,kubo等观察了51例肾移植行激素治疗的患者,经平均43年的随访,共13例23髋发生股骨头坏死,a、b、c型分别有3、4、16髋,12髋发生头塌陷,均为c型。
同年sakamoto等又将c型细分为两类,坏死范围超过2/3而未超出髋臼缘为c型;超出髋臼缘为d型,他们对17例31髋进行前瞻性研究,a、b、c、d型分别有4、5、11、11个别髋,经过2~58年的随访,只有3个d型髋发生塌陷,这说明在大范围的坏死类型中,远期塌陷率也不高。
1999年,ito等观察了63例72髋,其中a型5髋,b型8个髋,c型59个髋,经过平均61年的随访,c型股骨头坏死中仍有15个髋(25%)未发生头塌陷,a或b型中只有2个发生塌陷。作者认为不发生塌陷的大块坏死与骨坏死后死骨吸收缓慢,新骨形成超过骨吸收,骨小梁增粗,仍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相关。
纵观上述研究,虽然有的显示预测较敏感,但他们样本量都不大,而且同一类型在不同人研究的结果相差大,甚至相反,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目前还不够确切。
2.2根据坏死程度的预测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在mri上也是主要从坏死区的面积比例和角度去衡量。
2.2.1koo法(也叫坏死指数法)
1995年,koo等[6]依据t1加权mri正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像股骨头负重区的异常信号确定坏死区角度,即坏死区内、外侧点或前、后点与股骨头圆心间连线之夹角,分别用a、b表示。坏死指数公式:坏死指数=(a/180)×(b/180)×100。根据该指数将病变分为三个等级:a级:小于33,为小坏死区;b级:33~66,为中等坏死区;c级:67~100,为大坏死区。他们将33例37髋nonfh随机分为髓芯减压加植骨组和保守治疗组进行观察,分别为19髋和18髋,37髋分级:a级8髋,b级22髋,c级7髋。结果8髋a级中仅1例发生头塌陷,塌陷率b、c级分别为95%、100%。分析显示,坏死指数小于30时,无1例发生头塌陷,是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低度危险组;而大于40时均发生塌陷,为高度危险组;介于30~40者,有一半发生头塌陷,为中度危险组。
2003年,sebastian等[7]分别采用坏死指数法、改良坏死指数法及坏死区百分比对25例39髋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对塌陷预测都比较可靠,改良指数法最可靠,作者认为坏死区百分比测量较为繁琐,没有坏死指数法及改良坏死指数法可操作性强。
坏死指数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股骨头坏死三维空间,但也有它的不足,koo认为坏死指数最大为100,但有的坏死区的角度大于180°,坏死指数有可能大于100,分级标准与理论、实际有相悖之处。
2.2.2kerboul改良法
2006年,ha yc等[8]通过测量mri正中冠、矢状面上股骨头受累面的弧度,以两者之和体现坏死区域大小。分为4度:小于200°为1度,200°~250°为2度,250°~300°为3度,大于300°为4度。作者观察了33例37髋nonfh,随访5年以上,结果4髋小于190°都没有塌陷,25髋大于240°全部塌陷,8髋介于两者间中有4髋塌陷。
该法简便易行,但基于该法的研究样本量偏小,其准确性还需大样本量检验。
2.2.3坏死面积比例法
坏死面积比例法是根据球带或球冠的面积计算公式s=2πrh(r为股骨头半径,h为层厚),求出所有层面的坏死面积sn=α/360×2πrh和股骨头面积sh=β/360×2πrh(α为坏死角度,β为股骨头对应角度)。坏死灶与股骨头的总面积分别等于各个层面相应面积之和。坏死面积比例=总坏死面积/股骨头面积×100%。
2005年,赵凤朝、李子荣等[9]计算27例38髋股骨头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比较他们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有28髋塌陷(737%),10髋未发生塌陷(263%),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p=0000;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20,p=0000,说明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均可用于塌陷预测,坏死面积比例更准确。
他们[10]还用标本测量与mri图像测定比较检验后者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ri图像法计算出的结果能代表股骨头坏死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繁琐,可操作性差,在临床上难以推广。
2.3根据信号特点的预测广阔
kokubo法[11]是在1992年,kokubo等根据早期股骨头坏死mri的t1加权像的信号特点分为5型:a型头内广泛低信号,b型头外上方有低信号区域,c型头内横行低信号带,d型头内散在不均匀斑点低信号,e型股骨头远端有低信号区。作者观察了37例患者55髋,经2年以上随访,结果13例c型中有9例发生塌陷(69%),而其他4型中未发现有塌陷者,他们认为在mri的正中冠状位像中有硬化带横穿过股骨头提示头塌陷的可能性较大。
随后,他和takatori又对25例32髋x线片正常、mri异常的股骨头坏死进行观察,也认为低信号条带横穿股骨头者容易塌陷;同时,发现硬化带从中部穿过股骨头、并在负重区下者塌陷的危险性最大。
该方法比较简单,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也比较强,但实际临床上“双线征”是股骨头坏死mri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所占比率高,而该方法并未把具“双线征”特点病例纳入分型,所以在临床上不实用。
2.4同时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程度的预测方法
2.4.1laffirgue法
1993年,laffirgue等[12]采用t1加权像中冠状位股骨头中部2 cm连续扫描的4个层面,计算每个面的wb值(负重坏死区域在负重区百分比),然后取平均值进行预测,wb=β/γ×100%,其中β为股骨头负重区受累骨皮质对应髋臼顶的角度,γ为股骨头全部负重区骨皮质对应髋臼顶的角度,当坏死区域局限于股骨头内的某一区域并远离承重面时wb=0%。作者对27例31髋1期或2期头坏死进行观察,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表明,wb值小于45%均未塌陷,而大于45%者均塌陷,他们认为,坏死的范围和位置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预测很有帮助。
该研究的结果提示该方法对塌陷预测非常敏感,虽然取冠状位股骨头中部2 cm多个层面稍有繁琐,但相对其他方法简化了不少,而且测量也简单,但是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样本量比较小,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检验。
2.4.2nishii法
2002年,nishii等[13]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法精确测量坏死范围与分布,坏死的体积和位置数字化为股骨头三维经纬度坐标而精确量化。他们通过观察47例65髋,2年后有33髋发生了塌陷,32髋未塌陷,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坏死体积与塌陷有显著相关性;与未塌陷的髋比较发现,已塌陷的坏死体积≤30%的髋与坏死位置(经纬度值)密切相关性,其位置在股骨头的前上方位置容易塌陷,作者认为坏死体积与塌陷危险性高度相关,对于小范围的坏死,坏死分布位置是预测塌陷的重要因素。
该方法结合了现代先进科技,把坏死区体积和位置数字化,精确度较高,但该方法非常复杂繁琐,技术要求非常高,至少目前难以应用于临床。
2.5同时根据部位特点、程度及信号特点的预测方法
1994年,shimizu等[14]采用冠状位t1加权像,分别从坏死程度、位置、信号特点3个方面进行预测。根据坏死程度分3度:a度为坏死灶不到股骨头直径的1/4,b度为1/4~1/2,c度为大于1/2;根据位置分3型:坏死区小于负重区的1/3为a型,1/2~2/3为b型,大于2/3为c型;根据信号特点分3类:α类为高信号,β类为混合信号,γ类为低信号。随访32个月后,结果显示,股骨头塌陷率分别是a度0%,b度38%,c度62%;a型0%,b型14%,c型71%;α类21%,β类85%,γ类0%,作者认为,将坏死范围和位置合并考虑预测的准确性提高;信号为混合型的坏死有明显的塌陷倾向。
虽然该方法从3个方面预测,且都较为简单,但各个方面的准确度均不高。
3展望
nonfh塌陷率非常高,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1]。股骨头一旦塌陷,则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可避免,而此时治疗效果差,使之致残率很高[15],而不得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但tha的中长期疗效仍不满意[16]。如能在骨坏死早期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留髋关节的功能或推迟关节置换的时间有重大的意义。
临床上基于x线和mri预测nonfh塌陷方法很多,但哪一种最准确、最实用,目前尚无定论,而且,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对比性优化研究也鲜见报道,同一种方法在不同人的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以致没有一种流行公认准确的预测方法为临床所应用。研究结果的出入可能与不同人测量偏差、样本量大小不同、不同治疗干预等因素有关。
因此,大样本量、不同方法分层的比较,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选出一种相对准确、实用的方法,或者根据不同预测方法的优点优化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使其更好、更规范地服务于临床,是目前很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ohzono k,saito m,sugano n,et althe fate of 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 radiologic classification to for mulate prognosis[j]coin orthop,1992,277:73-78
[2]sugano n,takaoka k,ohzono k,et alprognostication of 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clin orthop,1994,303:155-164
[3]kerboul m,thomine j,postel m,et althe conserv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s surg[br],1974,56-b:291-296
[4]chen ch,chang jk,huang ky,et alcore decompression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t pre-collapse stage[j]kaohsiung j med sci,2000,2:76-82
[5]sugano n,ohzono k,masuhara k,et alprognostication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clin orthop,1994,305:190-199
[6]koo kh,kim r,ko gh,et alpreventing collapse in early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of core decompression[j]j bone join surg[br],1995,77-b:870-874
[7]sebastian f,cherian md,laorr a,et alquantifying the extent of femoral head involvement in osteonecrosis[j]j bone joint surg,2003,2:309-315
[8]ha yc,jung wh,kim jrprediction of collapse in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a modified kerboul method with 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6,3:35-40
[9]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等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j]实用骨科杂志,2005,2:108-112
[10]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等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9:687-691
[11]kokubo t,takateri y,ninomiya s,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cintigraphy of avascn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prediction of subsequent segmental collapse[j]clin orthop,1992,277:54-60
[12]laffirgue p,dahan e,chagnaud c,et alearly stage avascula r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mr imaging for prognosis in 31 cases with at least 2 years of follow-up[j]radiology,1993,187:199-204
[13]nishii t,sugano n,ohzoni k,et alsignificance of lesion size and loc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ollapse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