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2 219例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44例,中转率1.98%。中转开腹原因有盆腔粘连22例,未预计恶性肿瘤10例,止血困难6例,外科疾患5例,脏器损伤1例。中转开腹率中子宫手术者明显高于附件手术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未预计恶性肿瘤及止血困难。术前加强患者评估,使诊断更加明确,同时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操作技巧,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器械的改进,手术适应证不断调整和修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院近6年来,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44例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妇科共施行腹腔镜手术2 219例,均为择期手术,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能耐受腹腔镜手术。其中子宫手术403例,包括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292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11例及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附件手术1 549例,包括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造口、卵巢囊肿剔除及附件切除,其它267例,包括盆腔探查、粘连分解及输卵管通液术。中转开腹44例,年龄22~58岁,平均35±4.8岁。
1.2 器械和设备
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蛇牌腹腔镜设备,包括腹腔镜、摄像系统、全自动二氧化碳气腹机、单双极高频电凝器,和美国威力公司生产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及组织粉碎器冲洗吸引装置。
1.3 手术方式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气腹、进镜、下腹部2~3个穿刺孔,镜下粘连分解,ligasure切割,镜下打结、缝合、内套圈结扎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 21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44例,中转开腹率1.98%。不同手术类型对腹腔镜中转开腹率影响不同,具体见表1,其中子宫手术中转开腹率为7.20%,明显高于附件手术者及其它手术者(p<0.01),附件手术与其他手术之间无差异(χ2=0.3384,p>0.05)。
44例中转开腹原因见表2,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22例,占中转开腹50%,其中有腹部手术史8例,其余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炎;未预计恶性肿瘤10例,需术中开腹扩大手术范围及肿瘤分期手术,其中子宫肌瘤恶变2例,卵巢癌6例,输卵管癌2例;止血困难6例,其中4例发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1例为子宫角妊娠,1例为子宫切除手术;外科疾患5例,其中3例阑尾炎,2例后腹膜肿瘤;脏器损伤占1例。
3 讨 论
美国妇科内窥镜协会在1990年调查15 739例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率为14%[1],郎景和等报道中转率为2.6%~11.1%[2]。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腹腔镜中转开腹率差异较大,我院中转率1.98%,与毛嘉平等[3]报道2.1%相近。我院腹腔镜起步晚,早期以附件手术为主,复杂手术开展少,中转开腹率低于国内报道。从表1可见,我院子宫手术中转开腹率为7.20%,明显高于附件手术和其他手术(p<0.01),可见随着手术难度增大,中转开腹率也上升。
从腹腔镜中转开腹原因分析,即表2可见,盆腔粘连是中转开腹首要原因,与陈淑琴等[4]报道结果一致,盆腔粘连可使盆腔解剖改变,手术空间缩小,手术器官暴露困难,粘连分解过程容易引起损伤,故对初学腹腔镜者中转开腹概率增加,因此对有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应做好充分估计,与家属、患者充分沟通,做好开腹手术准备。
本资料显示腹腔中转开腹第二原因为未预计恶性肿瘤,占中转开腹手术的22.73%,术前全面检查,如ca125、ca199、α?鄄afp等测定,联合b超声像,结合妇检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可有一个初步筛查,对可疑患者尽量作开腹手术,减少术中中转开腹概率。
其它术中出血不止,外科疾患分别占中转开腹手术的13.64%、11.36%,而出血主要发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处理子宫血管时。子宫血管邻近膀胱、输尿管,使止血困难。我们体会使用ligasure后止血效果明显改善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缝合技术,该技术也是其它先进电外科器械所不能替代的。由于子宫肌瘤部位特殊,所以术前对子宫肌瘤部位及术者操作技能作一总体评估,决定手术术式,可以减少该类手术中转率。
随着腹腔镜适应证的扩大,电外科技术的应用,腹腔镜手术有着众所周知的优点,但手术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从传统开腹三维空间视觉转化为电视平面视觉,使“触觉丧失”,所以仍需开腹手术做后盾,尤对于腹腔镜手术开展初期,一些粘连严重,特殊部位的肌瘤剔除和术中止血困难者,需及时果断中转开腹,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不应刻意追求较低的中转开腹率。本组资料大部分中转开腹是在腹腔镜探查后,能较早中转开腹,仅7例因出血不止,脏器损伤而被迫中转开腹,均无后果。刘彦教授分析腹腔镜并发症原因主要与手术技术不熟练,手术难度超过术者掌握范围,以及器械设备不完善有关[5]。因此提高手术操作技巧,积累腹腔镜经验,术前对患者病情正确评估,使诊断更明确,可以降低腹腔镜中转开腹率,减少腹腔镜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hulka jf,parker wa, surrey mw, et al. management of ovarian masses: aagj 1990 surrey[j]. j reprod med, 1992, 37(7):599-602.
[2] 郎景和.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现状争议和发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6):323-326.
[3] 毛嘉平, 刘霞. 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原因分析[j]. 浙江医学, 2005, 27(5):687-688.
[4] 陈淑琴, 刘栋擎, 牛刚.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 25(21):356-357.
[5] 冷金花. 腹腔镜手术的热点问题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4, 13(2):81-91.