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近5年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有效可行。结论:这些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成功率为96.3%。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抢救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抢救护理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6~70岁;经检查证实为脑干伤18例,硬膜外血肿30例,颅骨骨折10例,脑挫裂伤(包括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挫伤、脑内血肿)22例。按gcs评分记分多少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的长短,可将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分为轻、中、重3型[1],经评定,中型及重型患者分别为51例及29例。入院后经抢救、护理,仅有3例患者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6.3%。
住院期间抢救与护理:入院及时病情评估,把握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急诊入院的颅脑外伤患者,接诊护士首先迅速进行简便有效的病情评估,以便选择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目前临床上多采用gcs评分法,按检查时病人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映的情况给予记分,总分在8分以下者表明昏迷。区分轻、中、重型后,紧接着护士判断病人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①脑疝:对颅压增高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②气道阻塞:急性颅脑外伤后,由于病人失去主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道,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③出血性休克:主要见于颅脑开放伤或身体其他部位并发伤。最后护士应掌握伤情基线[2],既是将病人伤后的基本情况作较系统的了解,作为基线。
住院期间掌握病情动态进展及识别潜在合并症: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观察gcs评分情况,并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伤情基线,作出判断,及时识别潜在合并症。
常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顺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采取头侧位或侧俯卧位,放置口腔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②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稳定,开放1~2条静脉通路,对于出血休克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输血补液。③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尽快进行头颅ct扫描,昏迷患者检查途中有医护人员护送,并备有简要的抢救器材及药品。④若需手术治疗,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免耽误手术的最佳时期。⑤脑脊液漏的护理:采取平卧或头高位,宜将鼻、耳血迹擦净,不可用水冲洗,在鼻道、耳道置无菌棉球和纱布,浸湿后及时更换。⑥其他。
特殊护理:①脑室外引流护理: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的量及引流液的性质,每日记录引流总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更换引流装置时严格无菌操作。②亚低温的护理:最好保持肛温在32~3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按时检查意识和生命体征,避免激发颅内血肿而耽误诊断治疗。③急性颅内高压的护理:颅内压难以控制会导致脑缺血,甚至脑疝,危机病人生命,对重型脑外伤病人有条件的应常规行颅内压监护,我院因条件有限,不能行此监护,但通过采取一些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去除造成颅内高压的原因。首先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组织,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其次,采取以下处理方法:抬高头位15°~30°;应用脱水剂。
讨 论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捷的思维,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观察判断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信息。保证抢救方案的正确与抢救措施的及时准确执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黎鳌.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8.
2 陈伟平,余家平,许敏迪,等.严重多发伤早期急救护理体会.护理学杂志,2002,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