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 聊城 252000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疗法;硬膜外给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疼痛门诊中占有较大比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又少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门诊治疗质量十分必要。现将近年来我们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男58例,女6例;年龄:19~48岁。病程1周~2年,均经临床检查、x线拍片、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治疗方法 药物配制:硬膜外注药: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6200 mg,维生素b121 mg,泼尼松龙50 mg,注射用水5 ml;神经干阻滞:0.25%~0.5%利多卡因5~20 ml 内加维生素b6100 mg,维生素b120.5 mg,部分病人根据病情酌加地塞米松5 mg或泼尼松龙25 mg。
穿刺方法:硬膜外神经阻滞:选侧入法,避免损伤棘上、棘间韧带,取患侧卧位,在椎间盘突出的上一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上述药液。保持侧卧位,观察5~10 min,如无不良反应,待腰腿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实施手法复位,一般常用斜搬及滚动复位法。此方法适用于急性期重症患者。在硬膜外注药后5~7 d,根据疼痛部位及程度选神经干阻滞:以腰痛为主者选相应及邻近的椎间隙阻滞,加腰部局部阻滞、针刀治疗;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疼痛者行椎旁腰神经阻滞;下肢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疼痛者,行腰大肌沟或坐骨神经阻滞,必要时加胫神经或腓神经阻滞;腰椎间盘突出后期及椎管狭窄者选用骶管阻滞。一般5~7 d 治疗1次,3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轻症患者卧硬板床休息3~7 d,重症患者在疼痛缓解后配合骨盆牵引治疗。
1.3 疗效评定 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能坚持正常生活和工作,劳累后无明显不适,直腿抬高试验≥80°。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轻度神经根压迫症状,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直腿抬高试验60°~70°。有效:症状有缓解,治疗时症状减轻,但疗效不巩固,直腿抬高试验稍有改善。无效:连续2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6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35例;显效:27例;有效:2例;无效:0例,优良率为96.9%。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致腰腿痛的原因目前有三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化学神经根炎学说、自家免疫学说。机械压迫和化学神经根炎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又会造成神经根炎及其附近组织纤维化和粘连增厚,加重对神经的压迫。硬膜外注药有“液体剥离作用”,使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分离,减轻压迫,局麻药可阻断神经对疼痛刺激的传导,消除肌肉痉挛,改善病变部位及神经根血运和营养代射。泼尼松龙能抑制局部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致痛物质的产生,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具有抗炎、提高痛阈、抑制纤维细胞增生粘连。维生素b族具有营养细胞和神经的功能可使压迫损伤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从而改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手法复位可以纠正椎间各小关节的错位,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骨盆牵引能有效地延伸脊柱,使狭窄的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松解周围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的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在硬膜外注药基础上加神经干阻滞等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硬膜外穿刺的次数,而且神经干阻滞操作简便、灵活,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便于门诊治疗。
本方法的适应证为急慢性发作者,对椎管及侧隐窝无明显狭窄,腰椎间盘突出<5 mm 者,治疗效果满意; 对病程长、腰椎间盘突出明显伴骨化或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者,治疗效果多不满意。对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和年老体弱病人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