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肠胃瘘
肠瘘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处理复杂化的重要因素[1]。结肠胃瘘临床罕见,现报道1例。
患者男,33岁。因间断便血、腹痛1个月,发热半个月,于2007年1月3日入院。2006年12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隐痛,继之解暗红色大便,1次/d,量约150 g,3 d后便血停止,大便转为黄色。12月中旬出现发热。入院前2天再次解暗红色大便,量渐增加,1~2次/d,每次量约200 g,含血块。病程中患者反复腹痛。查体:贫血貌,腹平软,脐周及上腹部压痛明显,肛检指套血染,未扪及肿块。b超示:左上腹局部肠壁增厚。肠镜示:横结肠近肝曲黏膜呈地图样溃疡改变,质地僵硬,接触性出血,其间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镜身无法继续进入。胃镜示:胃窦后壁大弯侧见一瘘口形成。上消化道钡餐示:胃窦大弯侧“龛影”,并见指压样充盈缺损,造影剂明显外漏,见一不规则管道与横结肠相通,造影剂进入横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部分显影(图1)。钡灌肠示:横结肠变窄,黏膜结构明显紊乱,边缘不规则样“龛影”,病变累及全部横结肠,未见造影剂经上述“瘘管”进入胃内(图2)。病理检查:横结肠溃疡,少许纤维组织增生, 并有肉芽组织形成。诊断:横结肠克罗恩病伴结肠胃瘘。
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与瘘口,行肠吻合术,同时行胃修补缝合。术后半个月恢复出院,2个月后未见复发。
讨论 肠瘘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2]。其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并穿破邻近空腔脏器或直达腹壁,主要是肠与肠之间瘘[1]。结肠胃瘘比较少见,可能与克罗恩病好发于回肠末端,距离胃的解剖位置较远,受胃下方横结肠系膜阻隔以及胃壁相对较厚不易穿破等有关。
克罗恩病的结肠胃瘘早期症状较为隐匿。本例克罗恩病局限于横结肠,结肠镜、胃镜、钡灌肠检查均未发现瘘口,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钡剂自胃窦大弯侧经瘘管流入结肠内,可能是由于胃壁较厚,收缩力强,胃内压高于结肠内压所致。这提示胃镜、结肠镜检查容易漏诊。
【参考文献】
[1]任建安,陶庆松,王新波,等.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