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拉法新治疗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万拉法新;脑卒中;焦虑障碍;抑郁性障碍
近3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脑卒中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且不少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性障碍,因此对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识别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万拉法新(商品名:博乐欣,成都大西南制药有限公司出品)对脑卒中伴有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了解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住我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1.5岁;脑梗死44例,脑出血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起病急,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时间超过24 h。(2)头颅ct或mri确认为脑梗死或脑出血。(3)有意识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检查者,失访者排除本研究。
1.2 心理障碍评定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于入院后10 d进行评定,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者,在治疗后4、6周再评定,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判断标准:hama评定≥18分者,确定有焦虑障碍,hamd 17项评分≥18分者确定有抑郁障碍。
1.3 治疗方法与疗效标准
(1)所有入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2)焦虑组及焦虑伴抑郁组:万拉法新第1周剂量为75 mg/d,第2周改为150 mg/d,服用5周。(3)抑郁组及抑郁伴焦虑组:万法拉新第1~2天剂量为37.5 mg/d,第3~5 d增加至150 mg/d,第5~7天200 mg/d,第10~28天为200 mg/d,第28~42天,剂量为150 mg/d。(4)疗效标准: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或分率≥70%为显效,≥50%为显进,≥30%为进步,<30%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显进+进步。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和hamd评分结果
80例脑卒中患者中,焦虑性障碍28例,占35%;焦虑伴抑郁性障碍17例,占21.25%;抑郁性障碍21例,占26.25%;抑郁性焦虑性障碍14例,占17.5%。
2.2 治疗结果
2.2.1 临床疗效比较: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4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2.2.2 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治疗4周和6周后,4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4组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临床上以躯体症状为主体的心理障碍十分常见,其中焦虑、抑郁性障碍是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增多的趋势,临床上脑卒中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不少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焦虑、抑郁性障碍使原有疾患加重或恶化,延缓康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自杀危险[1]。因此对伴有抑郁性焦虑性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认为脑卒中抑郁和焦虑性障碍可能与脑卒中损害额极边缘系统对卒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有关;卒中诱发的内源性抑郁,可能与卒中这一突发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关。应激反应引起去甲肾上腺素,与羟基胺的含量减少神经递质失调有关[2],本文结果显示:抗焦虑、抑郁性障碍和抑郁并焦虑等治疗的疗效确切,有效率分别为85.71%、88.23%、76.19%、78.57%,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
目前可供广泛性治疗的抗焦虑药物并不理想,如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由于潜在的药物泛用,有可能出现认知和精神运动障碍以及中断治疗可引起药物依赖症状[3],而限制了该药物的使用,万拉法新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可以提高突触间隙5ht、ne的含量,具有双重抗抑郁及焦虑作用,是一种新型抗抑郁及抗焦虑制剂。但它与组胺胆碱能肾上腺素不产生相互作用,因而大大避免不良反应[4],万拉法新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口干、恶心、便秘等,停药后症状可缓解。因此,我们认为:万拉法新是较好的治疗抑郁焦虑障碍的药物,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因此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就显得比较重要,因为脑卒中抑郁和焦虑性障碍患者年龄往往偏大,合并症较多,所以万拉法新具有临床运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唐开雄,黎冠东,陈瑞陶.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初步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4,32.
2 张通,尚家鼎,项曼君.脑卒中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73.
3 dubovsky sl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mew concepts and psychpharmacologic therapies. j clin psychiatry ,1990,51:310.
4 benkert o, grunder g,wetzd h,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a rapidly escalating dose of venlafaxine and inipramine in in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ia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996,30:441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