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t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在不同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变化规律,探讨sil2r对评估结直肠癌病程发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102例结直肠癌患者(研究组)的血清sil2r水平,并与60例结肠良性息肉(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前3 d以及术后14 d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sil2r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点的研究组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sil2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的术前3 d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鳞癌(p<0.05),而术后14 d和3 m时不同组织病理学的血清sil2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期和t4期结直肠癌的术前3 d的血清sil2r水平高于t2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而t4期结直肠癌的术后3 m时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t2期和t3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结论 血清sil2r水平和结直肠癌的组织病理学、临床分期以及根治切除与否相关,临床动态检测sil2r有助于了解结直肠癌病程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结直肠肿物;白细胞介素2;受体;病理学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在我国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1,2]。已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水平和预后直接相关[3]。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正性调节的免疫因子,它通过作用于表达il2的受体(il2 receptor,il2r)的细胞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te il2r,sil2r)是膜结合形式il2r的α链裂解进入循环系统后形成的, sil2r可与膜表面il2r竞争结合il2,导致il2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4,5]。sil2r血清水平能反映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可作为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参考指标。我们检测了102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旨在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102例结肠癌患者,男60例,女42例。年龄32~84 岁,平均(53.5±8.4)岁,中位年龄52.5岁。右半结肠癌33例,横结肠癌20例,左半结肠癌31 例,直肠肛管癌18例。黑便53例次,大便变细35例次,大便习惯改变58例次,合并肠梗阻43例次,表现为恶液质12例次,68例出现两种以上的症状。另正常对照组60例,系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直肠良性息肉住院患者,近2周内无感染性疾病史,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64 岁,平均(52.8±6.5)岁,中位年龄53.0岁。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营养状态以及居住区域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理 研究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活检证实结肠癌,其中高分化腺癌26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27例,未分化癌16例,鳞癌3例。术前明确存在孤立肝转移结节3例,腹膜后包块1例。
1.3 手术方式 研究组患者均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6,7]行d3式廓清术,术后由高年资主治医师解剖肿瘤标本,挤压触诊法寻找淋巴结并完整游离,根据解剖部位对各组淋巴结进行分类标识分组,在病理检查单详细记录后送病理检查。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等病理参数通过病理检测获得。对照组根据息肉大小和部位予以行开腹息肉摘除术或经结肠镜下摘除术。
1.4 检测
1.4.1 标本采集 研究组明确诊断后于术前3 d、术后14 d以及术后3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2ml,不作抗凝处理,于4℃下行3000 r/min离心15 min后,留取分离血清,分为2份,置20℃冰箱内保存,标本满24个后检测[8]。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一次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血标本后续处理同研究组。
1.4.2 测定方法 sil2r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试剂公司,其它常规试剂由实验中心配置,选用芬兰雷勃mk3全自动酶标仪。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sil2r的血清浓度,结果用ng/ml表示。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1.5 统计学分析 将sil2r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鉴于研究组和对照组sil2r水平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f检验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sil2r的差异,采用f检验比较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的sil2r的差异,样本α设定为0.05。
2 结 果
研究组89例施行了根治性切除术,其中85例为一次手术切除所有癌灶,4例为1个月内再次手术切除第二癌灶(肝转移结节3例,腹膜后转移包块1例)。手术方式包括:miles术12例,dixon术35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1例,横结肠切除术19例,右半结肠切除+dixon术2例,横结肠切除+miles术2例,肛管癌经肛门径路局部切除术1例。根据术中所见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按1986年结肠癌uicc的分期标准[4], t2期48例,t3期42例,t4期12例。对照组42例行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18例行开放性结肠息肉摘除术,术后1例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经结肠镜下止血控制。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 经f检验,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明确诊断后术前3 d以及术后14 d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sil2r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血清sil2r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p<0.05
2.2 研究组不同部位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 经f检验,同一时间点的研究组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sil2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表2 研究组不同部位的血清sil2r水平比较
2.3 研究组不同部位组织病理学患者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 经f检验,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的术前3 d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鳞癌(p<0.05),而术后14 d时不同组织病理学的血清sil2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表3 研究组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血清sil2r水平比较注:★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的同一时间点血清sil2r水平与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鳞癌相比较,p<0.05
2.4 研究组不同临床分期的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 经f检验,t3期和t4期结直肠癌的术前3 d的血清sil2r水平高于t2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而t4期结直肠癌的术后3个月时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t2期和t3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见表4。表4 研究组不同临床分期的血清sil2r水平比较注:★t4期的术后3m血清sil2r水平与t2期和t3期相比较,p<0.05;▲t3期和t4期的术前3d血清sil2r水平高于t2期,p<0.05
3 讨 论
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正性调节的免疫因子,它通过作用于表达il2的受体(il2 receptor,il2r)的细胞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te il2r,sil2r)是膜结合形式il2r的α链裂解进入循环系统后形成的, sil2r可与膜表面il2r竞争结合il2,导致il2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4, 5, 8]。因此,sil2r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做为衡量免疫水平的指标之一。
自1985年rubin等[9]在人体液中发现sil2r以来,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sil2r来自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正常人血清中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sil2r表达增高[9,10]。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增高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肿瘤细胞引起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增多,继而导致sil2r释放增多,高浓度的sil2r与mil2r竞争结合il2,从而中和活化t淋巴细胞周围的il2,减弱了机体的自分泌效应[4,10]。此外,作为mil2r的主要廓清方式,大量sil2r从细胞膜上脱落而降低了mil2r的密度,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使活化的t淋巴细胞静息,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效临床治疗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且与结直肠癌的组织病理学恶性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有关,但是血清sil2r和结直肠癌的解剖学部位无关。说明荷瘤状态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体内il2的靶细胞膜上过度表达il2r,并使释放入血的sil2r增多,这种反应抑制了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t2和t3期结直肠癌术后血清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血清sil2r进行性下降,说明肿瘤切除能缓解机体的免疫抑制,使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但是t4期结直肠癌术后3个月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t2和t3期术后患者,这和晚期结直肠癌不能彻底清除瘤灶以及存在远处播散有关,提示t4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高于t2和t3期。
因此,我们认为,sil2r水平的高低能较准确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手术前后检测血清sil2r水平,可作为鉴别结直肠良恶性疾病的一项参考指标,临床上对血清sil2r的检测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病程发展和转归的监测,对评估治疗效果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kiesslich r, neurath mf. endoscopic detection of early low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 best prac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05, 19 (6): 941961.
[2]fairley tl, cardinez cj, martin j,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 usa. adults younger than 50 years of age, 19982001[j]. cancer, 2006, 107(8): 11531161.
[3]刘俊田, 岳杰, 任秀宝, 等.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 2005, 27(7): 423426.
[4]witkowska am. on the role of sil2r measureme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cancers[j]. mediators inflamm, 2005, 2005(3): 121130.
[5]murakami s.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in cancer[j]. front biosci, 2004, 9(10): 30853090.
[6]japanese research society for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general rules fo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on cancer of the colon, rectum and anus, part i: clinical classification[j]. jpn j surg, 1983,13(6): 557573.
[7]koyama y, kotake k. overview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japan: report from the registry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j]. dis colon rectum, 1997, 40(10suppl): s29.
[8]韩开宇, 吕福祯, 李家宁, 等. 可溶性白介素2 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3, 37(1): 6770.
[9]rubin la, kurman cc, fritz me, et al. soluble interlekin2 or recept are released from activated human lymphoid cells in vitro[j]. j immunol, 1985, 135(5)∶31723177.
[10]王代友, 欧子民, 于大海, 等.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的动态检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0(3): 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