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舒适问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100例患者临床舒适问题的发生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中让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和goodn的11个健康功能形态,预先设计好患者入院评估表、住院评估表、护理问题项目表等,对所有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认真评估。逐项填写,找出护理诊断。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诊断排序前5位中,舒适的改变占100%。其相关因素依次为,生理性舒适问题占45.47%,医源性舒适问题占40.82%,心理性舒适问题占8.39%,社会性舒适问题占5.73%,环境舒适问题占1.64%。结论:舒适的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护理问题。要让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不仅要注重解决生理、心理、社会性舒适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减少医源性舒适问题。

【关键词】  舒适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是世界上危害生命的最常见的3大疾病之一,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人们生活卫生习惯的改变,其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所致健康问题的反应,根据梗死部位、梗死面积的大小及心理、社会背景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的舒适问题。我院2004~2006年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入院及住院健康评估,分析临床舒适问题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龄38~86岁,平均64.5岁;病变位于前间壁27例,广泛前壁21例,正后壁15例,下壁19例,心内膜下18例。纳入急性心肌梗死不伴有其他疾病者。排除昏迷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者。
    
  方法:按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和goodn的11个健康功能形态,预先设计好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表、护理问题项目表,然后对专业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并对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按规定认真进行入院、住院评估,逐项填写。根据评估出的健康问题,确定引起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
    
  结  果
    
  通过按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和goodn的11个健康功能形态,对患者进行入院及住院评估,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5位护理诊断分别为,舒适的改变100例(100%),生活自理能力缺陷100例(100%),躯体移动障碍90例(90%),紧张、恐惧、焦虑80例(80%),潜在并发症猝死60例(60%)。而在排序前5位中,舒适的改变占首位,占研究患者的100%。
    
  多种因素导致心肌梗死患者舒适的改变,如胸骨后剧烈痛、发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病后由于健康状况改变、担心疾病预后和经济问题等,会导致患者负性心理,产生焦虑、紧张而不舒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如输液、翻身、吸氧、吸痰、保留导尿等,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形态,也会导致患者不舒适。结果见表1。表1  急性心肌梗死舒适问题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略)

  研究表明,引起舒适改变的问题的主要相关问题有9个方面,可分为5类,即心肌梗死后导致胸骨后疼痛、发热、恶心归为生理性舒适问题;输液、吸氧归为医源性舒适问题;社会支持系统不力归为社会性舒适问题;环境改变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归为环境性舒适问题。
    
  研究显示,生理性舒适问题发生255次,医源性舒适问题发生300次,心理性舒适问题发生100次,社会性舒适问题发生65次,环境性舒适问题发生64次,分别占引起舒适改变相关因素的32.5%、38.3%、12.8%、8.3%、8.2%。
    
  讨  论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足、无病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即身体处于一种无忧无虑、无痛苦的状态,是身心满足、身体安逸的感觉[2]。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疼痛、恶心、生活能力、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改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觉。据研究显示,100例患者均发生了舒适护理问题,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多个因素所致的不舒适。疼痛、恶心、生活能力下降等,导致了患者生理性舒适问题;担心疾病预后导致了心理性舒适问题;社会及家庭支持不力导致了社会性舒适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从事医疗护理干预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本研究显示,医源性舒适问题占38.3%,虽然不像生理性舒适问题那样危及生命,但仍不可忽视,应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高度重视。
    
  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舒适度,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让患者达到生理、心理、社会和谐统一,让患者感到舒适,是护士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护士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渗透于每一项具体护理行为中[3]。在执行护理干预措施时,护士要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努力减少或消除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充分发挥专业辅助职能,帮助患者建立和运用良好的防卫机制,采取适当的缓解压力源的技术,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

  护士要有一颗关爱、体贴、爱护患者之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进行舒适效果评价[4]。积极开展临床舒适护理的研究,减轻医源性刺激源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前4周,进食及大小便均有陪护人员及护理人员协助,减轻心脏的负荷,有利于心肌疾病的恢复及梗死部位及早形成侧枝循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等不良因素的发生。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饮食应“三低二高一优”,以流质为主,禁烟酒,随着病情的好转改半流,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便秘时,可严重影响预后,特别有便秘习惯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大便,防止导致病情加剧,引起不良后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持续高流量吸氧,可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缺氧所导致的胸闷、气短等症状,使患者安静舒适,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的范围。静脉输液穿刺应从远心端开始,穿刺尽量一次成功,保护血管,选择使用。患者病情变化快;药物使用复杂,尤其病情危重、频繁呕吐、大量出汗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更为重要。使用溶栓药物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患者躁动不安时,约束患者应尽量使患者舒适,减少痛苦。留置的各种管道在置换或使用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把舒适护理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护理技术和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足,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尽量排除患者紧张的心理因素。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易导致梗死面积增大及诱发心律失常,应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和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患者入院后,环境陌生及对医务人员陌生均可引起患者心理改变,易发生紧张、恐惧等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心理因素。患者住院期间,应固定责任护士,病室内安静,减少探视,护理及治疗应集中进行,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觉。护理人员应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每一个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舒适,树立勇于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疾病康复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逢俊桃,张粉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5,19(11b):235-236.

  2 周晓荣,李律,赵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4,18(1a):29-30.

  3 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

  4 kolcabe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image j nurs sch,1995,27(4):287-289.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常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
    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中存在的问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住宅建筑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宁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场域下准公共服务供给的“黑匣子”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
    ERP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当前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